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怎麼能是一回事 哪還有不行的

蔣百里有一個少年侍衛,十六七歲即跟隨其左右,對蔣百里的行為特點很了解。他從未見到過蔣百里如此悲憤,又看到對方伸手摸腰際,預感到情形不對,就做好了衝上講台的準備。

及至蔣百里真的拔出手槍,這名侍衛不顧一切地奔上講台,拼盡全力把蔣百里握槍的右手往外拉。經這麼一拉扯,子彈偏離了方向,沒有危及心臟。

蔣百里在住院養傷期間,痛斥魏宗瀚:「我從此認識了這一班狐群狗黨的下流軍人!」他所受的打擊出於段祺瑞的陸軍部,魏宗瀚又是段的親信,因此後來不管段祺瑞及其皖系多麼炙手可熱,蔣百里始終未再與其有過任何關聯。

蔣百里自殺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雖然表面看來它僅僅是蔣百里和魏宗瀚的衝突,可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袁世凱和段祺瑞發生矛盾的結果,並顯示出他們的矛盾已經日趨嚴重。

儘管如此,在自己立足未穩、尚須借重段祺瑞的情況下,袁世凱暫時仍無法採取過激措施。對這些磕磕絆絆的事,他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輕描淡寫地敷衍過去。

袁世凱在等待著時機。當選正式總統後,他挾軍事優勢,一步步鞏固著自己的政治地位。1913年年底,國民黨議員與李烈鈞的數十封往來密電被軍警查獲,袁世凱以此為由,借口國民党參與叛亂,下令解散國民黨,同時收繳國民黨議員的證書、證章。

國民黨議員超過國會議員半數以上,因不足法定人數,國會只好關閉。袁世凱趁勢宣布解散國會,將議員全部資遣回籍。

1914年5月1日,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由袁世凱授意制定的「中華民國約法」,「臨時約法」被取而代之。新「約法」由於制定於民國三年,故又稱「民三約法」。按照「民三約法」的規定,總統府內的政事堂替代了內閣,政事堂的國務卿也成了總統的辦事人員。

在一手包攬全部行政大權後,袁世凱感到收回軍事大權的時機業已成熟。他決定在原總統府軍事處的基礎上,建立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與軍事處不同,統率辦事處由袁世凱本人親自掌握,陸軍部、海軍部、參謀部三部總長都成了袁世凱的高級辦事員,實行輪流值班,大事唯袁世凱一人定奪。

統率辦事處存在的目的,表面是統籌軍事,其實就是要削奪陸軍部之權,段祺瑞怎能看不出來。他對此非常惱火,明抗不行,就進行消極抵制。在袁世凱召集眾人開會,商討統率辦事處成立事宜時,段祺瑞總是緊繃著臉,坐在那裡一言不發。

蔣百里傷勢痊癒後,被袁世凱任命為統率辦事處參議,段祺瑞就指示陸軍部不發委任狀。這時王士珍在袁世凱的再三邀請下重新出山,袁世凱提議讓王士珍擔任統率辦事處座辦,也就是主持常務,為此他特地徵詢段祺瑞的意見:「芝泉,你看這事行不行?」

「行,總統要辦的事哪還有不行的。」段祺瑞沒好氣地回答道。

統率辦事處成立不久,袁世凱又授命成立軍需處。陸軍部、海軍部本來都有自己的軍需司,成立軍需處顯然也是針對段祺瑞的陸軍部而來的。這一部門直接對袁世凱負責,大到購買軍火、軍隊擴編費用,小到特別費用,處處插手,與陸軍部不斷產生摩擦。

段祺瑞素性剛愎,極有主見,發現自己的用人權和軍需調配權都受到嚴格制約,馬上就渾身不舒服起來。他向袁世凱提了個建議,說以後關於軍官的任免,不如這樣:旅長以上的,由總統主持,團長以下的,才交陸軍部辦理。

陸軍部當然不可能只管團長以下的軍官,段祺瑞只不過以此來大發牢騷罷了。袁世凱知道段祺瑞不滿意,便又任命他為建威上將軍,兼管將軍府事務,以此表示對他功勞的肯定以及繼續借重之意。

這種哄小孩兒的招數並沒有真正起到效果,段祺瑞仍舊開心不起來。他除了常常借故不參加辦事處的會議外,也基本不到陸軍部上班。

「二次革命」後,國務院各部增設次長一人,徐樹錚已升為陸軍部次長。雖然有了兩個次長,但徐樹錚依舊事事不與另外一個次長蔣作賓商量,就自己決定了,蔣作賓只剩下被動署名的份兒。

很多時候,徐樹錚還做著總長的主。他以陸軍總長名義發給各省督軍和各師師長的電報信件,不必經段祺瑞批閱即可發出,事後只需口頭向段祺瑞報告一下。

都是替對方做主,不同的是,蔣作賓很不高興,而段祺瑞非常樂意。

有徐樹錚在部里主持,段祺瑞上不上班都無所謂,他對徐樹錚說:「我這總長當得已無意義,今後部里的事務均由你代行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