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 江山易主

永元三年(公元501)十二月初六,宣陽門城頭上的旗杆上掛起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歷史有時很滑稽,一年前,陳顯達的人頭就是被蕭寶卷像「皮球」一樣掛在這根旗杆上。那時候蕭寶卷大約不會想到,一年後,會有人將他的人頭也像「皮球」一樣掛在這同一根旗杆上。建康城裡響起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善良的百姓們在詛咒一個舊政的逝去,歡慶一個新朝廷的誕生,可是,這個新的朝廷究竟能給他們帶來什麼,他們暫時還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然而他們總是祈盼著,一代一代地祈盼著,祈盼著那理想中的新朝能給他們帶來永久的安定和福祉。

這天清晨,封航了一個多月的朱雀橋開始通航,秦淮河上二十四航全部開通,台城所有的六道城門大司馬門、萬春門、東華門、西華門、太陽門、承明門均一一打開。中午,東宮大佬王珍國、張謖、劉儈以及蕭衍舊友范雲、任昉、陸倕等一百多人來到石頭城,恭請蕭衍進駐台城。王珍國呈上一份擁戴蕭衍的名單,蕭衍只在頭幾行名單中掃了一眼,大佬們該在的差不多都在了,只是獨獨少了尚書令王亮。這個王亮或自恃清高,或真的忠於舊主且不管他,蕭衍把名單重新交到王珍國手裡,卻當眾做出一個讓所有人都大感意外的舉動。他脫下戰袍,解下配劍,說:「我自去年十月擁戴和帝,在襄陽發兵,討伐獨夫蕭寶卷,歷時一年有餘,現大功告成,我也算不辱使命。昨日,我已派王瑩、柳暉二人前往江陵,迎接和帝回歸建康,在和帝回歸之前,朝中政事不論大小,須奏請宣德太后。」

誰都聽得出,這是蕭衍為防人口舌而做出的姿態,卻也不出前朝的先例。當年蕭鸞篡政時,為遮人耳目,就是將齊武帝時代的活祖宗宣德太后請出前台作為過渡。在場人中只有一路跟隨蕭衍打殺過來的武夫王茂不知詳情,以為蕭衍真的要功成身退,當時就急了,說:「明公,你要去哪裡?」

蕭衍說;「泱泱大千,自有我蕭衍立身之處。台城是我的傷心之地,我再也不想進台城一步了。」

在場人都知道,蕭衍說的也不完全是假話。很多年前,蕭衍的父親蕭順之因陷入齊武帝父子之爭抑鬱而死,從而在蕭衍內心播下對齊王朝仇恨的種子;半年前,蕭衍的三位兄弟均被蕭寶卷所害。台城,的確給他留下太多的回憶太多的傷痛。

王珍國說:「蕭寶卷朝廷已亡,台城已不再是過去的台城,百廢待舉,正需要明公替天行道,明公何出此語?」

張謖說:「我等冒死砍下蕭寶卷首級,是為擁戴明公重整這被昏君攪亂的天下,現蕭寶卷雖死,可建康形勢尚未明朗,蕭寶卷餘黨正在暗地裡糾結力量,伺機反撲。明公今要隱退,廢昏大舉豈不前功盡棄,更要將我等斷送到蕭寶卷餘黨手裡,於心何忍?」

文友范雲畢竟是最了解蕭衍的,知道這些話蕭衍遲早是要說的,但他沒料到蕭衍會這麼早就把這些話說出來。范雲說:「明公是要解甲歸田呢,還是要效法陶弘景,在茅山築三間草屋,修身養性?既然這樣,我們這幾個舊友都跟了你去茅山吧。」

任昉也說:「既然這樣,我又何必自作多情,前來依附明公,我還是回我的博昌老家種地自在去吧。」說著一甩袖子就往外走去,被范雲一把拉住了。范雲說:「明公的心界博大無比,只是,百廢待興之際,明公執意要說隱退,就不怕冷了弟兄們的心?就是建康城裡的父老百姓,怕也不肯答應吧。」

所有的東宮大佬都跪到蕭衍面前,懇請蕭衍進駐東宮,執掌朝政,有的甚至以額貼地,哀泣涕零,演繹出一片至誠悲情。

蕭衍自雍州宣布起義,至今一年有餘,其間郢城攻堅戰花了五個多月時間,包圍建康台城也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但就整個過程而言,還是順利的。這主要得力於蕭寶卷的喪失人心和其過程中北魏大軍的按兵不動,蕭衍因勢而發,就如他自己所說「因天從人」,遂使大功告成。他知道,他要禪代齊王朝,實現登基大業,還有兩件大事需要完成。其一,西朝的齊和帝蕭寶融以及眾多皇室成員該如何處置。自去年以來,他公開打出的旗號是討伐昏君蕭寶卷,以鞏固南齊皇基,現在,這一任務完成了,按照常理,他該及時迎接和帝返回建康,還權於南齊王朝。但是,現在實際操縱和帝的幕後人物蕭穎胄已死,蕭衍自可以隨心所欲地對付那個十五歲的兒皇帝,不會再有任何障礙。其二,要完成禪讓,必須效法齊明帝蕭鸞,抬出另一個傀儡人物宣德太后臨朝稱制,以掩人耳目,等到恰當的時機,再以禪代的方式登上帝位。

