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句話推倒了清家皇上 親信中的親信

總務廳廳長的許可權本身也可大可小,全憑跟主管長官的關係而定——如果與長官的關係不深,便只能辦理一些文書、庶務之類的事務性工作;而如果是長官的親信,其許可權就可無所不包,整個陸軍部的工作都可以被「總」在裡面。

徐樹錚是段祺瑞親信中的親信。眾所周知,段祺瑞起來得快乃是袁世凱一手提拔的結果,而段祺瑞提拔徐樹錚也跟袁世凱提拔他自己一樣,並且有過之無不及。

段祺瑞進京後,不但北京軍政界的要人經常要來段公館問候起居,就是由外省進京的官員也免不了要到段公館稟見、稟辭、稟謝。按照段公館的規矩,每天晚上都要在號簿上登記這些賓客的名字、官銜,有時還要把對方的住址、電話也一併記下來。在這本號簿中,「小徐」屬於當之無愧的頭面人物。

「小徐」是段家人背後對徐樹錚的稱呼。段公館來賓,無論官職大小,一般都要預約和通稟。只有小徐是個例外,他是隨來隨見,用不著號房代他通稟便可徑直闖入,而且闖入的還是內客廳——段祺瑞會見其他賓客都是在外客廳!

新來段公館的家人往往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老段對小徐這麼信任呢?時間一長,他們也就慢慢明白了。首先是小徐對老段的確忠心耿耿,一心護主。其次,小徐是真有學問和本事。他具有驚人的記憶力,所有政府有關部門和負責人的電話從不用查問,全都可以清清楚楚地記在腦子裡,絲毫不差。如果有某個問題需要找有關部門聯繫,他會立刻親自打電話去問。

除此之外,徐樹錚竟然還能做到五官並用:辦公的時候可以會客;會客的時候,可以一隻手批公文,另一隻手拿著話筒跟別人通話……

清末時,有人說張之洞有這種五官並用的本事,而在北洋時代,似乎只有徐樹錚能夠做到這一點。

徐樹錚雖然暫時沒能當到次長,卻勝似次長。因為段祺瑞對他太信任了,徐樹錚可以在段祺瑞面前說一不二,段祺瑞從不駁回,反過來,段祺瑞吩咐下來的事,他卻可以不照辦。

徐樹錚的說一不二,並不是那種表面的驕橫跋扈。事實上,別人找他辦事時,他一般都是滿面春風、彬彬有禮,從不當面讓人下不了台,但客氣歸客氣,辦起事情來仍然沒有一絲一毫的通融餘地。

曾經發生過這麼一件事:有個姓李的軍官被軍隊撤職了,窮得沒有飯吃,他寫信給段祺瑞,請求段祺瑞給他個差使乾乾。段祺瑞看他說得可憐,便答應給安排個職位。

文件批交徐樹錚辦理,但徐樹錚簽呈後又打了回來,打回來的文件上只有簡單一句話:「查該員無大用處,批駁,驗過。」段祺瑞看後沒說什麼,於是李軍官重新謀職的事就只好拉倒了。

如果是面談,為了照顧來人的面子,徐樹錚一般不會一口回絕,而總是說:「這可要向老總(段祺瑞)請示。」只要他這麼一說,對方就只能絕望了,因為知道事情肯定辦不成。

陸軍部的實質狀況是,大大小小的事基本都是由徐樹錚一人說了算,不僅有職無權的蔣作賓做不了主,就連身為總長的段祺瑞本人說的都不一定算數。可也正是在徐樹錚的輔助下,陸軍部的日常運作保持了較高的效率,而段祺瑞則可以騰出手來,集中精力思考和主持一些大事。

段祺瑞履職時,國內軍制比較混亂,北方軍隊沿用的是前清舊制,比如部隊編製中有鎮、協、標、營、隊。段祺瑞仿照南方革命軍的體制,相應改稱師、旅、團、營、連,軍官官階也從原來的都統、參領、軍校分別改稱將、校、尉。此外,地方軍政長官一律改稱都督,並設都督府。

袁世凱看到段祺瑞辦事有主張有魄力,且善於體察自己的心思,對段祺瑞也更加信任。有關軍事方面的重大措施,像各省裁軍、改革軍事官制、決定各省軍民分治等,幾乎都要先與段祺瑞商量,然後再做決定。

身為袁世凱的老部下兼政治盟友,段祺瑞對袁世凱同樣忠心耿耿,政治策略上始終緊隨其後。時任國務總理的唐紹儀與袁世凱產生了矛盾,段祺瑞便站到袁世凱一邊,與唐紹儀對抗。

唐反對總統壟斷一切大權,段就反對劃清總統府與國務院的許可權,主張凡事都要由大總統親自決定;唐堅持內閣集體負責,段就否認國務院為有機組織,強調各部應奉行「獨立主義」,各行其是;唐欲與同盟會合作共事,讓接近革命黨人的王芝祥當直隸都督,段就策動直隸各路的北洋軍隊集體發通電,反對王芝祥督直。

在袁世凱、段祺瑞的夾擊之下,唐紹儀度日如年,不得不辭職走人。

當然這種緊隨有時也是有壓力和風險的,最典型的便是張振武被害事件。張振武是武昌首義元勛之一,他很瞧不起黎元洪,從黎元洪被推上台起,就「既推重又加以賤侮,甚至抽刀拍案,嘲弄辱罵」。

北洋政府成立後,黎元洪被選為副總統兼領鄂督。這時全國各地因為欠餉和裁軍,不斷有嘩變事件發生。湖北為辛亥革命首義之區,鄂人喜動惡靜,武昌起義中的部分有功官兵也恃功而驕,甚難節制。在湖北發生的一次兵變中,據說黎元洪就查到主謀人是張振武和湖北將校團團長方維,而且張振武還曾公開宣稱:「鄂政不良,我等當再度革命。」

1912年8月15日,袁世凱、黎元洪合謀,以「蠱惑軍士」、「倡謀不軌」的罪名,逮捕殺害了張振武。在殺張的執刑命令上,段祺瑞以陸軍總長的身份簽字副署,使之生效,因此對此案負有直接責任。

張振武被害事件發生後,輿論為之大嘩,認為張案的辦理不符合法治精神。參議院立即向政府提出質問案,要求大總統袁世凱、副總統黎元洪給予答覆。

袁世凱見勢不好,趕緊將皮球踢給黎元洪,而黎元洪為了逃避責任,又趕緊髮長電委託段祺瑞到參議院登台答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