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三節

蒓菜也許是機緣巧遇的預告篇。

我們下樓前往老闆介紹過的家庭用浴室。由於考量到經濟因素,我們住的是沒有附浴室的房間。兩間浴室之中有一間有人在用,另一間是空的。

洗得渾身清爽後,我在回房間的路上順道瀏覽走廊的書架。

漫畫、小說之外也有小學生的學習雜誌。大概是這間民宿的小孩看的。也有旅遊、運動類的雜誌。幾乎都是新書,但其中難得也有古意盎然的河出書房《現代日本小說大系》中的一冊。

看著全集的目錄令我渾然忘卻時間。一邊瀏覽選了哪些作家的哪些篇作品,一邊思索如果是自己會選錄哪一篇,這種動腦過程很有趣。就這個角度而言,最好先弄清楚各卷的選書人。若是文學全集,通常在檯面上會有編輯委員,但基本上應該還是由編輯部負責吧。不過,選作品這種事說穿了其實是個性合不合的問題,也就是愛的表現。

比方說,《新潮日本文學》第一卷。是福永武彥 編選的「森鷗外」 。剛讀解說時,我以為只是普通文章。但是緊接著出現「這是帶有『田樂豆腐』 這種奇妙滋味的極短篇」、「就連《田樂豆腐》這個短篇,都是一般人會自鷗外選集剔除的不起眼文章」這樣的評論。我暗自稱奇,這種寫法,不像附在作品後面的解說,倒像是必須與解說平行閱讀作品。可以充分看出選書人精挑細選出每篇文章的氣魄與自負。福永正是如此,他這麼寫著:「編輯這卷選集的工作,交到我手上。能夠將我所敬愛的文人業績(這個業績就是鷗外發明的字眼)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取捨,如果容我僭越,實在是愉快的工作。」並且詳細說明挑選作品的經過。

說句題外話,途中還引用了鷗外的《追灘》當中深得我意的一句:「我憑著夜晚的想法 斷定,小說這種東西要怎麼寫都行。」

進而,又從三個長篇說出令人驚喜的發言:「根據明智的決斷割愛《青年》,選錄了《雁》與《灰燼》。」最後表示「隨筆三篇都很短,因此編輯完畢後才硬是拜託出版社加上去。這三篇和《妄想》可說是鷗外空前絕後的文章。」福永選的那三篇隨筆分別是《番紅花》、《空車》、《隔間》。

換言之,這本書既是「森鷗外選集」,同時也等於是福永武彥個人的作品。

文學全集的每一冊如果都能達到這種水準,不知該有多美好。可是,站在賣書者的立場,就商品價值的角度而書,肯定不樂見眾人皆知的名作被剔除在外。想到這裡,福永這種做法,在一般所謂的文學全集中恐怕很難施展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