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愛德華一世:中世紀的不列顛 行會與學院誕生

這一中世紀時期的首要特徵就是社團精神(corporate spirit)的發展。歷史本身並沒有清晰可分的間隔,生命的激流也總是川流不息的,而年份、朝代或者世紀都只是對時間的一種便利性劃分。

每一件事情均與過去和未來相連,但不同時期的重點卻是不一樣的。而這個時期的重點有兩個:一是修道士的出現,他們強化了教會對普通大眾的控制;二是大學、手工業行會和議會的發展,這又有助於增強人們對公共生活和社團生活的感情。

我們前面業已論及教會作為一項制度的重要性。不過,教會的權貴幾乎都是政治家而非宗教領袖,起碼是有時表現得更像政治家。而僧侶儘管努力學習知識並救助窮人,卻並沒有對修道院及其富饒土地上的宗教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據我們所知,許多無知的教區教士也未能造成重大影響。教會是有影響力的組織,有時甚至是統治性的組織,但它缺乏一種能夠為普通人帶來振奮和歸屬感的精神。

多明我會和方濟各會於13世紀早期就在英格蘭獲得了立足地。

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尤其是方濟各會服侍民眾並讓教會保持生命力。立誓要消滅貧窮的他們,時常會在窮人和病人簡陋的家裡提供幫助。他們虔誠地到處佈道,似乎是想要復興真正的、偉大的宗教。不過,他們最終還是拋棄了消滅貧困的誓言。而他們修建的小修道院以及他們發展當時的哲學知識和科學知識的立場,都與聖弗朗西斯的願景格格不入。不管弗朗西斯是否將他們當作追隨者,羅格·培根(Roger Ba)、鄧斯·司各脫(Duns Scotus)和其他人都是方濟各會的修道士。儘管隨著財富的增加和生活日漸安逸,方濟各會隨之墮落,但它在15世紀仍廣受歡迎。可以肯定的是,方濟各會對英國人至今仍很強烈的宗教精神的創造發揮了極強的影響,它也是導致愛德華八世遜位的一個原因。

中世紀的社團生活,可能在大學和行會裡表現得最為明顯。

12世紀的文藝復興是15世紀那次偉大的文藝復興的先導,其主要內容是經院哲學,極少涉及科學、文學或藝術。相比之下,現代人對它的興趣也要小得多。不過,它依然具有顯著意義。它激發了求知慾,打磨了作為工具的思維,最重要的是,它創建了大學。

在帕多瓦、巴黎、牛津、劍橋等地,起初只是在老師的周圍聚集了一幫學生,沒有建築,沒有設備。後來,為了給一些學生提供住宿和便於管理,人們建起了學院(英國意義上的學院,而非美國意義上的大學)並給予捐贈。考慮到那個時期仍被很多人看作「黑暗時代」,當時學生的數量已經相當壯觀。

這些學生通常來自遠方甚至外國,如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大學相比,他們更喜歡法國和義大利的大學。這些雄心勃勃、好爭辯的年輕人聚在一起,肯定會在思想上相互激發。這些學生大多來自下層社會,如英格蘭的農民和城鎮平民。對於他們來說,上大學是獲得工作的一個保障,而上層社會則不需要這些。實際上,不僅是教育多半採用了社團形式,商業僱主和工匠亦如是。社團,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商人行會歷史悠久,已無法考究其起源。它是一個城鎮里的商人的聯合,目的是要壟斷、管理和控制行業經營。不過,在這一時期,商人行會的重要性已不如很多迅速成長起來的手工業行會。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這些手工業行會破壞了商人行會的全面壟斷。這樣一個被稱為「行會」(mistery)或公司的手工業行會,通常囊括了一個城鎮里特定行業或職業的全部工匠或手藝人。手工業行會主要負責維持工藝的質量;此外,它還負責調控熟練工人的合理工作時間和工資。手工業行會還具有一些社會功能和宗教功能,如特殊的禮拜、各類慶祝活動,如盛裝遊行。當時的盛裝遊行活動,在流行程度和精細程度上都比以前提高了,並且至今仍為英國人所熱愛。

在14世紀,存在這麼一個趨勢,即某些藝術或商業領域中的熟練工人建立了自己的行會,這是獨立於他們僱主的行會。不過,這個努力遠非像德國的那麼成功。最後,工匠的行會似乎都從屬於僱主的行會,或是再次被後者吞併。爭執似乎源自對工作時間和工資的分歧。與我們後來將會碰到的情況相比,一個城鎮中某個行業里的此類爭執算是比較容易處理的了。不過,根據我們已經指出的那些變化,如教會對貧民的吸引力、大學對那些之前根本沒聽說過大學的人開放以及多種多樣的行會等,顯然,我們現在所討論的這個時代更加複雜,下層社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比之前的任何時代都要重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