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從羅馬滅亡到諾曼征服 諾曼底征服

在此,我們可以稍微停下來看看海峽的另一端。在諾曼底,北歐人已經建立了一個面積不大但勢力強大的大公國。在那裡,自公爵以下劃分為一系列等級;關於土地和其他利益的分封被用來換取軍事服務,且是嚴格實施的。而在英格蘭,儘管理論上而言其制度是相似的,但鬆散得多,且在實際運行中效率也差得多。

由擁有廣袤地盤的伯爵、修道士和較低爵位的世俗領主構成的軍事機器的團結程度,遠不如諾曼公爵控制下的軍事機器。

在975年,阿爾弗雷德最後一個能幹的後代埃德加死了,留下兩個未成年的兒子。我們前面提過,那裡沒有正式的繼承法則,君主大多是王室家族裡選舉出來的。就哪個孩子繼任的問題,人們起了爭執。愛德華獲得了世俗領主的支持,而埃塞雷德(Ethelred)則獲得了教會的支持。愛德華雖然當選為國王,但四年後被刺殺。

埃塞雷德接任,其時不過是個十歲的孩子,完全不適合當國王。

而且他那「零忠告」的外號也揭示了他得不到任何有用建議的困窘,尤其是當鄧斯坦去世後。

總之,可能正是由於他控制力弱,導致了英格蘭內部的虛弱。

984年,維京人(或說是丹麥人和挪威人)再一次攻擊了英格蘭。

這次,他們就是想洗劫而不想定居。曾幾何時,阿爾弗雷德偶爾也會通過進貢來賄賂維京人,但這次的丹麥稅賦(Danegeld)可是從先收保證金開始的。埃塞雷德支付給他們一萬英鎊,其購買力遠遠大過如今的一萬英鎊。此後,埃塞雷德時不時地就會被敲詐一筆。這一丹麥稅(或說是對丹麥的貢金)具有深遠影響。它是直接稅的起源,讓農民破產並惡化了農奴的境況,後來為了方便起見,領主充當了稅吏的角色。最終意味著一個人擁有土地的明證就是擁有收稅權。

丟掉王位且被趕出國的挪威國王和丹麥國王,加入了洗劫英格蘭的行列,並率軍隊進攻倫敦。這也讓混亂升級。倫敦雖然英勇奮起反抗並擊退了進攻者,但經過在英格蘭的燒殺搶掠之後,埃塞雷德給了他們一萬六千英鎊,但也只換來短暫的停戰。丹麥的斯韋恩(Sweyn)復國之後變得比之前更可怕。可能是希望得到幫助,埃塞雷德與諾曼底公爵的妹妹成婚。自那以後,英格蘭與諾曼人的聯繫就一直沒斷過,直到諾曼底的威廉征服英格蘭並成為英格蘭國王。

與此同時,斯韋恩一次次地回來攻擊英格蘭,以致軟膝蓋的英格蘭人接受他為英格蘭王;而埃塞雷德則逃到了諾曼底。英格蘭的修道院被洗劫、毀掉,坎特伯雷的大主教被殺害,整個國家被蹂躪。斯韋恩最終在進攻貝里·聖埃德蒙茲的修道院後去世,他的追隨者擁戴他的兒子卡努特(ute)為他的繼承人。後來,卡努特不顧英格蘭人的反對,逼迫賢人會議(或說是撒克遜人的議會)選舉他為王。於是,卡努特就成為全英格蘭的統治者。

雖然這是賢人會議第一次在王室家族之外選擇君主,但這個選擇還是幸運的。我們還要指出,賢人會議這個機構並非由普通代表組成,也並非如很多19世紀德國的歷史家們認為的是議會的前身。它實際上由世俗的和教會的權貴、王室官員組成。它雖然具有王政廳(Great cil)的功效,能夠將領導人召集起來,但它不是後來的英國憲法的直接前身,其重要性之前也被高估了。

雖然卡努特更喜歡英格蘭,但在他哥哥死後,他還統治了丹麥,不過後來都被挪威人征服。卡努特把英格蘭治理得很好。在他鞏固了王權後,並沒有賞賜土地給下屬,而是給他們丹麥稅賦並將他們遣返丹麥。他年輕時並不信仰上帝,但後來成為一個堅定的基督教徒。他不僅讓教會富裕起來,還提拔英格蘭人擔任要職,並從牧師和英格蘭的世俗領袖那裡挑選朋友和顧問。其中最主要的世俗領導要數威塞克斯的撒克遜伯爵戈德溫(Godwin),戈德溫也正是由此開始其職業生涯。法庭語言同時採用撒克遜語和丹麥語。在卡努特的統治下,極少存在甚至不存在習俗和生活方式的混亂。而在後來被威廉所領導的、講法語的挪威人征服後,習俗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改變。

卡努特死於1035年,留下兩個同父異母的兒子,分別是哈迪卡努特(Hardeute)和哈羅德(Harold)。擁有巨大影響力的戈德溫和大部分西部撒克遜人,宣稱支持哈迪卡努特;而英格蘭北部和中部則選擇了哈羅德。這種分裂實際上為後來被挪威人征服鋪平了道路。

