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活力大爆發:航海、探險與文藝 盛放的詩歌與戲劇

然而,所有這些混雜的生活,及其老練的水手、私掠者和商業冒險家、流氓、遊手好閒者以及粗糙與浪費等,最終卻將英格蘭的文學和思想提升到最高水平。在探討英格蘭的文學和思想之前,我們先簡要地了解下其他藝術。多少有點奇怪的是,新商人和中產階級的崛起、財富的增加,並沒有對繪畫產生像在其他國家如義大利和荷蘭那樣的影響。英格蘭的商業新貴寧願把錢浪費在傢具和碟子上,也不關心繪畫——除了肖像畫,而且即使這些肖像畫也主要是由像霍爾拜因(Holbein)這樣的外國人畫的。這些外國畫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被英格蘭圈養的御用畫家了。

英格蘭人的傢具倒是相當出眾,其中很多的製作費用也是高到難以想像。那些大宅裡面的「大床」通常價格都不止我們今天的一千英鎊。在伊麗莎白死後,詹姆斯一世在諾爾莊園里的那張吊著繡花金縷帷的大床,用我們今天的貨幣來衡量的話,其成本超過四萬英鎊——真是不可想像!從美洲持續流入歐洲的金銀,使得一些農民的家裡都出現了銀碟子。在各類碟子的設計和工藝上,這一時期可能超越了其他所有時期。而在這種藝術上,英格蘭人又走在了歐洲的最前列。

在音樂方面,經歷了上個朝代的衰落之後,如今又獲得了快速發展。尤其是在世俗音樂上,英格蘭即使還沒有超越其他國家,那最起碼也是可以並駕齊驅的。這並不是社會培育的結果,而是一場由民眾自下而上發起的真正的民間運動、民族運動。英格蘭甚至被稱為是音樂之國:據估計,僅莎士比亞戲劇里就用了大約四百二十首音樂或歌曲;其中最重要的作曲家有威廉·伯德(William Byrd)和奧蘭多·吉本斯(Orlando Gibbons),以及其他很多人。英格蘭的音樂如此流行,以致很多英格蘭音樂家獨自或是結伴在歐洲大陸的很多城市——也包括德意志的——演出。

但伊麗莎白時代最為傑出的還是文學方面突然而至的卓越發展,這也讓伊麗莎白時代永遠成為整個人類知識與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時代。我們不清楚究竟是什麼讓這個時代在這些藝術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但我們卻知道一些要素好像能夠帶來無盡活力:新閱歷刺激了想像力,冒險事業以及對個體的重視激發了雄心壯志、自豪和自信。很多這些要素都曾在全盛時期的希臘出現並活躍過,如今也出現在伊麗莎白時代的英格蘭。它們不能解釋全部,但有助於我們理解那個時代的發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和精神,而新大陸的發現則給了人們新的世界觀和宇宙觀,這似乎為人類打開了之前做夢都想不到的新世界,也帶來了無盡的機會。

不過在英格蘭,除了這些因素外,還有國家力量在起作用。

主要是在女王的英明指引下,這個小國發現自己正在成為一個大國,成為全世界新教信仰的主要捍衛者,甚至能夠公開挑戰、反對全世界最強大的宗教帝國——天主教西班牙。一股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對英格蘭的深深熱愛、不顧一切地為女王和國家獻身的浪潮席捲了整個國家。此外,部分因為政策,部分因為必要性,伊麗莎白通過逼迫民眾冒險和贏得榮耀來釋放他們的活力。他們是作為個人在代表著國家,而不只是作為國家陸軍或海軍這個龐大機器中的一員,在戰爭和商業上有所斬獲的人們都將獲得女王的獎賞。這樣,個人也就獲得了相當大的自由。女王的獎賞成為人們奮發的一個源泉,並激勵著人們釋放全部能力和勇氣,生活也由此成為一種冒險並激發著人們的血性和思想。而一個處處都受政府控制的民族是不可能迸發出這樣的活力的。

這個時代的偉大文學就是以這種感覺為標誌的,令人驚訝的是,它幾乎不關心政治或宗教,而是關注人的本性和冒險生活。

這也是它在多個時代都生機勃勃而不僅僅屬於某個時期的原因所在。這中間還存在作用和反作用。英格蘭人的生活和性格建構了文學,而文學反過來又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性格。令人驚奇的是,伊麗莎白時代的作者所用的辭彙及其思想大量融入了我們如今日常生活中的話語和思想中,儘管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源頭在哪裡。

雖然這個時期的很多作家一直活到詹姆斯一世統治時期,但把他們納入伊麗莎白時代更恰當些。這是因為基本上所有文學領袖都生於那個時代,他們的不朽名著也是在那個時代完成的。而且在那時,伊麗莎白女王也還一直是這個國家的鮮活靈感之源泉。

