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亨利八世:英格蘭的新航向 王室的生育問題

在繼續描述亨利時代以及前面所提要點的細節之前,我們必須談談一個不僅對都鐸王朝而且對整個英格蘭都相當重要的話題,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那些即將到來的事情。儘管很多人嘗試用一個因素如經濟來解釋歷史,來模糊地討論宏大的社會力量,然而,國家的命運如同家庭的命運,不僅受到個性的影響,也受到物理事件以及物質條件的影響。它們與其所產生的影響甚至可能看似完全不相稱。

我們在此要探討的是,都鐸王朝在生孩子方面的古怪。這不是說這個家族不能生育,但的確存在不知什麼樣的身體缺陷,而這也產生了非同尋常的歷史後果。雖然他們懷上了不少孩子——儘管相對於那個時代來說也不能算多——但很多都流產或夭折。

就如研究亨利八世的最權威的學者波拉德(Pollard)所說,這並不能歸因於當時的醫學,因為「約克派的孩子生命力頑強,而都鐸王朝的嬰幼兒則脆弱得可憐」。

因為一次有爭議的繼承而導致全國性的大破壞,我們在前面已經領教到了。當形勢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統治者,而又沒有直系男性繼承人或繼承人尚未成年之時,這樣的繼承多半會帶來爭議。

對女性統治者的反對並非由於不尊重女性的能力——因為女性已經對國家和教會施加了很多影響——而是基於這樣的事實,即只要她還沒結婚,繼承問題就會一直存在爭議;而她無論是和本國人還是外國人結婚,也同樣會引發繼承爭議。也正是這個事實,讓都鐸家族的生育問題產生了深遠影響。

亨利七世曾希望通過迎娶愛德華四世最年長的女兒、約克派的公主伊麗莎白來聯合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也為其王位提供合法性,並進而為他的家族穩固王權、為國家帶來和平。不過,都鐸家族的生育病症讓他的計畫落空,也對其王朝和英格蘭產生重大影響。亨利七世的三個兒子中,有兩個死得比他還早,一個死於十五個月大時,一個死於十五歲時;四個女兒死於嬰兒期,而且最小的那個還導致她母親難產而死。最大的兒子亞瑟,十五歲時娶了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貝拉的女兒阿拉貢的凱瑟琳(Catherine on)。不聽咨議院勸告的亨利七世將這對年輕的夫婦送到拉德洛城堡居住,而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內,亞瑟就死了。而這個孩子的遺孀後來成為他弟弟亨利八世的妻子。我們在後面將會看到其影響。

亨利八世先後娶了六任妻子,但只有三個合法的孩子活了下來。兒子愛德華六世十六歲就去世了,長女瑪麗沒有子嗣,次女伊麗莎白一直未婚。而他的第一任妻子凱瑟琳的生育記錄很有意思。結婚七個月後就流產,失去了一個女兒,第二次懷孕八個月後生了一個兒子,但三天後夭折,另一個兒子也難產或是生下來很快就死了,再接下來的那個也只是洗禮後不久就死了,後來的那個又是早產並死亡。經歷了各式各樣的流產和早產後,她終於迎來了成功存活的長女瑪麗。

儘管亨利八世多次結婚,但就他的身份及那個時代而言,他還不算是淫亂放蕩的。的確,除了妻子多及拋棄她們的方式比較惡劣外,亨利在其他方面與同時代以及後來的其他君主相比毫不遜色。大家知道,他有兩個情婦,實際上可能還有更多,不過缺乏證據,而國王的情婦是從不躲躲藏藏的。在他那兩個公開的情婦那裡,他只生了一個孩子並公開養在宮廷里,即後來的里士滿公爵。可能是考慮到沒有其他繼承人,他就想著私生子也不錯吧,但這個孩子在十一歲時也死了。在此,不需要再進一步了解家族詳情,我們大概也可以猜到亨利八世兩個妹妹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了。

我們前面提到,亨利七世通過聯合對王權有訴求的競爭對手來確保王朝的連續性。亨利八世更是不顧一切地娶了六任妻子;瑪麗結了婚但沒有子嗣;伊麗莎白則直接放棄了,一直不結婚,也由此斷了都鐸血脈。這對英格蘭而言可真是個不幸,因為相對而言,都鐸王朝的統治者可比後來的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者要好。毫無疑問,都鐸王朝的生育詛咒——如果我們可以這樣說的話——對亨利的婚姻及其後來的性格裂變都產生了深刻影響。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我們有必要把它當作英格蘭歷史的影響因素來進行討論。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在起作用。而且,英格蘭遲早將會徹底擺脫羅馬教皇並創建帝國。而亨利八世的行為則加速了這一過程,並引導至一個不同的方向,尤其是選擇了一個其他人可能不會選擇的時機。在歷史中,方向和時機都是極其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亨利和都鐸家族的詛咒,伊麗莎白時代的英格蘭才會那麼瘋狂地反對西班牙和天主教,並成功奪取海上控制權,踏上開創帝國之路。而如果在另外一個時間、在不同的國際權力結構下,他們就未必能夠做到。時機究竟有多重要?想想下面這個設想或許會有很大幫助:如果德國在16世紀或是17世紀而不是19世紀就完成了統一併有了帝國夢,這個世界會有多大的不同!現在我們可以接著更加詳細地來討論亨利時代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