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光榮革命:從獨裁到立憲 異鄉人威廉的難題

沒有一個人是他能夠完全信任的。他不愛英格蘭,英格蘭人也不愛他,但他卻深諳英格蘭的渴望——而這正是土生土長的斯圖亞特王室所不明白的。而他要想讓英格蘭和他一起進行大冒險的話,就必須把人民的渴望當成自己的渴望。命運將威廉帶到英格蘭並讓他統治英格蘭,而他也一開始就顯示出自己比其他人能夠更好地理解這個國家的偏見和政治的能力。

典型如《革命穩固法》並不是想要擬定一部新憲法,而只是由一系列相互獨立的法令組成——這些法令是用以應對之前的不滿或危險的。其中的《權利法案》宣稱:國王終止法律、在沒有議會同意的情況下設立常備軍、干涉自由選舉或是干涉議會中的自由演講都是非法的。新的《三年法》規定如果未經重新選舉,一屆議會不得持續三年以上;《陸海軍違反軍紀懲治條例》必須每年更新;除了一般的民用支出外,國王不得擁有永久性收入;議會必須每年召開。《寬容法》賦予了除一元論者和天主教徒外的所有人信仰自由的權利。這滿足了人民大眾的需求,也解決了宗教問題。

英格蘭就這樣輕易、平穩地實現了從詹姆斯嘗試建立的獨裁向威廉的立憲政府的轉型。英格蘭屬下的所有殖民地也在進行著此類轉型,但其間又存在重大差異。英格蘭當時沒有試圖干涉這些殖民地的地方自由,儘管也是因為馬薩諸塞還沒有特許狀,因而也無法一步到位地實現一致。

1691年的新特許狀設置了一個皇家總督,其他殖民地也隨之產生了由公眾選舉產生的下議院,而且其他方面也顯示出在民主和宗教寬容方面的顯著進步。

除了羅得島和康涅狄格自行選舉總督外,英格蘭的所有美洲殖民地和西印度群島殖民地現在都統一了政府形式:通常由皇家總督指定而不是民眾選舉產生的上議院和總是由民眾選舉產生的下議院組成。這種政府可以被看作是英格蘭國王、上議院和下議院的縮小版複製品,它們擁有自己的權利並通過王權團結在一起——不過,這些殖民地一般都認可英格蘭政府有監管其貿易的權力。

光榮革命還精細地重新調整了英格蘭政府內不同部門間的關係。自那以後,王權從根本上就從屬於議會了,而且不久以後就意味著是從屬於下議院了。殖民地雖然在理論上是通過王權聯結在一起並服從於王權,但王權又要服從於議會。這樣,殖民地就發現它們實際上是越來越處於那個控制王權的議會的控制之下。

除了《航海法》中規定的貿易管制外,英格蘭政府還默認各個殖民地的立法機關能夠像英格蘭的議會那樣自由立法。英格蘭與這些殖民地相距超過三千英里,而且各地差異很大,也無法直接代表這些殖民地。無論是在英格蘭還是在其殖民地,人們都還沒有意識到1688年光榮革命的結果的重要性,但未被覺察到的變化卻正在孕育著可怕的後果。

不過,在威廉和瑪麗被英格蘭和平地接納為統治者之後,威廉面臨的唯一緊迫問題就是蘇格蘭和愛爾蘭問題了。在處理與這兩個國家的問題上,威廉都沒有展現出他在其他地方所展現出來的政治家才能。不過,這也是因為威廉一輩子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歐洲大陸問題上,而他對這兩個國家的歷史和現狀的了解也遠遠比不上他對英格蘭的了解。而不幸的是,這兩個國家都是很麻煩的,而且危險已經迫在眉睫。在歐洲大陸,事件的發展極其迅速。

1689年4月,路易十四向西班牙宣戰;5月,神聖羅馬帝國和荷蘭簽訂了《偉大同盟和約》共同反對路易。威廉很想讓英格蘭也馬上加入並共同反對路易,但他又不能夠任由詹姆斯二世黨在其後方的蘇格蘭和愛爾蘭掀起叛亂。

在蘇格蘭,克拉弗豪斯的格雷厄姆和戈登公爵起義支持詹姆斯,他們還在基利克蘭基戰役(The Battle of Killiekie)中擊敗了威廉派遣過去的軍隊;而蘇格蘭議會則宣布支持威廉,並開出了他們的條件。跟英格蘭一樣,蘇格蘭那沒完沒了的宗教問題也暫時得到了解決,但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調整。蘇格蘭恢複了長老會,同時也保留了宗教寬容。在政治上不再佔據統治地位的教會,因被視為議會自然發展的阻礙因素而被廢除。

不過,蘇格蘭幾乎就像是兩個國家,分別由低地和高地組成——其中前者遠非如今擁有富饒農場和繁華都市的低地。主要是因為英格蘭的《航海法》使得當時的蘇格蘭幾乎沒有商業,所以整個蘇格蘭都很貧窮。高地遠遠落後於低地,甚至還處於蠻荒狀態,仍然處在氏族和氏族精神的控制下。高地人擊敗了威廉的軍隊,不過他們獲勝後就帶著戰利品撤回峽谷之中。而威廉通過明智的錢財外交,令蘇格蘭的首領們一個接一個地加入他的陣營。

