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中的秘密 瞞天過海

對即將到來的危險,吳祿貞並非毫無警覺。軍諮局第三廳廳長陳其采曾奉朝廷之命,到石家莊偵察吳祿貞的行動。陳、吳系士官同期,二人私下交情也不錯,但陳其采一到石家莊,吳祿貞就對他說:「你是濤貝勒派來監視我行動的吧?」

陳其采聞言大吃一驚,急忙分辯道:「軍諮局無事可辦,老同學開府三晉(指吳祿貞遷升山西巡撫),極願追隨左右,同建立一番事業,何必多疑?」

吳祿貞只疑心外來人員,萬萬想不到會禍起蕭牆之內。1911年11月9日,預定發難的第二天,袁世凱奏明朝廷,將張紹曾調任長江宣撫使,從而削奪了他的兵權,其第二十鎮統制一職由潘渠楹升任。

見第二十鎮方面已無希望,11月10日,吳祿貞召集第六鎮中級以上軍官及晉軍代表聚餐開會。在會上,他宣布將採取革命手段,於第二天早晨率部直趨北京,同時分發白布袖箍以為標誌,規定凡不服從者軍法從事。

為了繼續蒙蔽清廷,吳祿貞在會後還特地找陳其采談了一會兒話,之後才到一家洋行的樓房內就寢。他正要入睡,忽然有幾名部下敲門要見「吳大帥」,說是要報告公事。

吳祿貞將房門打開,卻見馬步周等人拿著手槍,氣勢洶洶地闖了進來。他情知不妙,急忙跳後窗逃命,但剛剛跳出窗口即中彈身亡,其首級也被馬步周割下,拿去向周符麟報功。

天還沒亮,段祺瑞專車前往武漢,途中經過石家莊。周符麟上車將事情經過向段祺瑞做了彙報,並請示如何處理善後。

刺殺吳祿貞的行動乃政治陰謀,是見不得光的,段祺瑞因此告訴周符麟,此案將由中央也就是朝廷處理,至於會怎麼處理還不知道,眼下最重要的是瞞天過海。

段祺瑞拿了五千元給周符麟,讓他轉交馬步周作為賞錢。馬步周被告知必須趕快離開,而且千萬不可聲張,以免留下後患。

在得知吳祿貞被刺後,朝野上下一片嘩然。清廷致電段祺瑞,讓他徹查,段祺瑞不能不程式化地傳訊了周符麟。只不過這一傳訊過程無非是演戲,只是走個過場而已,周符麟很快就被無罪釋放。

吳祿貞被刺,直接導致燕晉聯軍成為曇花一現。已歸吳指揮的晉軍以及尚忠於他的部下只得退回山西,其他人則大多四散。

最初,晉軍對到達石家莊的段祺瑞還抱有幻想。有人為閻錫山起草了一份致段祺瑞的書信,信上說當今中原名將首推段祺瑞、黎元洪,現黎已高舉義旗,段也應繼之而起,「以爭功名於史冊」。

寫信之人很有文采。他還提到,石家莊乃古代韓信滅趙興漢之地,段祺瑞完全可以效仿韓信,「張吾漢幟,而媲美於古英」。

段祺瑞哪吃這一套,他收信後即冷笑著對送信人說:「可勸伯川(閻錫山另一字)取消都督,再休胡鬧了!」

段祺瑞此舉激起了晉軍的憤怒,紛紛表示:「如能捕段,必拿他的態度做報復!」

話音剛落,清廷新派的軍隊已經殺了過來。晉軍抵敵不住,只得放棄太原,在閻錫山的率領下逃往包頭避難。如此窘境之下,自然更談不上逮捕或報復段祺瑞了。

袁世凱原先最為擔心就是北方問題,如今段祺瑞平定風波,可算是除去了他心中的一個大患。與此同時,代替蔭昌出任第一軍總統的馮國璋也在湖北前線擊敗了革命軍。

蔭昌出師不利,除了他本身缺乏指揮和實戰經驗外,「不知有朝廷,唯知有項城(袁世凱)」的北洋將領不肯賣力,以及前線部隊尚未完全集結就緒也是重要原因。隨著馮國璋南下,這些對清軍不利的因素都得到扭轉——馮國璋本人位列「北洋三傑」中的「豹」,軍事上自非浪得虛名;第一軍的幾個協統都是馮的舊部或親信,聽說馮國璋指揮他們,皆能抖擻精神,以便在老上司面前顯一顯能耐;集結在前線的清軍已達萬餘,裝備有新式的機槍和重炮,從人數到武器都佔有很大優勢。

就在段祺瑞平息北方風波期間,馮國璋也攻陷了漢口。袁世凱抓住時機,以實行君主立憲為條件,向革命黨人提出「和平了結」。

雖然他的這一倡議遭到了湖北軍政府的否決,但無論是黎元洪還是後趕到武漢指揮作戰的黃興,都表示希望袁世凱能成為「漢族之拿破崙、華盛頓」,並呼籲他「以拿破崙、華盛頓之資格,出而建拿破崙、華盛頓之事功」。

不知不覺中,袁世凱已成為時局中心人物,不但清廷倚重他,革命黨人也要拉攏他。這種左右逢源、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正是袁世凱自復出以來一直希望達到的。

1911年11月13日,袁世凱在衛隊保護下入都。三天後宣布組閣,正式就任內閣總理大臣一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