飯要一口口地吃,事要一件件去做,看著面前齊刷刷跪著的文武舊臣,蕭衍似乎有些感動。他嘆了口氣,說:「大家如此誠意,蕭衍豈敢再說隱退。可你們是否知道,這是要將我蕭叔達往火坑裡送啊。」

范雲知道蕭衍借梯子下樓了,便趕緊說:「地藏菩薩有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一切都是天意,為了天下社稷,這個火坑,也只有明公你去跳了。」

蕭衍不好繼續作態,當下便派他的心腹張弘策、呂僧珍二人隨同王珍國、張謖等一同進宮,封存宮中檔案文書,將宮廷一切資產造冊登記,謹防有人趁火打劫;嚴命進城將士秋毫無犯,有違者斬;又派大將王茂、曹景宗帶領三萬義軍進駐台城,速速捉拿茹法珍、王寶孫等死黨,全面控制建康局勢,防止戰後騷亂髮生。留下范雲、任昉以及陸陲等昔日文友與自己一同暫住石頭城,共商建國大計。眼下,他需要一柄名正言順的權印,一頂象徵權力的桂冠。而這頂桂冠他不能自己給自己戴上,他需要有一個合適的人替他將那頂桂冠戴在頭上,這個人就是宣德太后王寶明。

宣德太后是齊武帝時代太子蕭長懋的王妃,已廢鬱林王蕭昭業生母,也是齊武帝時代唯一健在的人物,代表著一個權威的朝代。無論是齊武帝還是其長子蕭長懋,都給後人留下很好的口碑。當年蕭鸞推翻蕭昭業後,就曾請她出來。這一次,她將再次被請出,所不同的是,當年蕭鸞抬出她來,是要廢掉她兒子鬱林王蕭昭業,而現在蕭衍抬出她來,則是要廢掉她的仇家蕭鸞的兒子蕭寶卷。歷史就是這樣反反覆復,卻又不出某種輪迴。對於宣德老太太來說,前後兩次出山,心情自然有所不同。雖然她明知道自己仍然不過是個道具,是一隻被別人控制在手的提線木偶,但這一次多少有著復仇的快意。

齊永元四年(公元502)一月二日,宣德皇太后下達第一號詔令,封蕭衍為大司馬、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揚州刺史,晉爵建安郡公,食邑萬戶。這是蕭衍稱帝前的第一步。

一月四日,蕭衍在范雲以及張弘策等人的前呼後擁下正式進駐建康台城。這也是蕭衍自起義以來,第一次回到這座他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都城。一切還是與從前一樣,一切又似乎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建康,建康,這座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都城自孫吳建都以來,一直是江南富庶之地,其士女富逸,歌聲舞節,炫服華妝,桃花綠水之間,秋月春風之下,曾吸引得無數人為之瘋狂,為之不惜性命。自東晉偏安江南起,其間二百餘年,權臣方鎮擁兵起事,宗室王公圖謀弒逆,屢屢興兵發難,沒有成功的先例。東晉初期有王敦、蘇峻相繼造反,齊末有王敬則、陳顯達、崔慧景起事,這些草莽英雄一個個皆以失敗而告終。王朝更迭,江山易主,而以方鎮之力舉兵成功者,僅他蕭衍一人。現在,他將成為這江南佳麗地的又一任新主,成為這金陵帝王洲的新一代帝王。在這一刻,他忽然想起冤死的父親,想起被蕭寶卷所殺的兄長蕭懿以及他的另兩個兄弟,現在,他終於可以告慰父兄的在天之靈了。

東宮的六道大門為他打開,眼下,他的帝王大業尚未完成,但他儼然已是這東宮的主人。

這是蕭衍三十八年人生中第一次以征服者的姿態進駐東宮。這座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皇宮,宮牆高構,雕樑畫棟,金頂飛甍,瓦檐錯迭,它富麗之極,極盡奢華。然而它的每一隻洞開的窗戶里都暗藏著一個陰謀,每一塊方磚地上都浸透了殷紅的血。自從永初元年(公元420)宋武帝劉裕廢晉恭帝自立,南朝宋、齊兩代,更換了十幾位君主,其中兵戈不休,篡弒相續,整個江南始終處於動蕩不安之中。就在這座宮殿里,演繹了多少父子相殘,兄弟殘殺的慘劇。所有這一切,對於這座宮牆裡的人來說,不能說不是一種苦難。

「明公,你在想什麼?」陪同他的張弘策說。

「呵呵,我什麼也沒想,我太累了,我需要好好睡一覺。」蕭衍打著哈欠說。的確,他太累了,自從一年多以前他在雍州起兵,他幾乎就沒有好好睡一覺,現在,他真的感到累了。

蕭衍進駐台城閱武堂,開始行使大司馬的權力。建康剛剛平定,舊朝已去,立國在即,千頭萬緒,僅東宮中等待處理的事務都有幾籮筐。張弘策遞上一份報告:宮內現有宦官、仕女以及閹人一萬五千人,這些人中,包括蕭寶卷死黨茹法珍、王寶孫等,對這些人,該如何處置?大理寺遞上來的奏摺稱,已故明帝的侄子蕭寶晊等人正暗地裡聚集力量,密有反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