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句話推倒了清家皇上 多一個字也別想

在「看透孫、黃」這一點上,段祺瑞與袁世凱基本步調一致。他也認為國民黨人不聽約束,「左又是搗亂,右又是搗亂」。別的不說,當初揪住張案不放,對他又是質詢又是彈劾的,不正是國民黨籍議員們的所為嗎?

議員無兵無勇,相對而言還容易對付,令段祺瑞深感威脅的還是那幾個國民黨籍都督。早在1913年年初,江西都督、國民黨人李烈鈞就未經陸軍部批准,將採購到的一批槍械彈藥由上海運往江西。段祺瑞聞訊密令九江駐軍將槍械予以扣留,隨後通知李烈鈞:「此項彈藥已分給各水師軍艦。」

李烈鈞通電錶示抗議,聲明購買這批槍械是南京臨時政府曾經批准的,只是最近剛剛從上海起運而已。

對李烈鈞的通電聲明和要求發還槍械的要求,段祺瑞不予理睬,他在相應文件中批示道:「今日李督,通告天下,謂部扣留軍械,是李不受善,莫可救藥。」

雖然段祺瑞態度強硬,但鑒於李烈鈞「多方布置」,「志極堅定」,袁世凱不得不做出讓步,指示段祺瑞將扣留的槍械發還給他。

這一事件毫無疑問刺激了段祺瑞。事後,河南都督張鎮芳寫信給他,對共和政體下的民主表示不滿,並建議對國民黨人用兵。段祺瑞讀信如遇知音,他隨即在複信中吐露了自己的心聲:「至於黨派競爭,不顧大局,非武力鎮懾不可,自當密為籌備。」

在準備用武力進行鎮懾,以防止孫、黃「搗亂」上,袁世凱、段祺瑞可謂一拍即合。袁世凱在長電中也說:「自信政治軍事經驗、外交信用不下於人……彼等(指孫、黃)若敢另行組織政府,我即敢舉兵征伐之。」

1913年4月30日,袁世凱在總統府內召開秘密軍事會議,段祺瑞出席會議,並參與部署軍事,其中包括「多購軍火,增置募兵」和「分布軍隊辦法」等項。

第二天,由於趙秉鈞涉嫌宋案而被迫辭職,袁世凱命令段祺瑞以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這一任命被外界解讀為袁不惜用武力對付國民黨的信號,國內政治氣氛瞬間就有了火藥味,段內閣也因此被稱為「戰時內閣」。

5月5日,就參議院對借款案提出的質問案,段祺瑞以代總理身份到部接受質詢。當天,他身著陸軍上將軍服,挎著軍刀,昂首挺胸,目不斜視地走進了參議院會場。在國務院席入座後,依舊雙手握著刀柄,其神情彷彿不是來回答質詢,而是來主持軍事會議的。

議員當然也沒有這麼好嚇唬。除了親袁議員默不作聲外,國民黨籍議員都對段祺瑞群起而攻之。他們根據「臨時約法」發出嚴厲質問:政府為什麼不先咨請國會討論,就在借款合同上簽字?這是非法簽字,應判定借款合同無效!

議員們越說越氣,開始控制不住情緒。有人跳到凳子上大罵袁世凱破壞約法,欺凌國會,有人拍案高喊打倒袁世凱的口號,甚至還有人向段祺瑞摔擲墨盒。

不管議員們問什麼,罵什麼,或者摔什麼,段祺瑞始終神色自若,傲然不動,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

輪到他發言了,他走上講台,對議員們質問的一大堆問題一個都沒有正面作答,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木已成舟,毋庸再議!現將借款案送交國會確認。」再質問,還是那句話,多一個字也別想。

參議院的質詢就這麼草草結束了。眾議院緊接著也提出了質問案,但段祺瑞的出場和答覆方式與在參議院一般無二。

這是段祺瑞自張振武案後第二次接受質詢,可以看出他的態度有了明顯變化,對議員們的輕慢和蔑視盡在不言中。

當然,袁世凱、段祺瑞也不是真的就敢不把國會放在眼裡。自發現國民黨在國會佔據優勢後,他們就採取措施「收復失地」,其中包括組織小黨群,以及將共和黨、民主党進行合併,組成足以與國民黨相對抗的進步黨。

小黨林立,不僅分散了國民黨的勢力,而且相當一部分小黨都得到了袁世凱的支持和資助,說白了就是袁家黨。比如有一個新共和黨,黨費主要由袁世凱撥付,所以在小黨之中最為闊綽。這個黨別無黨綱,唯知擁袁到底,其活動甚至比親袁的進步黨更加賣力,以至於進步黨有時也被弄得啼笑皆非。

質詢會期間,進步黨和親袁小黨的議員們明知政府理虧,卻還跑到休息室進行疏通,要求國民黨議員滿足段祺瑞的要求,對借款合同予以追認。

國民黨議員雖然對段祺瑞輕視國會的態度感到不滿,但當場也不能拿他怎樣。質詢會結束後,國民黨本部召集兩院的本黨議員商量,認為借款合同既已簽字,使用國會否決權也來不及了,同時如果使用國會否決權,勢必還要對責任人進行彈劾。彈劾案一起,親袁議員勢必不會善罷甘休,在其現有力量已極大增強的情況下,到時彈劾不了不說,所掀起的政海波瀾還將無止無休。商量下來,國民黨決定對借款案不做硬性決議。

在國民黨方面立場鬆動之後,借款案很快得到眾議院的追認。參議院對借款案進行了自由投票,最後也以過半數通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