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錄 第二十八講

Intravit Jesus in quoddam castellum,et mulier quaedam,Martha nomine excepit illum etc.(Luc. 10,38)

「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裡。」(《路加福音》,10章,38節)

聖路加在福音書里寫道:「我們的主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裡;她有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我們的主的腳前坐著聽他的道。馬大伺候我們的主,很是忙碌」(《路加福音》,10章,38/40節)。

有三件事使得馬利亞坐到我們的主的腳前。第一件是:上帝的仁慈已經圍住了她的靈魂。第二件事是一個重大而又說不清楚的要求:她有追求,卻不知道去追求什麼,她有願望,卻不知道願望什麼!第三件事是她從那永恆的道裡面汲取到的由基督的口裡流出來的那種甜蜜的安慰和極大的喜悅。

而也有三件事在驅使著馬大忙著伺候基督。第一件事是她已年長,她具有最最熟練的伺候能力。因此她相信,沒有人會比她更適合於做這個事情。第二件事是經過深思熟慮知道如何能夠使得愛心得到最佳的表現。第三件事,那就是對所愛的來客的高度的敬重。

掃羅(即以後的使徒保羅)皈依紀念日。

大師們說,上帝對任何人都是願意使得他們在精神上和感性上得到最大的滿足。至於上帝在精神上使得我們滿足和在感性上也滿足我們,這二者,可以從上帝的好朋友那裡清楚地加以區分。感性上給予滿足,這是指上帝賜給我們安慰,賜給我們歡樂和知足;就內在的感官而言,上帝的好朋友是不會由於這些東西而感到嬌寵的。反之,精神上的滿足則是指靈裡面的滿足。我在說到精神上的滿足時,是假定那靈魂的最高的樹梢不會由於各種高興的事情而彎曲下來,不會淹沒在自我得意之中,而是對其顯示出堅定的毅力。只有當被造物的是憂是喜都不能使得靈魂的最高的樹梢彎曲下來時,只有這樣,人才得以處於精神上的滿足。我是把一切在上帝之下能感知到的東西都稱之為被造物的。

現在馬大說:「主啊,請吩咐她來幫助我。」馬大並不是出於不滿而這樣說的;她是出於好心才這麼說的。我們應當稱之為是一種寵愛,是一種逗趣。為什麼呢?請注意!她發現,馬利亞整個的靈魂都陶醉了。馬大對馬利亞的認識,勝過馬利亞對馬大的認識,因為她已經生活得很久了,而生活確實是提供了最寶貴的知識。生活使人們可以勝過一切今生在上帝之下所能夠達到的東西去更好地認識樂趣和光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比這些東西所能夠賦予的永恆之光更為純真。那永恆之光總是只能使我們認識我們自己以及上帝,但卻不能認識到沒有上帝的我們自己。可是,在人們眼睛只看到自己的時候,那他們就更加敏銳地感知到等同與不等同二者之間的區別了。聖保羅和異教的大師都證實了這一點。聖保羅在他那次使他狂喜的時刻里在心靈之中見到了上帝與他自己一起在上帝裡面;然而,他並沒有直觀地在上帝裡面仔細認清各樣美德。這是由於他並沒有實際去實施各樣美德。反之,異教的大師們卻是通過對各樣美德的實施而達到了很高的認識,所以他們對任何一樣美德都具有直觀的認識,比起保羅或者某個聖者在其初次的狂喜時刻里的認識要來得更仔細。

對於馬大,也是如此。所以她會說:「主啊,請吩咐她來幫助我」,她就好像是要說:我的妹妹覺得她只要坐在你腳前得到了你的安慰她就能夠如她所願了。現在請你讓她知道這是不是這樣,叫她站起來,從你這裡走開!另外,這也是一種體貼,只是沒有直說而已。馬利亞則是滿懷著期望,她極力追求著,卻不知道追求什麼,她渴望著,卻不知道渴望什麼!我們有這樣的懷疑,即馬利亞坐在那裡,更多地是為了獲得美好的感覺,而不在於獲得心靈上的收穫。所以馬大說:「主啊,叫她起來吧。」因為,她怕馬利亞會始終留戀這種美好的感覺,就此停止不前。這時,基督回答她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惱。有一件事是不可少的!馬利亞已經選擇了最好的部分,是不能從她那裡奪去的。」 基督對馬大說這話,不是在責備她,而只是為了告訴她和安慰她,馬利亞會如她所願的。

