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趵突泉邊的少女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在汴京城升任禮部員外郞,山東濟南城裡的李府熱鬧了,前去祝賀的人踏破門濫。

京官高於地方官,朝廷禮部員外郎又是京城高官,僅次於禮部侍郎。在宋朝,六部之一的禮部,除了尚書和傳郎,就數員外郎官大了。

禮部掌管教育、禮儀。

濟南李府這樣的士大夫之家,幾十年的書香門第,富而能貴,門風甚好。李清照的母親王氏,也出自名門望族,其拉上三代,從她父親到她的曾祖父,皆為金榜題名的進士出身。

李清照十二三歲,曾隨父母遠遊,去過汴京、洛陽。車馬往返幾千里,她飽覽齊地的野性風物和中原的部市盛請,幼小的心靈受到良好的滋養。

她啟蒙甲五歲識字,七歲誦《詩經·國風》,十歲撫瑤琴,已能讓懂音樂者動容。父母疼愛她,以她樂於接受的方式教育她自李清照長得快,十三歲已近六尺高。體格勻稱,面目晈好。

少女平時待在甩門深院中,逢著節日、好天氣,也會出現在門外或城外,被她的一群姐妹們簇擁著。她顯然一枝獨秀。高挑姑娘總是走在前頭。

她也很會玩兒,啥都想試試。撲蝶摘花、踢毽球盪鞦韆是小兒科了,她還爬樹翻牆,還學會了游泳。貴族少女,這可是不多見的。左鄰右舍對她曾有非議,及至見她一天天的品貌端莊,待人溫和,既不是玩起來就不著邊際的野丫頭,又不是弱不禁風的嬌小姐,而是健康,清麗,楚楚動人。鄰居們觀察著李清照,改變看法了,他們評價說:李清照是名門之花,究竟與眾不同。

李格非對這個女兒愛如掌上明珠。

他多年在外地做官,回濟南的時候並不多,卻發現女兒很依戀他,性格也「體」他。他講述那呰汴京政壇、文壇的風雲人物的時候,女兒的眼睛睜得很大,民長的睫毛撲閃著。

其實,李格非本人,也是宋代的風雲人物之一……

他曾對妻子王氏說:清照敏於詞,精於琴,神采嫻靜而舉止利落,真有名暖之風。

王氏笑道:清照好學上進又貪玩,連我都有些納悶呢。

李清照將滿十六歲的那一年,寫下了一首小詞《如夢令》,這位母親吃了一驚。王夫人把女兒的詞作寄給汴梁的丈夫,李格非回信說,京城的名士如晁補之,對這首《如夢令》大加讚賞。王夫人一髙興,把丈夫的信給親友們傳閱了。不料幾天之內,李清照隨手寫下的曲子詞,就在濟南的許多人家和公共場合廣為傳唱。小詞寫她與夥伴們到溪亭去玩耍: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鷙。

寥寥數語,寫出湖上的風光和女孩兒們的瘋玩。

李清照的少女形象呼之欲出。

女伴們約她到湖上蕩舟玩耍時,會說:爭渡,爭渡!男孩兒則開玩笑說:爭睹,爭睹!

李清照出現的地方,總有異性爭睹……

次年,她父親李格非在京城升了官,做了禮部員外郎。

濟南的官紳們很興奮,互相傳遞著消息,紛紛派遣夫人到李府走動,其中有真心祝賀的,也有人伺機巴結,以圖日後。

有些個官紳人家,還打起了十七歲的李清照的主意,巴望攀上兒女親家。

媒婆一串串的,沖著李府滿臉堆笑而去,垂頭喪氣而歸。她們對提親的人家回覆說:李家的閨女驕傲得很,怕是看不上咱們濟南的公子哥兒,要到東京去覓夫家。

媒婆的話一向很有傳播性。

濟南城有兩種人被勉眺了,一是經驗豐富、成功率高的大媒婆,二是各方面條件好、自視甚高的富家子弟。

城南有「名媒婆」喚做孔二嫂的,三十歲,一張瓜子臉,兩片薄嘴唇,人道不過幾年,身價已是不菲。她說成一戶上等人家,少則十兩紋銀,多則幾卜兩。

這孔二嫂從魯地嫁到齊地,丈夫早亡,她畏懼鄰里閑話不敢再嫁,卻暗裡與人相好,另置宅子棄了公婆家。和她相好的男人是個衙門裡的小人物,孔二嫂借他肩膀上了高枝,施展魅力結識了一幫官紳與執絝,吃酒猜拳鬧翻天,也能舞幾筆文墨,來幾句子日詩云,表明她俗也俗得,雅也雅得。

忽一日,有個紈絝為孔二嫂指點財路:何不用她的靈動腦瓜子、超速薄嘴唇試試媒婆的勾當。孔二嫂拍拍嘴兒叫聲好,收拾行頭幹起來了,穿了行裝黃裙子,系了稻目的粉腰帶,頭上插著玫瑰花,搖著細身子敲朱門走柴門,水蛇腰共紅唇白牙、唾沫星子共舞。一年之內,她竟撮合了十餘家,大半是富家兒女。孔二嫂三個字不腔而走,「業界」傳她名頭,兒童唱為歌謠:孔二嫂,不得了,張口銀子知多少?而歷城紈絝們背地裡胡亂猜測她的成功絕招,一個個臉都笑爛了。