隨著卡努特的去世,其帝國也崩潰了。他的兩個兒子和阿爾弗雷德(埃塞雷德被流放的一個兒子,後被謀殺)都在為得到王權而爭鬥。最後,英格蘭人選擇了埃塞雷德的另一個兒子——愛德華。

愛德華成長於諾曼底,這是一個比英格蘭更文明的地方。愛德華不僅更喜歡法語,也更喜歡法國的諾曼人及其習俗,他還在宮廷里大量任用諾曼人。儘管戈德溫擁有的權力要大過軟弱且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國王愛德華,戈德溫伯爵甚至還通過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愛德華而成為國王的岳父,但由於其對諾曼人的厭惡及其囂張蠻橫的兒子斯維亘(Swegen)所犯下的罪惡,戈德溫最終垮台並被流放。在戈德溫缺席的時期,年輕的諾曼底公爵威廉到英格蘭拜訪了愛德華,而愛德華同意讓諾曼人繼承其英格蘭的王位。

由於要職都由外國人擔任,英格蘭越發萎靡不振,且變得不受管束。這讓戈德溫覺得可以安全地結束流放並回國了。他以順從國王為代價,恢複了原來的伯爵爵位。不過,大約在一年內,戈德溫在接受國王宴請時死在了餐桌上。他有六個兒子,最年長且一無是處的斯維亘,很幸運地已經先死了。現存的最年長的兒子是哈羅德,他繼承了父親的財產和權力,並假借愛德華的名義實際上控制著英格蘭。哈羅德很有才幹,但國王更喜歡他最大的那個弟弟。不管怎樣,愛德華對戈德溫的兒子們實在是太慷慨了,不斷地賜予他們各種頭銜和土地;直至後來他們控制了最富裕也是人口最多的英格蘭地區——南部和東部。另一個家族,麥西亞的利奧弗里克(Leofric)伯爵的後代,控制了英格蘭中部和諾森伯蘭郡的大部分地區。於是,就形成了兩大家族瓜分英格蘭的局面。

這兩大家族還相互爭奪英格蘭的最高權力。

與此同時,由於愛德華國王無子,他去世後誰繼承王位的問題也被提出來。埃德蒙德·埃隆賽德(Edmund Ironside)的一個兒子也叫愛德華,被流放到遙遠的匈牙利,這時被召回並被認定為繼承人。但他在即將抵達的時候死了,只留下一個嬰兒。考慮到國王死後,諾曼底的威廉可能帶來的危險,讓一個小孩來執掌王權顯然是極其愚蠢的。意料中的死亡和危機,終於在1066年發生了。

戈德溫伯爵的兒子哈羅德,雖然沒有王室血統,但已經證明自己具有非凡才幹,並於不久前征服了威爾士。在愛德華去世那天即1月5日,哈羅德立刻被推舉為國王,並在愛德華修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加冕。

與此同時,通過征服法國的緬因省,諾曼底的威廉公爵的權勢進一步增強。我們前面已經了解了在那個時期英格蘭國王的挑選機制,而威廉雖然是英格蘭王室親屬,但沒有繼承資格。他提出了幾條理由以證明由他來繼承英格蘭王位是正當的,其中最動聽的就是死去的愛德華曾向他許諾了繼承權。不過,這種許諾無論是在英格蘭的法律還是慣例中都是無效的。由於獎品實在是太豐厚了,所以儘管存在很多困難,威廉公爵還是通過許諾給予土地和掠奪品,說服了大量封建追隨者與他一起冒險進入英格蘭。

哈羅德相當清楚即將到來的風暴,但當威廉公爵及其軍隊在秋季到來時,哈羅德的軍隊還分散在各地進行秋收。那時的北方也出現了問題:哈羅德的弟弟托斯提格(Tostig)——曾在哈羅德同意的情況下被愛德華剝奪了其諾森伯蘭郡伯爵爵位——將其所受的嚴厲懲罰歸咎於當地民眾,如今他加入了挪威王洗劫約克郡的行列。哈羅德一聽到這個消息,馬上出發北上,並取得了北方的兩個伯爵的幫助。這兩個伯爵都是他的姐夫,分別叫埃德溫和莫凱雷。不過當他抵達斯坦福附近的時候,得知約克郡已經被敵人征服。不過他還是在斯坦福德布里奇出其不意地攻擊了挪威人,並獲得了勝利,且殺死了自己的弟弟托斯提格和挪威王。

正當哈羅德慶祝勝利時,消息傳來說威廉率領下的挪威人已經在海峽海岸邊的佩文西登陸。哈羅德匆忙向南開拔對抗新敵人,但沒有軍隊跟隨他。在關鍵時刻,將王國的管理劃分為幾個大伯爵領地這個古老英格蘭制度的缺點終於讓英格蘭人嘗到了苦果。

我們前面指出,整個王國實際上是處在兩個大家族的統治下,即戈德溫的後代及其支持者和利奧弗里克的後代及其支持者。

在北方處於危險的時候,作為全英格蘭之王的哈羅德獲得了北方伯爵的支持和幫助。但當英格蘭南方面臨危險的時候,北方的伯爵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