第八篇 血戰上甘嶺聲勢浩大的反登陸 六、精兵強將布天羅地網

經過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的鬥爭、1952年秋季的戰術反擊作戰和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和人民軍的正面戰場已經鞏固,幾乎是攻則必克,守則必固,完全掌握了作戰的主動權。「聯合國軍」對正面戰場已經無可奈何。因此,志願軍反登陸作戰準備戰場部署的總體原則是,在保證正面作戰力量的同時,重點加強東西海岸的防禦力量,而海岸防禦又是以西海岸為重點;海岸防禦部署與正面部隊換防同時進行,將從國內新調入的四個軍,先用于海岸防禦的第二線部隊,熟悉情況,將第一期入朝輪換的三個軍,調至正面第一線經受作戰鍛煉,而將在朝鮮作戰較有經驗的軍從正面第一線調出,加強東西海岸的防禦。

根據上述原則和1952年12月志願軍黨委會議、志願軍軍以上幹部會議確定的部署,從12月底即開始戰場部署的調整,至1953年1月下旬基本完成,後又進行部分調整,至4月中旬全部調整部署完畢。

調整後正面戰線共有志願軍十個軍,地面炮兵十四個團另二十八個營,高射炮兵二十四個營,坦克四個團;人民軍三個軍團和兩個旅。第一線西起禮成江口東至北漢江以東文登里,依次為第19兵團(司令員韓先楚、副政治委員陳先瑞)指揮的第65、第46、第1軍(另第63、第64軍為該兵團第二梯隊,並與人民軍兩個旅擔任大同江以南西海岸防禦);第9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王建安)指揮的第23、第24軍;第9兵團(代司令員鄭維山、政治委員張南生)指揮的第67、第60軍(第68軍為該兵團第二梯隊)。文登里以東至東海岸為人民軍第3、第7軍團(第1軍團為第二梯隊)。

在西海指指揮下,擔任西海岸防禦的部隊共為志願軍六個軍,地面炮兵十四個團又九個營,高射炮兵兩個團又十三個營,坦克六個團,另人民軍一個軍團又一個旅。第一線部署志願軍兩個軍(第38、第50軍)又一個師,人民軍一個軍團和一個旅。第二線部署志願軍四個軍(第39、第16、第40、第54軍)。

東海岸的防禦部署:擔任東海岸防禦的部隊共為志願軍兩個軍(第12、第15軍)又一個師,地面炮兵兩個團另三個營,高射炮兵五個營,坦克一個團;人民軍兩個軍團和兩個旅。

戰場預備隊為志願軍第47軍(位於谷山地區)和地面炮兵四個團另兩個營(位於成川地區)。擔任築路和修工事任務的第21軍一個多師,也為戰場預備隊。

經過調整部署,海岸防禦部隊兵強馬壯,兵力和火力密度大大提高,防禦力量大大增強。特別是西海岸,其第一線平均每公里追擊炮以上火炮密度為7.6門、反坦克火炮為5.8門,高射炮火平均每18.5平方公里為一門。另共有坦克219輛。

此時,志願軍在戰場上的兵力達到最高峰,共計二十個軍,連同各特種兵部隊、鐵道兵團和後方勤務部隊等,達135萬人。

志願軍空軍和海軍也參加了反登陸作戰準備。

1月3日,彭德懷召集軍委空軍副政治委員吳法憲、副司令員常乾坤、王秉璋開會,專門研究了空軍反登陸作戰準備問題。就思想準備、飛行員和飛機的準備、戰術技術訓練等提出要求。同月,毛澤東在聽取軍委空軍司令員劉亞樓關於志願軍空軍作戰情況的彙報後指示,加緊戰鬥鍛煉,加緊抗登陸作戰準備工作,多多培養有戰鬥經驗的飛行員,注意保存有戰鬥經驗部隊的戰鬥實力。

據此,空軍對參加反登陸作戰進行了部署和準備。從1953年1月至4月,志願軍空軍在第一線始終保持五個師作戰,根據志願軍司令部的要求,1月15日,軍委空軍副司令員王秉璋和蘇聯空軍顧問到安東,與志願軍西海岸指揮部參謀長王政柱共同擬制了陸空協同作戰計畫。

海軍派出快艇基地勘察組、水上障礙設置組、岸防炮設置勘察組,前往安東和朝鮮西海岸進行勘察。海軍一個布雷隊在西朝鮮灣航道布設了四個雷區,並派出兩個海岸炮兵連進入西海岸陣地,還有一個魚雷艇大隊和一個海上巡邏大隊,參加了反登陸作戰準備。

整個戰場部署調整的完成,使志願軍和人民軍無論東西海岸的防敵登陸,還是正面戰線防禦,都有了充足的作戰力量。

在1月下旬部署調整基本就緒後,1月30日,志願軍司令部對反登陸作戰訓練發出了指示,要求各部隊根據擔負任務的不同,利用構築工事的間隙,以訓練幹部為主,有計畫有重點地進行訓練。據此,擔任東西海岸防禦的各部隊,在構築工事的間隙,重點進行了反登陸(打軍艦、島嶼要塞守備、海岸防禦)、反空降、反坦克的基本戰術和步、炮、坦協同戰術訓練。西海岸還進行了陸、空協同戰術訓練。正面部隊進行了以陣地阻擊、堅守坑道、連續反擊、反空降、小部隊活動為中心內容,貫穿步、炮、坦協同作戰的訓練。至4月20日止,西海岸各軍共組織幹部戰術訓練六十四期,火器使用訓練十期,輪訓班以上幹部18900餘名。至4月底,志願軍全軍共分期分批輪訓排以上幹部54500餘名,排以上幹部基本輪訓一遍,訓練主要武器射手19500餘名,先後訓練兩批新兵98200餘名。各部隊根據預定作戰方案,進行了實兵戰術演習。志願軍司令部還專門組織了合同作戰組織指揮的參謀業務學習。經過訓練,使幹部提高了組織指揮能力,軍事素養有了顯著提高,為後來的作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