那為什麼基督叫「馬大,馬大」,接連叫了兩次她的名字呢?伊西多爾 說:毫無疑問,在上帝化身成為人以前和在這以後,凡是他不稱呼其名字的人,都已經消逝;他不稱呼名字的那些人,都是有疑點的。我現在把基督的永恆的知識稱為基督的「按名稱呼」:就是還在創造萬物之前自從永恆以來就始終不渝地記載在「聖父—聖子—聖靈」這本永存的書裡面。在這本書里按名字稱呼到的,以及如果基督已經確實用名字稱呼過的,這樣的人就不會消逝。摩西就證實了這一點,上帝自己就對摩西說了:「我按你的名字認識你」(《出埃及記》,33章,12節),而基督對拿但業說:「當你躺在無花果樹底下時,我認識你了」(《約翰福音》,1章,50節)。無花果樹,這意思就是指一種絕不拒絕上帝的心情,它的名字自從永恆以來就已經寫在上帝裡面。以此足以證明,凡是基督出於永恆的道(即從那永恆的書里,從自己那裡)而在他降世為人時親口稱呼名字的,就都不曾消逝,並且以後也不會消逝。

那為什麼他兩次稱呼馬大的名字呢?他是要說明,無論是暫時的財富還是永恆的財富,凡是一個被造物能夠擁有的,馬大都擁有。他第一次叫馬大,他意思是說馬大在今世暫時的行為方面是完美無缺的。他第二次叫馬大,則說明凡是永恆的福樂所必要的東西她也一無所缺。所以他說:「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惱」,意思是說:你是處身於事物的一旁,但事物並不在你裡面。可是,是那些在從事「事業」而遇到阻礙的人,才會憂慮重重。反之,按照永恆的光的榜樣有條不紊地處理各種事務的人,是不會受到任何阻礙的。人們處理「事務」,是從外部來做的,反之,如果是人們殫智竭力發自內心來做的,那才是「事業」。這樣的人,是處身於事物的一旁,而不是陷入在事物裡面。他們雖然是站立在一旁,但他們所得到的一點也不少,他們就好像是站在上面,站在永恆之邊界上面。我說是「站立在一旁」,因為,他們以所有的被造物為「中介」。有兩種「中介」。一種中介是:沒有了它我就不能進到上帝裡面去,這就是處於時間之中的事務和「事業」,而這並不削弱永恆的福樂。那另一種中介是:正好是超脫於前面的那種中介。因為,我們之所以讓我們置身於時間之中,乃是為了將通過理智的「事業」而變得在時間上靠近於上帝和類似於上帝。聖保羅也這樣認為,他說:「要克服時間,因為所過的日子是邪惡的」 (《以弗所書》,5章,16節)。「要克服時間」,這意思是說,我們應該毫不懈怠地在理性之中向上攀升到上帝那裡去,就是說,並不是靠那些形形色色五光十色的表象,而是立足於合乎理性而又生氣勃勃的真理之中。至於「所過的日子是邪惡的」,你們應該如此來理解:「日子」是針對「夜晚」而言的,因為,如沒有夜晚,那也就沒有什麼日子了,也就不會有人再談起什麼日子了,因為,這樣一來,一切的一切就都成了一種光了。而保羅正好就是這個意思;因為,一種與黑暗並存的光亮的生活,實在是太渺小了,這黑暗,會讓那崇高的心靈看不到或看不清永恆的福樂。基督也這樣認為,他說:「應當趁著有光的時候行走」(《約翰福音》,12章,35節)。因為,凡是在光裡面做事的人,就向上攀升到上帝那裡去,得以擺脫掉所有的起中介作用的東西:他的光就是他的「事業」,而他的「事業」也就是他的光。

對親愛的馬大,也是如此。因此,他對她說:「有一件事是不可少的」,是一件,而不是兩件。我和你,一次性地被那永恆的光所圍繞——這就是「太一」了。而那個「一分為二的太一」,卻是一個燃燒著的靈,它超越於萬物之上,但又在上帝之下,居於永恆之外圍。之所以說它是一分為二,乃是因為它並不直接見到上帝。它的認知以及它的存在,或者說,它的認知以及認知之影像,都絕不會成為「一」。而只有當上帝是在心靈上完全脫離開了影像而被見到的時候,人們才是見到了上帝。到那個時候,一才成為二,二也成為一,分為二的光和心靈又在永恆的光的被圍繞之中而合而為一。

現在請注意,什麼是「永恆之外圍」。靈魂有三條路可以通往上帝。一條是:做各種各樣的「事業」用火熱的愛在所有的被造物裡面去尋找上帝。大衛王就是這麼想的,他說:「我已經在萬物之中尋找安寧」(《便西拉智訓》,24章,11節 )。

第二條路是一條沒有路的路,是既自由而又受約束,在那裡,人們既無有意志,又無有影像,從而遠遠超越於自己以及萬物之上,然而,雖然如此,這樣的人們卻還是沒有能夠獲得實質性的持續存在。基督說的也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