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亨利八世:英格蘭的新航向 都鐸的特色專制

當外表英俊、才能出眾的亨利在十八歲繼承王位時,英格蘭人民興高采烈地表示歡迎。此時,他的兩個兄弟都已去世,他是唯一的合法繼承人,沒有任何爭議,也不存在可能導致內戰或混亂的誘因。考慮到其個人品質,他能夠得到民眾的崇拜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貴族已經基本上被清除,英格蘭只剩下一個公爵和一個侯爵。亨利並不從豪門顯貴而是從新興家族或是出身相對卑微的人中挑選最重要的公職人員,如托馬斯·沃爾西;他自己挑選的十六名攝政者的貴族頭銜,也沒有一個超過十二年。沒有哪個朝代的君主和民眾的關係能像都鐸王朝的那麼和諧,而且他們還是一種直接的關係。在蘭開斯特王朝時期,有太多的貴族進入了議會,因而貴族被拋棄,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議會被拋棄,這也說明議會還不能體現這個國家人民的真實意願。

所謂的都鐸專制統治實際上是國王意願和民眾願望的幸運結合,這種結合也幫助英格蘭渡過了危險的憲政發展時期。亨利和伊麗莎白有時候似乎擁有不受限制的權力,但他們都擁有非凡的洞悉民眾以及民意走向的能力,進而帶著國家走上民眾願意跟隨的那條道路。特里維廉說得很好,尤其是關於亨利時代的宗教方面:「沒有國王的支持,國民什麼也做不了;而沒有國民的支持,國王也是什麼都做不了。而當兩者結合起來的時候,他們做什麼都能成。」現代意義上的大眾傳媒——報刊、電影院和收音機——那時候都沒有;「民意」就是真實的民意,它不是被創造出來的,而是真實存在的。

這樣的統治,與早期的專制統治和現代的獨裁統治完全不一樣。那種認為英格蘭一直是擁有自由和議會政府的想法是錯誤的。

作為個體而言,再沒有其他民族的民眾如此持續地渴望自由,但實事求是地講,英格蘭人從不會為了理論而犧牲現實。因為政府軟弱,英格蘭人民已經吃夠了苦頭,所以他們相當願意讓渡部分權力給都鐸王朝的統治者;而作為一個重要的附帶條款,都鐸王朝必須為他們提供善治——在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時期,他們的確實現了。但在這樣做的時候,這個隱性協議的雙方都從未忘記自己的權利或權力。如果議會被國王削弱了,那麼民眾就會依照先例運用必要的武器進行反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