這孔二嫂掙錢卻另有動力:盡孝。掙來的銀子,一摞摞的封好,託人梢回她在魯地萊蕪的老家去。

孔二嫂在歷城兩南的一條小街上有宅子,距李府不遠。她想挪到柳絮泉的上等街區,還得做成幾宗大媒,掙來一堆黃金白銀。出入朱門何等風光,把東家女嫁給西家睇,好事也做了,銀子也賺了,陰德也積了,名頭更響了……

孔二嫂干媒婆這一行很起勁呢,俗話說得好,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一般媒婆做大媒,說不動時,要來她家請她出山。

這一天,有個小媒婆給孔二嫂帶來了一個人物,歷城羅通判的三兒子,人稱羅公子,三少爺。闊少們中間他有個諢名叫羅三招,為人豁達而又精明,彷彿事事有三招。場面上一般尊稱他羅公子。他父親羅通判,有開封府的背景,善於花鳥畫,能寫蔡京體詡曾在端王趙佶的府上走動,又為蔡大人捧過硯墨。

宋代的通判作為地方大員,兼有督察太守的職責,太守也忌他三分。

羅公子白淨面皮,修長身材,二十幾歲的人了,考了一名舉人,謀了一份閑差,便於歷城地面上盤梪,坐等門蔭,挑個肥缺。他年紀輕輕有此盤算,對外只說要準備上汴京參加三年一度的禮部考試。其實他不想考進士。黃金榜上題名,卻從縣尉、主簿干起,放到窮鄉僻壤磨勘三年,復回京師待官,前景渺茫,委實不划算。他父親在歷城是個人物,放到京城去就很不起眼了。這羅公子也善書,練的是菹子功,三歲近墨池,捏筆二十年,寫得一手漂亮的蘇體字、黃體字,臨《寒食帖》、《松風閣》幾乎能夠亂真。拿到字畫市場上去,能蒙過內行。他生性好耍子,動腦子,吹拉彈唱,踢球關撲,指點別人財路官路;又是個垂涎美色的主。他也遲遲不定親,公然宣稱耍幾年再說。即使是在公子哥兒的隊伍屮,講這種話也是有些驚世駭俗的。不過,以他羅希亮的顯赫門第,還怕討不來好娘子?一般的官宦人家小姐,憑媒婆說半天,他瞅一眼就要走人。歷城上流社會幾度傳他的「羅一眼」千金小姐們很有些怕他:八字合了,門第配了,還得婀娜風流人他的羅一眼……她們鬱悶、忿恨,倒想瞧瞧,他羅通判的三公子能娶個啥樣美娘。

孔二嫂聞說羅公子登門,暗忖此人來頭菸大,八成配得上李清照,於是,她的臉蛋笑成一朵花了。

時為陽春三月,羅公子戴個刺繡襆頭,穿一身錦衣,腰間懸一隻玉麒麟,手中握一把名家題字的摺扇:面上是個書生,腳步卻像漢子。

站在自家院門外的孔二嫂,迎上前含笑施禮說:久聞羅公子大名,今日有幸一睹風采。

羅公子笑道:你孔二嫂也是名不虛傳啊。

他環視宅院,又說:你這院子,和你這人一樣整齊。

孔二嫂樂了:當不起當不起,公子高門大院的,倒誇我這陋巷裡的小宅子。再說公子風流俊朗,濟南城裡數一數二,我一個沒人要的黃臉婆,哪敢配公子的整齊二字?

這時候小媒婆插嘴了,她個頭小,左邊飛一眼,右邊望一望,滿臉堆笑說:依我看吶,孔二嫂和三公子,都當得整齊二字!

三個人過院子人廳堂,仆娘奉上炭火小壺茶。廳堂正中掛著名家字畫,牆邊的漆器上放著兩隻鴛鴦香爐,香煙裊裊。

品過三口茶,言歸正傳。小媒婆強調說,她已經為羅公子和李家小姐合過八字了,十分般配。其實這話她不用說。如果男女八字不合,羅公子今日也不會登門。她說這話意在別處,強調她的功勞。

孔二嫂何不知曉?她喝著茶,只拿眼去瞧羅公子。

羅公子會意,探手人袖,拿出五兩紋銀來。這見面禮相當不菲了,小媒婆老眼發亮,大媒婆只瞟去一眼,合乎禮數地起座,斂柱稱謝。

銀子是遞給孔二嫂的,孔二嫂分出二兩給了小媒婆。這叫「頭媒錢」,日後做成大媒,牽過頭繩的媒人銀子要增加。

小媒婆千恩萬謝地走了,三寸小腳出了院門。按行規,孔二嫂這等人僻:媒人步驟細節要保密的。看家本領不能外泄。

羅公子低頭品茶。

孔二嫂問:公子吃出茶味兒了?

羅公子咂舌道:東萊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