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亨利八世:英格蘭的新航向 漫長的離婚案

與此同時,歐洲大陸還發生了另一件大事。一個與查理皇帝及另外兩個國王、紅衣主教兼大法官,又或是人文主義者如托馬斯·莫爾、迪安·柯利特(Dean Colet)都明顯不同的人物,在德意志的新教徒運動中崛起,那就是馬丁·路德。新教徒運動對宗教和政治都產生了巨大影響。馬丁·路德從反對教會兜售贖罪券開始,繼而宣講人與上帝間的直接關係這一教義,並宣稱在個人與上帝間的關係不需要任何其他人介入。

這一教義並不新鮮,但馬丁·路德卻在恰當的時機再次提了出來。1521年,亨利八世熱衷神學,寫過一本書,還在書中駁斥了路德,並因此受到了教皇的嘉獎,獲得了「信仰守護者」的頭銜。

這個頭銜至今仍是英國國王頭銜的一部分。要想理解亨利那經常被人曲解的宗教態度,我們必須意識到兩點:一是宗教和政治關係緊密,二是當時世界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宗教運動。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宗教運動中,一是新教的教義運動,這個亨利八世沒有參與。亨利的性格比較叛逆,但他也是個虔誠的信徒,而且信奉的還是舊教義。另一種運動則可以說是由來已久的反教士運動。這是一個更具普遍性的運動,因為並不信奉新教教義的廣大天主教徒都強烈反對教皇和教士的惡習及其對民眾生活的干預。這個運動顯然不僅會發生在天主教內部,隨後也會發生在新教內部——後來也的確如此。

普通教徒反對教士、教皇或是英國聖公會大主教對權力的索取沒有正當理由且索取過度。尤其是教皇,不僅要領導教會,甚至還要做領地的統治者。亨利八世本來是多少支持第二種宗教運動的,但當他自己最終取代羅馬教皇成為英格蘭教會之首時,他也就無意改變教會的教義了。這也就解釋了他為什麼會抨擊那些渴望改變教義的新教徒和那些試圖阻止由來已久的反教士運動的天主教徒。在亨利看來,反教士運動是必需的。他渴望能夠在不改變教義的情況下,讓英格蘭擺脫外國的控制和教會的控制。而當新教徒運動更加牢固地控制住了英格蘭民眾且教義爭端變得更加激烈時,作為教會之首的英格蘭統治者也就自然會面臨更加複雜的問題。這也是伊麗莎白將要面對的問題。亨利八世曾經一度建了中途之家(Halfway house ),但在其女兒治下,中途之家住戶間的宗教爭端差點讓其被徹底毀壞。

當羅馬被查理皇帝洗劫之時,亨利八世已經三十六歲了。在經歷了稍微有點慢熟的成長後,亨利終於完全成熟了。從此以後,他開始從在國內和國外都以失敗告終的沃爾西手中接管統治權。

儘管紅衣主教沃爾西還沒真正垮台,但亨利八世已經決定要親自管理。亨利掌控局勢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從他與凱瑟琳的離婚事件可見一斑。不過,這次不幸的離婚事件卻也歷時不短、跌宕起伏。

亨利究竟是從哪天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我們不得而知。而強烈反對亨利的歷史學家加德納(Gardiner)認為是在1521年,也即亨利遇見安妮·博林(Anne Boleyn)的前一年。很碰巧,在同一年,一群劍橋學生,包括廷代爾(Tyndale)、科弗代爾(Coverdale)、克蘭麥(mer)和拉蒂默(Latimer)等人,開始在一家酒館聚會討論路德的教義。這種巧合總是能讓人浮想聯翩。

在討論離婚事件的時候,我們必須先考慮其中交織在一起的一系列極複雜的動機和力量。我們基本上沒法用寥寥數語說清楚,更無法詳細描述。簡單地說,亨利八世是主角。其實作為一個丈夫而言,亨利的道德水平是在同時代國王的平均水平之上的;凱瑟琳,王室後裔、純潔無瑕,也是英格蘭歷史最可憐的人之一;查理皇帝,凱瑟琳的侄兒,連羅馬教皇都不敢否認其在義大利的權力;教皇克雷芒七世,絲毫不具備格里高利七世的高貴品質。

克雷芒作為一個國家統治者所面臨的困境,比他作為教會首領所面臨的困境還要大。

另一個背景就是亨利八世成熟起來了。他想要掌控英格蘭和他自己的野心開始佔據主導地位,而他對繼承人的渴望也與凱瑟琳的多次流產形成了鮮明對照。他那麼多孩子當中,只有瑪麗公主活了下來。我們已經提過女人繼承王位對一個王朝和國家的危險性。而我認為,在這其中,安妮·博林所扮演的角色時常被過分誇大了。

