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復辟王朝 內閣與首相體制

推進憲政的另一步就是內閣的誕生,不過那時候還不叫內閣。

英格蘭如今的人口已經超過五百萬,此外還有分布廣泛的殖民地和貿易利益。政府行政部門的工作變得很複雜,根本不可能用舊的都鐸式方法即由樞密院直接監管所有事務來解決。儘管樞密院依然存在並且還擴大了,但行政工作還是要細分到各個委員會中;這些委員會的領袖或是主要成員要給樞密院提交報告,並開會磋商。雖然國王也參加這些會議,但他太懶了,根本不能起到現代首相的作用,扮演首相角色的是克拉倫登。雖然克拉倫登沒有擔任公職,但國王對他的禮遇要比其他顧問高。因為出眾的學識、才智和工作能力,克拉倫登成了這些委員會的領導者。英國內閣(與美國的內閣大不相同)的功能在今日帝國的治理中極其重要,並且很有意思的是,它具有真正的英國風格:它不是教條主義的思想或計畫的結果,而只是以實用的、精明的方式解決管理中的緊迫問題的嘗試。雖然我們在此發現了內閣或說是首相辦公室的發源,但它要發展為當前這種形式,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比如,克拉倫登並沒有意識到需要在內閣和議會間建立聯繫紐帶,那些國務委員會的領袖也沒有一個是下議院議員。事實上,人們對議會的定位尚未有定論,且可謂各式各樣。有人說可以模仿荷蘭的議會,全年的工作日都開會;也有人主張延用英格蘭式的,即用樞密院(或內閣)作為政府的常設機構,然後不定期召開議會以接受申訴、控制稅收。

第一次議會的選舉令並不是以國王的名義發出的,因而被稱為「大會」而非議會,也只持續了幾個月。它通過了多項法案,其中就包括《保障法》,這項法令寬恕了許多之前反對國王的人。雖然後來有很多人被罰款或是監禁,但只有十三人被處決,這隻占當時那些判處查理一世死刑者的一小部分。儘管官方挖出了克倫威爾、艾爾頓和布拉德肖的屍體並將其殘骸吊在絞刑架上示眾,但總體而言,查理二世的復仇還是輕微的。皮姆、艦隊司令布萊克和其他一些人的屍體也被從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掘出並被隨便扔到其他坑裡。國王付清了軍隊的軍餉後就解散了軍隊,重新合法選舉新議會的大門也由此重新開啟,英格蘭似乎輕易就實現了從獨裁到立憲政府的轉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