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諾曼人的統治 王政廳與《牛津條例》

因羅馬教皇收回開除其教籍的誓言而繼續得到教會庇護的約翰一世,拒絕失敗並藉助其僱傭軍與貴族們對抗。內戰再次爆發,並持續了一段時間,貴族們還邀請法國國王的兒子加冕為英格蘭王。雙方本來多少還是勢均力敵的,但在1216年10月,約翰一世的逝世為和平繼任敞開了大門。教皇隨後也死了,而新教皇對英格蘭走向自由之路的阻礙後來被證實沒有英諾森那麼大。約翰年長的兒子(即後來亨利三世)當時只有九歲。儘管他未成年,但人們認為一個孩兒王也比讓外國人當國王要好,因而亨利三世繼位。

這體現了英格蘭民族的進步,它不僅考慮到對小孩當國王的偏見,同時也考慮到了其中實實在在的危險。

法國人隨後被驅逐,而出於對貴族們不信任的增加及對回到封建混亂的恐懼,軟弱且不可信賴的年輕國王亨利三世還於1216年和1217年兩次修改了《大憲章》。修改後的《大憲章》賦予了國王更多權力,「只有王政廳才有權准許徵收附加稅」這一內容也被刪除。不過,亨利三世倒是很願意將權力託付於卑鄙的親信心腹,而且大部分都是外國人,尤其是當他與普羅旺斯的埃莉諾(Eleanor)結婚之後。在機緣巧合之下將會成為英格蘭貴族的領袖和亨利三世首要敵人的西蒙·德·蒙德福特(Simon de Montfort),就是個來自諾曼底的外國人;他同時還是英格蘭的萊斯特伯爵。蒙德福特繼承了萊斯特伯爵稱號和財產後的短短几年後,就從歐洲大陸來到英格蘭並娶了國王的姐姐。不過,不僅英格蘭的貴族們轉而反對他,不久連反覆無常的國王也反對他,表面上的和諧終被證明是毫無意義的。

接下來的幾年,對於現代英格蘭的發展極具重要性。當國王堅持要開戰以收復在歐洲大陸丟失的領地時,王政廳暢所欲言,並明確拒絕給予任何金錢資助。亨利三世的嘗試失敗了,但帶回了更多外國人。這也讓英格蘭人大為反感。在教皇的放縱下,教會也同樣變得不受管束,其不滿也急劇增長。

1244年,教會和貴族加入抗議亨利三世的行列,並建議應由正逐漸演變成議會的王政廳而非國王自己來任命執行官。這一舉措已經大大超越了當時那個時代,並預示了議會政府和內閣負責制的現代體系。當然這也引發了給予貴族們過大權力的擔憂,且這個體系也需要其他階層擁有更大權力以相互制衡。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中間階級,如此這般的議會政府在實踐中是難以想像的。

不過,新的事件不久將促使政府邁出另一步。其中的原因包括:亨利三世在歐洲大陸持續的冒險及對金錢的需求;英格蘭教士反對教皇無休止的敲詐強索並將教會錢財轉移給亨利三世;國王的糟糕管理危及所有階層。

1254年,當亨利三世在歐洲大陸的時候,他的妻子和兄弟留守英格蘭並攝政,他們召開王政廳以為國王籌集前所未聞的巨額錢財。

這次王政廳的成員不僅包括了傳統上有資格的與會者,每個郡還有四名騎士與會,這在王政廳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不過,這些騎士估計也只是想在其中聲明他們在自己的郡縣裡究竟可做哪些事情。這次王政廳的代表基礎的擴寬,對於其發展為後來的議會具有無與倫比的重要性。當王政廳里只有教士和貴族時,總是存在將整個國家都賣給國外教會的危險,又或是存在回到古老的封建混亂狀況的危險:因為貴族們力強勢大,以致他們可以挑起彼此間的內戰。然而,如果愛好和平與秩序的郡縣底層地主能夠參與到管理事務中,那麼整個情形就會完全不一樣。

1265年的議會是我們故事的轉折點。在此前幾年的事件,我們就快速跳過不論。國王和教皇的索取都比以前更多。為了其在義大利戰爭的利益,教皇要求英格蘭教士上交他們十分之一的收入,就如當年十字軍東征所要求的一樣。

1258年,亨利三世不顧收成不好和人民忍飢挨餓,索取全英格蘭三分之一的歲入。議會於威斯敏斯特召開,貴族們全副武裝參會,騎士等底層地主更是如此。會議最終通過了《牛津條例》(Provisions of Oxford)。這一條例弱化了國王的權力,卻賦予了貴族們太多的權力,以致貴族們幾乎無所不能。舊的王政廳(或稱議會)被十二人組成的群體廢除、取代。這十二人全部由貴族挑選,他們與另外由貴族控制的十五人組成的政務會一起,每年開三次會討論大事。沒有這些人的同意,國王也不能採取任何行動。

麻煩和危險也隨之出現了。西蒙·德·蒙德福特之前雖站在貴族一邊但得不到信任,同時也被國王所憎恨。如今,他轉向了更為廣大的一方——老百姓,並提出要周全地考慮老百姓的訴求。居中調停的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正樂於見到這種情況,因而完全沒有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1264年,蒙德福特成為由貴族、城鎮市民和郡縣騎士所組成的軍隊的首領。在劉易斯(Lewes)戰役中,國王亨利三世及其兒子均被俘虜。

大權在握的西蒙伯爵,任命了三個推舉人,其中就包括他自己。這三個推舉人負責推選出負責提名國務大臣的九人委員會。

不過,他也召開了議會,成員不僅包括貴族和教會領主,還包括了各個郡縣的騎士以及每個城鎮的兩名代表。這個進展已超乎想像,1265年的議會已經完全超越了它那個時代。林肯的格羅塞特特(Grossetete)主教是那個時期最有才幹、最聰明的人,同時也是蒙德福特的朋友和顧問。儘管議會接下來的發展速度放緩,但在格羅塞特特的幫助下,他們還是一起為議會的發展指明了未來方向。且這次會議已創造了一個先例,並孕育了一個將會結出累累碩果的理念。

此外,不久後將繼任王位的亨利三世之子愛德華一世,被教導說要依照法律進行統治。在伊夫舍姆(Evesham)戰役中,儘管愛德華打敗了西蒙伯爵的軍隊,並在該次戰役中誅殺了西蒙伯爵,但愛德華繼承並發揚了蒙德福特的議會理念。對蒙德福特的能力及其是否公正無私,人們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但蒙德福特對英格蘭的貢獻則是無可置疑的。或許,現在是蒙德福特離開歷史舞台的時候了。因為蒙德福特是個獨裁者,而英格蘭需要的是一個國王,而不是一個地位遠在其同僚之上的大貴族。幸運的是,愛德華一世就是這樣一個國王。伊夫舍姆戰役之後,亨利三世將其絕大多數權力移交給愛德華。直至1274年亨利去世時,英格蘭基本已在愛德華的掌控中。因此,儘管其時愛德華帶領十字軍東征在外,他仍然被平靜地接受為其父亨利三世的繼承人。繼承王位的愛德華返回英格蘭,而此時的英格蘭也正逐漸變得越來越像後來的英格蘭。而從現在開始,我們也將更多地關注現代不列顛和帝國種子的成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