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怎麼能是一回事 並非心裡話

「把鼻子氣歪了」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拿來打比方的一個俗語。這句話如果套用到段祺瑞身上,就不是打比方,而是事實——段祺瑞生氣的時候,鼻子真的會歪到一邊!

段府家人都知道他這個特點,所以背地裡稱呼段祺瑞「歪鼻子」,有時候還不明說,只用手指一指鼻子,就是講他了。

段祺瑞第一次被袁世凱給氣歪了鼻子,就在聽到袁世凱要讓自己兒子當模範團團長的時候。他當即提出異議:「芸台(袁克定的字)沒帶過兵,難以服眾,我看不行吧。」

袁世凱自決定建立模範團以來,每次開籌備會都請段祺瑞參加,可是段祺瑞總是找理由不到會,就是來了也一言不發,弄得大家都很緊張。現在好不容易開了金口,卻又是唱的對台戲,這豈不讓人來火?袁世凱一反常態,大聲問段祺瑞:「那你看我行不行呢?」

段祺瑞一時無言以對,只是鼻子更歪了。

第一期陸軍模範團成立,袁世凱自兼團長,袁克定等人為辦事員。到第二期,他就不再徵求段祺瑞的意見,直接讓袁克定當了團長。

關於模範團的爭執加深了袁、段之間的裂痕,不過他們真正決裂則是因為袁世凱要復辟帝制。在袁世凱解散國法,制定「民三約法」後,社會上復辟帝制的風聲越來越大,段祺瑞對此深感憂慮。

1914年年底,段祺瑞鼓起勇氣,到總統府面見袁世凱,以試探對方的心思。袁世凱矢口否認自己要復辟帝制,說你不要聽信這些無稽的謠言。段祺瑞聽了這才稍稍有些放心。

袁世凱所言並非心裡話。當然實事求是地說,他起初未必一定就有做皇帝的野心,特別是忙於勵精圖治、剪除異己的時候,那時他所追求的目標應該還只是一個大權獨攬的總統。

袁世凱在內政治理方面有一定的成績。辛亥革命後,各省相繼宣布獨立,都督們各擁實力,儼然藩鎮,形同割據。袁世凱利用政治軍事等多種手段依次削平,除西南諸省外,地方統治權都被收歸中央。

民國初建之時,北京政府既無稅款可收,地方收入更無人上繳,除靠零星借貸維持現狀外,可以說是一無辦法。後來有了第一筆善後借款,財政經濟狀況才得以緩解,但那本身是個飲鴆止渴的辦法,全部借款扣去還款和所有指定用途,最後沒剩下多少錢。

如果沒有穩定的後續財政收入,連政府機關都難以維持,同時社會發展也會受到限制和影響。於是在收回地方統治權的基礎上,袁世凱又於各省設國稅廳,將全國財政歸於統一,從而使得政府的財政收入得到了很大增長。

袁時代的另一大政績是整肅吏治、嚴懲貪污。他利用特設的肅政廳,向各部院派出許多肅政使,專門檢查是否有貪污受賄、買官賣官等情況。前總理趙秉鈞有一個心腹叫王治馨,曾先後出任內務部次長、京師警察廳總監、順天府尹。既是趙秉鈞的心腹,自然也就是袁黨的人,然而在肅貪風暴中,王治馨也被彈劾貪污,隨後被袁世凱下令逮捕,不久即予以槍決。

其實王治馨在任上才受賄五百元,區區之數,本來罪不至死,之所以要處罰得如此嚴厲,說白了,無非是要借他的人頭來立信、立威,並確保其他整肅行動暢通無阻。

袁世凱當政初期,社會經濟開始復甦,辛亥革命時期北洋系內部曾經存在的「忠清忠漢」之爭和「造反成嗎」的懷疑,也都漸漸消失,此時的袁世凱無論權勢還是聲望都極一時之盛。

在第一次中華民國國慶紀念日宴會上,袁世凱曾大飲其酒,顯得特別高興。他由衷地對眾人說:「多賴諸君努力,國是得以粗安,繼此以進,不難臻於隆盛之治……」

得意之餘,袁世凱的心態漸漸出現變化。特別是在完成對「二次革命」的鎮壓,暫時削除包括國民黨、國會在內的大部分外部威脅及牽制之後,他開始相信「南人不復反,天下莫予毒」,而單單做個總統,已不再讓他覺得過癮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