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生命之火 四

時光流逝,楊絳的愛女錢瑗去世已有經年,但是親友師生心中的錢瑗並沒有隨著時光一同消失。

楊絳稱愛女錢瑗為她「平生唯一傑作」,錢瑗的英年早逝,是楊絳心頭難以彌和的痛,也成為錢瑗師友的一直關注的焦點。為了回應各界對這位已故傑出的知識分子的懷念,三聯書店於二○○五年八月出版了《我們的錢瑗》一書,該書講述了錢瑗的一生。該書由楊絳以及錢瑗的繼子、繼女、師長學生、同事好友等合著,描繪出一個為人真誠、治學嚴謹、孝順謙和、富有情趣的錢瑗。書中收入大量的錢瑗照片,包括生活照片、一家三口往來信件、錢瑗的素描、手稿,其中還有錢鍾書批改的錢瑗作文,每幅照片都有楊絳親筆寫下的說明文字,讀來饒有趣味。

錢瑗生前是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她治學嚴謹開創了英語「文體學」;她關懷學生,她為人剛正,得到許多學生、同事、同學友好的愛重緬懷。他們對說:「我們不會忘記錢瑗」,這話並非虛言,錢瑗離世七年,錢瑗的兩位香港學生回北師大,一位捐款一百萬港幣,設立了「錢瑗教育基金」,另一位在《香港文學》上刊出了《紀念錢瑗專輯》,錢瑗的學生和同事友好聞訊後,紛紛寫文章紀念錢瑗,《我們的錢瑗》這本書便是在此基礎上編輯出版的。從中,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錢瑗真誠和積極的一生,她會帶給人們極大的激勵、認真的思索和深深的敬意。

在書中讀者看到了楊絳夫婦是如何引導孩子自學,如何以自身的行為影響孩子,最終培養出一個為人真誠、治學嚴謹、孝順謙和、富有情趣的錢瑗。許多平常生活的細節,都能看到一個學者家庭對孩子獨特的教育方式。

楊絳在《我們的錢瑗》中以《尖兵錢瑗》作為代序,說錢瑗:「她既然只求當尖兵,可說有志竟成,沒有虛度此生。」楊絳回憶早年與丈夫錢鍾書在探討女兒個性時,錢鍾書說她:「剛正,像外公;愛教書,像爺爺。」 兩位祖父迥不相同的性格,在錢瑗身上都很突出。楊絳在文章中提及錢瑗堅強不屈,正直不阿。北師大曾和英國合作培養「英語教學」研究生。錢瑗常和英方管事人爭執,怪他們派來的專家英語水平不高,不合北師大英語研究生的要求。結果英國大使請她晚宴,向她道歉,同時也請她說說她的計畫和要求。錢瑗的回答頭頭是道,英大使聽了點頭稱善。楊絳聽女兒講了,也明白她是在建立一項有用的學科。

錢瑗的去世,卻讓人扼腕痛惜。楊絳說:「錢瑗熱心教書,關懷學生,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她為人剛正,也得到學生和同事的推重。她去世的告別會上,學生和同事都悲傷得不能自制。錢瑗的確也走得太早了些。」因為種種原因,楊絳常痛惜「錢瑗這『可造之材』未能成材,『讀書種子』只發了一點芽芽」,可又說「這只是出於父母心,不是智慧心。」她說:

如今錢瑗去世快七年半了。她默默無聞,說不上有什麼成就,也不是名師,只是行伍間一名小兵。但是她既然只求當尖兵,可說有志竟成,沒有虛度此生。做父母的痛惜「可造之材」未能成材,「讀書種子」只發了一點芽芽,這只是出於父母心,不是智慧心。我們夫婦常說:但願多一二知己,不要眾多不相知的人聞名。人世間留下一個空名,讓不相知、不相識的人信口品評,說長道短,有什麼意思呢。錢瑗得免此厄,就是大幸;她還得到許多學生、同事、同學友好的愛重緬懷,更是難得。我曾幾次聽說:「我們不會忘記錢瑗」,這話並非虛言。「文革」期間錢瑗的學生張君仁強,忽從香港來,慨然向母校捐贈百萬元,設立「錢瑗教育基金」,獎勵並培養優秀教師。張君此舉不僅得到學校的重視,也撫慰了一個媽媽的悲傷。他的同學好友是名編輯,想推出「紀念錢瑗小輯」,他們兩人相約各寫一篇。錢瑗的學生和同事友好聞訊後,紛紛寫文章紀念錢瑗,沒幾天就寫出好多篇。我心上溫暖,也應邀寫了這篇小文。

在《我們仨》中,楊絳對女兒錢瑗的溫馨回憶感動了許多讀者,也引發了許多讀者對錢瑗的關注,希望更多地了解她。《我們仨》中沒有提及錢瑗夫婿,引發讀者諸多猜測,網路報章也有一些文章談及其婚姻,但因各種原因有諸多不盡不實之處。《我們的錢瑗》中楊絳先生和錢瑗前夫王德一生前同窗好友分別撰文講述錢瑗這段婚姻始末,讀者從中可以看到這個家庭一段溫暖而又辛酸的經歷。錢瑗的繼子繼女也在書中撰文回憶錢瑗與第二任丈夫楊偉成的家庭生活。

《我們的錢瑗》自推出以後,即重印了好幾次,它是繼楊絳的《我們仨》之後,對錢家的再次關注。這種關注不是對一個家庭私生活的津津樂道,而是對一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態、生存空間的「同情的了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