比如,加德納認為亨利八世對博林的渴求是其離婚的主要動力。這種解釋相當不靠譜。如果這就是主要原因的話,那麼整件事情就簡單了。早在亨利給博林寫情書的前五六年——儘管博林當時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宮廷里,亨利就顯然已經在考慮離婚的事情。博林並不漂亮——眼睛除外,而且還有點風流,人也不聰明。她是一個倫敦富商的女兒,她姐姐是亨利兩個公開的情婦之一,而她自己在與亨利結婚之前也是亨利的秘密情婦。以我們目前所知的她那水性楊花的性格,根本就不可能具有抵擋國王多年追求——如果國王有這樣做的話——的韌性,同樣也沒有能力拴住國王,更不用說堅持與國王結婚之前必須歷經好些年的漫長離婚糾紛。所以,加德納的解釋是說不通的。

亨利八世總是給人留下一些想不通的謎團。他在當時那個年紀,奇妙地混合了迷信、宗教、自由思想和強烈的追逐私利的自我主義。在充分承認國王極度的自我主義的同時,我們同樣必須考慮到其他幾個因素的影響。我們在此還要加入其他東西——良心不安,這樣之前那複雜的關係網就更加複雜了。

凱瑟琳雖然比國王大了六歲,但她仍然讓國王對她有興趣,她所繼承的那些領地也都完全是她自己的,而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她對與亨利的婚姻是不開心的。但他們沒有男性繼承人,現在也不可能再生育了。那個時期王室婚姻的重要性主要是政治上的而非宗教上的——教皇們自己就經常違反教會的法規。

想當初,就是教皇特准年輕的亨利迎娶他哥哥的遺孀的。本來這事在教會看來可是一樁罪孽。孩子的流產和夭折,是上帝的旨意嗎?亨利的腦子裡肯定老在想這個問題。為了家族和國家的利益,亨利渴望得到一個男性繼承人。或許,也正是這個意圖促使他迷戀品性欠佳的安妮吧。

但接下來的事情卻要複雜得多。嚴格來說,已經擁有安妮的姐姐作為情婦的亨利,如果沒有教皇的特許,是不可以和她結婚的;就像當年如果沒有教皇的特許,他不可能娶他哥哥的遺孀一樣。教皇一般樂意為國王解決這些問題,但對克雷芒卻不行。克雷芒是在查理皇帝的掌控下,而查理皇帝是不願意看到亨利拋棄他姑姑的。對付諸如亨利所處的這種左右為難的困境,教皇本來是有大量的慣常方法來幫忙解決的。亨利建議教皇宣布之前的特許無效,那麼他與凱瑟琳的婚姻也就是無效的,而唯一活下來的孩子瑪麗也就是非法的。國王也沒有認真地考慮沿用《舊約全書》中的例子,通過重婚特許這個途徑來解決問題。事實上,在1437年教皇就曾特許卡斯提爾的亨利四世在一定的時間內再娶一個妻子,以看看她是否能夠懷上孩子。克雷芒建議亨利用這個方法解決問題,但國王否決了。

那剩下來的就唯有離婚了。教皇同意了亨利八世的姐姐瑪格麗特、兩個妹妹的丈夫的離婚要求。為什麼亨利八世就不行呢?

教皇甚至還願意特許瑪麗公主與他同父異母的哥哥、亨利的私生子里士滿公爵結婚呢!教皇還建議亨利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即先娶了安妮,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只是他與安妮的婚姻是否有效了。

不過,亨利既不想無限期地拖延問題,也不想給以後的繼承人因為合法性的問題而困擾。如果不是查理皇帝在遙控教皇,如果亨利相信英格蘭法庭會判定他與凱瑟琳的婚姻無效並且相信教皇會宣布他的第二次婚姻有效,那麼或許很多事情都不會發生。

如果說教皇進退維谷,那麼沃爾西也好不到哪去。如果他不能為國王爭取到離婚,那他的職業生涯就玩完了。但如果他成功了,亨利娶了安妮,那他也同樣完了。因為由於安妮的關係,那些將獲得權力的人如諾福克公爵等,都是沃爾西的敵人。他註定是要得罪人的,尤其將會得罪凱瑟琳。

最後,教皇任命沃爾西和另外一個紅衣主教在倫敦召開法庭審理這個案件;不過,任何決定都必須得到教皇同意後才能生效。

亨利現在要求法庭宣布他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是無效的。在公開法庭里,王后跪在亨利八世面前請求:作為一個二十年來忠貞不二的妻子,她不應該承受被拋棄的恥辱。

這是在1529年,不過亨利的離婚案後來還一再延期。而這正是教皇所希望看到的。克雷芒之前的提議已經表明他在這件事情上沒有任何道德顧慮。事實也逐漸清晰起來:克雷芒並不是作為教皇在做決定,他只是一個臨時的首領,他害怕惹怒他的上司——查理皇帝。英格蘭的宗教問題,現在集中在婚姻問題上,本來顯然是要由英格蘭國王來決定的,而不是由教會的首領教皇來決定;現在倒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