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端莊得體,優雅詮釋無言的脫俗 你可以有個性,但決不能沒教養

女人可以貌不出眾,可以平淡無奇,可以資質愚鈍,甚至可以沒多少氣質,但是不可以沒有教養。有教養的女人,處世落落大方,不亢不卑,不張揚,不顯擺,似一株幽蘭,芬芳四溢而不自知。

《中國詩詞大會》中有一期來了一位身體殘缺的選手。這名女孩叫張超凡,雖然少了一隻手臂,但她很樂觀很自信,還以「自信水流東,花開半夏」來勉勵自己。當她講起童年一些因為身體缺陷而不太愉快的經歷時,後面的百人團中有人淚眼朦朧,有人神情哀傷,連蒙曼老師的眼角也閃著點點淚光。

如果是別的主持人,有可能會趁機渲染大家的情緒,讓觀眾們一起同情這位選手的不幸遭遇,讓全國人民的眼淚陪著過年。

可是站在台上的董卿臉上始終掛著盈盈笑容,以對待其他選手一樣的態度和目光來對待這位「東方的維納斯」。她並沒有濫用她的同情。她的點評很體貼也很到位:「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完整,只不過有些是看得見的殘缺,有些是看不見的。但在你身上最寶貴的是,你用你的樂觀、堅強、勇敢去追求了一顆完整的心靈。」

董卿的一席話,讓大家忍不住為她點贊,在那一刻她身上充滿人性的光輝。其實有殘缺的人最怕的就是別人的眼淚和同情。一位心理專家說,當你看到殘疾人時,只需要平等地表達關心即可,不需要君臨天下般的憐憫。董卿沒有憐憫她,更多的是尊重。董卿溫婉的待人態度,讓我們感覺她不只氣質非凡、優雅端莊,而且極有修養。

有教養的女人善解人意,通達世情,不天真,不偏激,在任何突發變故面前都能處變不驚;有教養的女人,面對名利金錢的誘惑,會三思而行,反覆斟酌,不會輕易讓自己陷入尷尬的處境;有教養的女人,在平靜的歲月,是柔風細雨,於淡然中抒旖旎柔情。

一個人的教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單純的禮貌,是一種習慣的積累,一種涵養的綜合。有教養的女人,不一定家世良好,但大都愛好讀書和學習,懂得只有知識的充實和強大,才能忠實自己,受益一生。有教養的女人,不一定堅強獨立,但大都崇尚本真的自我,懂得只有心靈的純凈和善良,才能感受生命的真實。

民國才女張愛玲的一生雖然凄凄切切,然而她較高的氣質修養,卻是民國才女中不可忽視的一瞥驚鴻所在。

張愛玲的父親是一個典型的遺少式人物,有舊式的文化教養,會吟詩作賦。而她的母親則是清末南京黃軍門的女兒,先後兩次出洋,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從小便給予了張愛玲西式教養,讓張愛玲彈鋼琴、學英文、畫畫、配顏色……最重要的是決定送張愛玲去上學。

正是在這種家庭的培養下,年幼的張愛玲就已經對中西式的禮儀有了很深的了解。而在中西文化的教導下,成長中的張愛玲對人生的感悟和對藝術的追求更是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她的作品中,人們不但看到她將世俗的生活寫得情趣盎然,而且其筆下刻畫的那些鮮活人物似乎從側面也反映出了一部分張愛玲本人的真實。

在胡蘭成所寫的《民國女子張愛玲》中就曾有一段話:「第二天我去看張愛玲,她的房間里華貴倒使我不安,那陳設與傢具原簡單,亦不見得很值錢,但竟是無價的,一種現代的新鮮明亮斷乎是帶刺激性。陽台外是全上海在天際雲影日色里,底下電車噹噹地來去。張愛玲今天穿寶藍綢緞襖,戴了嫩黃邊框的眼鏡,越顯得臉兒像月亮。三國時東京最繁華,劉備到夫人房間竟然膽怯,張愛玲房裡亦像這樣的有兵氣。我在她房裡亦一坐坐得很久,只管講理論,一時又講我的生平,而張愛玲亦只管會聽。」

然而不論怎樣,她那一身古典旗袍的優雅與在任何場合都頗顯高傲的氣質扮相,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

生活的細節是一個人教養的縮影,無影又無形卻又無處不在。有教養的女人不會隨著歲月流逝而漸失光澤,反而會越發耀眼迷人。

18世紀末,政治家、思想家勃客曾寫過這樣的話:「教養比法律還重要,它們依著自己的性能,或推動道德,或促成道德,或完全毀滅道德。」在古代形容一個女人有教養是「知書達理、溫柔賢惠」。教養是文明規範,是道德基石,是一種優秀的素質,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肅然起敬。

富有教養,是女性道德美的表現形式,它會隨著歲月的增加、心靈的凈化而日益顯示出它的光華。有教養的女人像潺潺溪水,讓周圍的人被浸潤。和有教養的女人共事和生活,我們會覺得和諧而愉悅,常常還會得到人性的升華和感動。

教養是一種潛在的品質,並不會多麼直接地吸引人的眼光,但是,對凡塵中的我們來說,生活需要女人有教養,家庭需要女人有教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