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源氏八百艘 第一節

平知盛已經是三十多歲的男人了。

「提到平家,就要提知盛殿下。」

連京都都這麼傳說著,意思是在貴族化的平家中,論武將的能力,就數知盛最好。

他是清盛的第四個兒子。

「他繼承了濃厚的相國入道(清盛)的血統。」大家都這麼說。

平家的武士私底下都認為,他雖然沒有清盛優秀的政治手腕,可是在武將的能力上遠超過清盛。

雖說知盛是清盛的第四個兒子,其實他是次男。清盛的長子重盛、次子基盛都早死,因此三男宗盛成為當家,知盛就是宗盛的弟弟,大家通稱他為「新中納言殿下」。

他的母親是二位之尼,俗稱平時子,乃貴族出身,是清盛的第三個妻子,生了宗盛、知盛、重衡。

「知盛真是生錯了!」

這是二位之尼常掛在嘴上的話,意思是知盛對公卿的優雅才藝一樣都不會。

平家人都擁有藝術天分,如撰歌人薩摩守忠度的歌道、外號「櫻梅少將」的平維盛的舞蹈等,善於詩歌管弦的人也很多。可是,只有知盛從年輕時就在這方面表現平庸,他的名字自然也沒有出現在御所女官們的口中。

——知盛殿下很無趣,也沒有感情。

大家都這麼說他。

例如,他偷跑去妻子家中時,既不會作取悅女人的情歌,也不會說點好聽的話。

可是,隨著平家面臨越來越大的困境,平家武士都說:

「新中納言(知盛)怎麼打算?作戰的進退要問新中納言。要是靠他策馬戰鬥,就不會輸。」

事實上,一遇到作戰,這個皮膚白皙的大塊頭男子,比平家其他貴族還鎮定,也更會率領部下。在戰場上,他巧妙的率兵進退,比任何人都勇敢,他負責的戰局幾乎都獲勝,由此可見他的勇猛。

源氏最初舉兵的源三位賴政之亂時,賴政在宇治平等院附近布陣,拉掉宇治川橋的橋板,與平家對戰,而知盛指揮平家軍。當士兵因為源氏箭如雨下而退縮時,他鼓勵大家渡河,擊垮了賴政的軍隊。

另外,響應賴政舉兵而在近江作亂的山本義經(不是九郎義經),也是由他鎮壓的。養和二年,他在美濃和源氏的謀將新宮十郎行家交戰,大破新宮,使其潰敗逃走。

後來,他率領北陸、信州的士兵,當木曾兵進攻京都,哥哥宗盛狼狽的帶著全族拋棄京都往西逃時,只有知盛一人反對。

「給我一支軍隊,我會守住京都,擊退義仲的軍隊。不要退!」

他這麼主張,可是宗盛不聽。這位常勝將軍知盛唯一經歷過的敗仗,大概就是一之谷之戰吧?在一之谷的城塞中,知盛負責防衛東門,可是因為義經的突擊,使城內一片混亂,他與破門而入的兒玉黨作戰被打敗,不得不逃往海上。這次敗仗時,知盛讓馬浮在水上,游到海灣的平家船邊,可是船太小,載不下馬。

「沒辦法了!」

知盛是個決斷很快的男子。

他下決心棄馬,自己一個人爬上船,然後用力鞭打還游在海面上的馬。

「回陸地上活下去吧!」他說。

馬已經跟主人分開,往陸地游去。這時,在船上的阿波土豪田口成能說:

「那是匹名馬,真可惜!」

接著,他安箭於弓,作勢要射殺那匹馬。知盛很驚訝,大聲斥責他:

「它太可憐了吧?」

「可是,那匹名馬會變成源氏武者的。讓它活下去會增加源氏的戰力,可憐它對我們沒甚麼用處。」

「有壞處嗎?」

「說有壞處就有。」

「忍受這點壞處,是武門的一種情分。」知盛說。

知盛不在屋島的本營,這是義經突擊屋島成功的原因之一。義經很在意知盛,佔領屋島後,便馬上把平家的俘虜叫來。

「新中納言殿下在屋島本營嗎?」

「不在!」俘虜回答。

義經點頭,難怪!要是知盛在的話,宗盛等人就不會慌張離開屋島。

「新中納言在哪裡?」

「在壇浦。」俘虜回答。

「做甚麼?」

「在欺凌三河守(范賴)殿下。」

看到俘虜昂首說話的樣子,就知道知盛的存在,甚至使這樣一個小兵,在此時仍視之為平家的驕傲。

知盛確實如俘虜所說的,正遠離屋島大本營,指揮特別行動艦隊封鎖下關海峽。

他以彥島為本營。彥島是本州最西端的小島,在下關海峽之西,小得像本州和九州之間的墊腳石。知盛指揮平家艦隊,準備在彥島封鎖登陸九州的源氏軍,截斷他們的補給,讓他們無法活下去。這個目的成功了。

「源氏是老鼠。」

這是知盛的口頭禪。

因為范賴登陸九州,使老鼠大量繁殖。要驅逐這一大群老鼠,就必須放貓出來,可是,平家缺少陸上兵力以及善於騎射的精兵——也就是貓。因此,知盛運用平家在海上的優勢,帶著水軍封鎖下關海峽,使范賴的源氏軍與本土失去聯絡。

「繼續這種戰法,平家會贏。」這是知盛的判斷。

應該是這樣吧?在瀨戶內海東方,哥哥宗盛率領本軍,駐紮在四國東北的屋島,維持大坂灣的制海權,並壓迫著京都。另一方面,在西邊,知盛控制著下關海峽,東西彼此聯繫,想把源氏的遠征軍餓死。目前的戰略達到這個目的了,范賴已好幾次向鎌倉哭訴窘況。

「瀨戶內海是平家的海域。源氏如果進入,一定會葬身海底。」知盛這麼說。

他的超級戰略,歷史上無人可出其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