要想詳細闡述伊麗莎白時代的最後二十年和詹姆斯一世早期的文學作品,那是不可能的,我們所能做的也不外乎是羅列一些偉大人物的名字。不過,首先我們還是先講講於1611年刊行的英王欽定本《聖經》。這版《聖經》以其令人賞心悅目、莊嚴、美妙的詠嘆式散文體,對後來的帝國及其他地區那些講英語者的語言和深層思想產生了微妙的影響。這些民眾表面上看雖有很大差異,但他們本質上有著相同的表達深層精神生活的最好方式,而這就是一種強力黏合劑。這個版本的《聖經》對語言的影響同樣巨大。我們還將在後面的章節里提到的班揚(Bunyan)的《天路歷程》(Pilgrim''s Progress),其所用的短語很受歡迎,甚至足以構成整個語言體系;它的宗教影響也僅僅次於《聖經》。此外,我們一定不能忘記有數百萬人從不寫字。而一小群學者則給予了這些英格蘭人在全世界傳頌最廣的一本書——這也是唯一一本被使用超過三個世紀的《聖經》。而經過持續的閱讀,他們的語言和表達也從中獲得了一種樸素美和莊嚴。

在這個時代的早些時候,散文方面有哈克路特(Hakluyt)以及後來珀切斯(Purchas)的那些偉大的航海遊記。其中前者更是英格蘭航海史上的偉大傳奇,影響深遠,引導了很多年輕人走上英勇的冒險之路。哈克路特以他那英文散文的巔峰之作,為他們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的確,散文方面相當突然的發展正是這個時期的特徵之一。

到目前為止,沒有什麼其他英文散文比托馬斯·胡克(ThomasHooker)的《教政體制》(Ecclesiastical Polity)和培根的《隨筆》(Essays)更好了。培根在《隨筆》中賦予了它韻律、高貴和清新。事實上,培根雖然覺得他應該用拉丁語寫作,但他寫得最多的還是英文散文。甚至是過了三個多世紀後,也沒有其他散文集比他的散文流傳更廣。而他之所以比其他人著名,也是因為他是第一個運用散文這一文學體裁的人。儘管其他形式的文學體裁如戲劇和小說在不同的時期起起伏伏,但散文一直沒有失去它那獨特的吸引力。

不過,事實上也很少有哪種新體裁的發明者的作品能夠在好幾個世紀里都保持長盛不衰,尤其是考慮到後來者有更新鮮的主題、擁有更完美的表達工具。這些事實也佐證了培根思想的深度、完美和普遍性。

稍早一些,阿斯克姆(Ascham)出版了他的《校長》(Saster),福克斯(Foxe)出版了《殉道者》(Book of Martyrs),李利(Lyly)出版了《尤弗伊斯》(Euphues),西德尼出版了《阿爾卡迪亞》(Arcadia)和《詩辯》(Defence of Poesie)。但這些人都沒有展示出散文可以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可能性。儘管編年史學家霍林斯赫德(Holinshed)和斯托(Stowe)為伊麗莎白時代的偉大劇作家們提供了很多故事情節的素材,但他們的價值仍只停留在他們所彙編的史料上。

這個時代所特有的榮耀還是在其詩歌和戲劇上,僅僅這兩樣就應該能夠為這個時代贏得所有讚譽。詩人中最偉大的莫過於被稱為「詩人中的詩人」的埃德蒙·斯賓塞(Edmund Spenser)了。他最著名的作品《仙后》,裡面包含了最好的一些英文詩歌。但由於它是寓言形式且篇幅太長,使得現在的人們更多地閱讀他那些篇幅短些的詩歌,如《牧人月曆》(Shepherd''s dar)、《愛星者與星》(Astrophel and Stella)、《婚曲》(Epithalamium)和一些十四行詩。

甚至如喬叟或莎士比亞,都沒能像斯賓塞那樣對英格蘭的詩歌產生如此深遠持久的影響。這從其作品在18世紀末的再次風靡這一現象中可窺端倪。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三代人後的文學浪漫主義運動的直接原因。現在,除了文學院的學生,很少人會去讀歷史上的那些詩人如沃納(Warner)、德雷頓(Drayton)或是丹尼爾(Daniel)的詩歌了,但那個時代的歌曲和歌詞卻仍然是無價之寶。

坎培奧、李利、皮爾(Peele)、雷利、格林(Greene)、本·瓊森和其他人——當然首先是莎士比亞的歌曲和歌詞,至今仍然不斷地被傳讀、吟唱。有誰會不知道下列這些歡快的歌曲?如斯蒂爾主教(Bishop St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