除了麥克伊安·格倫科之外,幾乎所有人都同意投降。雖然格倫科也有此打算,但沒有在規定的日期內投降。威廉在蘇格蘭的首席大臣請求滅絕其整個氏族,很遺憾,威廉同意了。最後他不僅這樣幹了,還在一個荒涼、陰沉的峽谷里背信棄義地實施了臭名昭著的「格倫科大屠殺」。低地的蘇格蘭人視高地的蘇格蘭人為野人,認為對付這些人根本無需講什麼仁慈,但蘇格蘭人對這次大屠殺的驚恐也表明他們正變得越來越人道、越來越文明。諸如此類的事件固然讓人難受,但蘇格蘭暫時算是安全了。

威廉在愛爾蘭的故事甚至要更加黑暗。這裡的人都是詹姆斯二世黨人和天主教徒,而當詹姆斯於1689年3月抵達那裡並試圖重奪王位時,他們紛紛團結到他四周。很多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因此到倫敦德里和恩尼斯基林避難,其中前者還扛住了詹姆斯軍隊的長時間圍困。在完全沒有食物的十五周里,他們以狗和老鼠為食,甚至是咀嚼皮革;他們一直堅守到英格蘭艦隊給他們帶來食物並突圍。詹姆斯也在恩尼斯基林附近被擊敗,但他仍有能力在野外與英格蘭軍隊作戰。

只要詹姆斯二世這個威脅還在,威廉就不可能騰出手來對付歐洲大陸的路易,因此必須不惜任何代價儘快征服愛爾蘭。於是,威廉決定率軍親征。幸運的是,路易再次犯錯,他並沒有意識到威廉解決愛爾蘭人危機的重要性。在比奇角打敗英格蘭艦隊和荷蘭艦隊後,法國人雖然暫時控制了海峽,但路易未能成功阻止威廉橫跨愛爾蘭海運送軍隊及供給。

1690年7月1日,威廉在博因河戰役中取得大勝,但還不是決定性的勝利。詹姆斯也再次失去了重奪王位的機會,只得匆忙從愛爾蘭逃往法國,就像之前從英格蘭逃往法國一樣。路易如今意識到愛爾蘭的重要性並派遣軍隊支援愛爾蘭人,但威廉最終還是一步步地征服了愛爾蘭。

與此同時,那幾乎由清一色的天主教徒組成的愛爾蘭議會通過立法收回那些於1641年被沒收的土地,並承認羅馬天主教廷的最高權威。如此,愛爾蘭就從英格蘭那裡獨立出來。此時,愛爾蘭境內已有大量的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據估計,僅在克倫威爾時期,就不止有五萬人從英格蘭遷入愛爾蘭。與蘇格蘭的高地人一樣,土生土長的愛爾蘭人也仍被視為野蠻人,英格蘭人甚至還像在美洲那樣在愛爾蘭殖民。但與美洲不同的是,愛爾蘭可是在英格蘭的後門邊,只需幾個小時即可達到。因此,英格蘭不能容忍由被驅逐的斯圖亞特王室來統治愛爾蘭這個天主教國家,尤其是斯圖亞特王室還和仍在威脅著英格蘭乃至整個歐洲的法國沆瀣一氣。不過,這也不能為英格蘭後來的可恥行為開脫。接下來的時期,可能是英格蘭歷史上最為臭名昭著的一頁,也是愛爾蘭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個時期。

英格蘭議會不僅驅逐了愛爾蘭議會中的所有天主教徒,還要求愛爾蘭議會的所有法令都要由英格蘭的立法機關來裁決。幾年後,終結了叛亂的《利默里克條約》(Treaty of Limerick)被廢棄。新出台的法律規定,所有愛爾蘭的孩子都不能接受天主教老師的教育,不管是在學校還是私宅或是送出國,否則就沒收其父母的土地和財物;天主教徒不能擁有武器,或是價值超過五英鎊的馬;所有天主教主教和神父都要被驅逐出島;天主教徒不能和新教徒結婚,如果一個新教女人嫁給天主教徒,那麼她的所有財產都將直接轉給她的新教徒親屬;沒收所有發生過叛亂的那些地方的土地,除非這些土地已經轉給新教徒繼承人。

這些以及1699年通過的其他一些臭名昭著的法令,毀掉了愛爾蘭那正處於發展中的貿易和製造業。這也就難怪一個知名歷史學家稱這段歷史為「整個英聯邦歷史中最為黑暗的污點」。

不久,蘇格蘭就將完全、愉快地與英格蘭合併,但愛爾蘭卻一直未能和英格蘭實現這樣的合併;雖然後來也合併在一起了,但並不持久也不愉快,而這段歷史也將在此後的好幾個世紀里給愛爾蘭人留下痛苦回憶。在英格蘭人統治的其他四分之一個地球上,雖然也存在錯誤和自私自利,但起碼都留下了一些好東西;而就在家門口的愛爾蘭,英格蘭人卻沒有留下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