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九章

高祖劉邦聽了呂后的話,來找正給太子劉盈做太傅的大儒叔孫通請教治朝之策。叔孫通之所以得到呂后和劉邦的信任,是從他身上看到了廣博的才學、豐富的經驗、處事的通達及政治上的敏感和膽識。這也是呂后請他為太子做太傅的初衷。

叔孫通對高祖說:「那我就給您推薦一批儒生吧!」

劉邦一聽「儒生」二字有些不悅,而且還是一批!他緊皺眉頭,一言不發。

叔孫通明白曾在儒生禮帽里撒過尿的皇上的心情,便說:「儒生雖然不能打天下,卻有足夠的能力安撫穩定天下,這不正是您現在急需的嗎?」

劉邦覺得他的話在理,便耐心聽下去。

「我想到魯地去,把優秀的儒生召來,跟我的弟子們一起幫您制定朝廷禮制。您看如何?」

劉邦一聽「禮儀」二字,又遲疑了,他很擔心這些禮節執行起來過於繁瑣,連他自己都做不到,便問:「那些東西,實行起來會不會太麻煩吧?」

叔孫通笑了,說:「五帝的音樂不同,三代的禮制也不同。禮儀制度應時、應人、應情、應景,給人們的言論及行為作出規範,我會結合古代禮制和秦朝禮儀,制定出一套適合當代的新禮制!」

「你盡可去做。不過我只要求你讓大臣們容易掌握,並在我能做到的情況下去制定它!」

叔孫通點頭稱是。

叔孫通是一個以學養為官的文化人。是秦漢之交儒家學派的領軍人物,教授的學子數以百計,而且個個才學出眾,在當時的文化思想領域頗有影響和勢力。他學而不迂,很會處世,左右逢源。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他仍能帶著一批儒家弟子在秦王朝當待詔博士。陳勝吳廣起義以後,叔孫通見秦二世昏庸,秦政府岌岌可危,便投奔了項梁。項梁兵敗,又投奔懷王。他看出懷王只不過是個空架子,再轉投項羽。劉邦剿滅項羽後,他又投靠了劉邦。

劉邦對他有奶就是娘的品性頗為反感,但他前後侍奉過多位主子,跟隨劉邦後,能看皇帝的臉色說話行事,皇帝的好惡是他活動的軸心,他的言論也圍繞著這個軸心旋轉。這種不可多得的人才,劉邦身邊還是鮮見的,因而身邊有這樣的人,也是稀缺的人才。

對叔孫通的建議,劉邦雖半信半疑,現在也只有讓他試一試,以改變朝中混亂的現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