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科特勒的營銷新思維 第三十六章 國家營銷,與經濟、政治、文化相關的大營銷

科特勒如是說我們希望一個國家可以像一家企業那樣來經營,這樣,這個國家就可以採用戰略市場管理的方法從中受益。

——科特勒《國家營銷:創造國家財富的戰略》實例與活用

科特勒把市場營銷擴展到各個領域,其中「國家營銷」概念的提出更為他「營銷無處不在」的觀點增加了一大亮點。科特勒的營銷理念不僅延伸到社會觀念的營銷,他還把營銷觀念運用到國家運作上,政府可以通過營銷自己的國家而達到積累國家財富的目的。

國家營銷是對積聚國家財富的問題採取戰略規劃的方法。科特勒認為,國家政府和領導人應如公司使用戰略規劃理論和工具為公司的未來進行導航一樣,應將戰略規劃和工具用於指導國家的未來發展,同時,國家營銷也研究為政府及企業界領袖提供一個可操作的管理指南。國家營銷是大營銷概念,它說明經濟發展與政治、文化密切相關。

從2009年11月23日起,一則宣傳「中國製造」的30秒廣告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美國頻道、美國頭條新聞頻道和國際亞洲頻道播出,為期6周。這則歷時一年半、反覆推敲不下十次的「中國製造」形象廣告引起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

這則在商務部的支持下,由中國商務廣告協會、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4家行業組織共同製作的廣告片,是我國首度在海外媒體播放的公關廣告。

事實上,早在2007年10月23日,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舉辦了一次規格頗高的「中國製造」與國家形象公共關係研討會,新華社等中央媒體、國新辦、外交部以及知名公關公司均有人出席。與會專家提出,政府需要藉助包括行業組織、商會等社會團體以及公關專業機構的力量,用民間和第三方中堅力量來影響國際受眾,充分發揮公共關係在信息傳播中的誠信優勢。

商務部於2008年9月曾正式宣布將開展一場大規模的宣傳活動,表示中國政府將在全球範圍內推齣電視及平面媒體廣告,強調「中國製造」的良好質量和安全性能,以改變海外對「中國製造」的負面看法。而2009年在播出的這則廣告,或許是邁出的第一步。

科特勒認為,要進行成功的國家營銷,首先要確定營銷的目標。

一個國家的目標的實現也需要有先後次序

對欠發達國家來說,經濟目標是首要的。然後才是社會性與參與性目標的實現,這也要以國家的具體情況來排列。相反,在較發達的國家,所有這三項目標對策略制定者來說,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策略制定者對目標要予以量化

「增加國民生產總值」這樣一個目標就不如「增加5%的國民生產總值」更令人滿意。更好的說法是「在2000年以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至20,000美元」。策略制定者用目標(goal)這個詞,從範圍和時間上具體描述目標。將國家的目標轉化為可衡量的具體目標,將有助於策略制定者進行規劃、實施和控制。

國家應制定務實的目標

目標的水平應基於對周邊環境——競爭環境、內在環境、外部環境的分析上,而不是基於個人的主觀願望。

國家的目標要前後一致

例如,儘可能提高「收入增長和收入分配」是不可能的,同樣「保持高就業和穩定的物價水平」也是不可能的。它們之間相互矛盾,兩者之一必須讓步,至少目前如此。

科特勒如是說

無論如何,各國人民都期望經濟運行良好、政治及社會體制健全,而各國通過財富形成戰略來實現這些目標。

——科特勒《國家營銷:創造國家財富的戰略》

實例與活用

一個國家財富的積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既是物質現實又是一種精神狀態,憑藉這種精神狀態,整個社會就會擁有動力和方法去追尋更美好的生活。為了國家積累財富的最終目標,所有國家的人民都應努力創造健康的經濟、良好的社會秩序和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政治體制。

聯合國發展署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人類自由與發展之間存在著高度的相關性。那些在自由指數上居於高點的國家在發展規模上亦名列前茅。潛在的自由解放了人民的創造能力,產生高水平的收入和進步。

儘管好的經濟、好的社會和好的政體都是我們所希冀的,但要取得這些並非易事。但科特勒指出,它們之間的關係往往是相互牽制、交替變換的。其中一些主要關係為:

更大的自由度意味著較少的社會凝聚力和社會安全。

一個健康的環境可能需要較慢的收入增長。

技術轉讓意味著對國際關係的高度依賴。

高收入增長與收入的平均分配很難調和一致;人類資本增長的目標與節約和資本形成的目標相衝突。

高估匯率意味著保持進口價格低廉使消費者獲利,但最終可能導致貨幣危機。

某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往往是以犧牲其他國家為代價的,致使他們實施報復。

高就業率與穩定的物價並不總能齊頭並進。

面臨眾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和複雜的潛在動因,各國必須分清哪些是它們可以在現實中希望實現的目標。

1.健康的經濟

經濟最主要的目標是通過刺激經濟來提高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水平,從而減少貧困,提高物質生活水平。廣義上的經濟增長模式注重提高「目標內」貧困人群的收入增長水平。這些貧困人群佔據了人口的絕大多數。

除了追求經濟增長,要發展好的經濟,各國還應努力尋求提高各自的國際競爭能力。對貧困國家來說,這意味著加強與世界市場的聯繫,增加資金流動和擴大技術轉讓。

2.良好的社會秩序

國民收入總值是國家的財富和福利的標準之一。除此之外,人民的生活質量還與壽命、安全、環境、健康,是否遠離犯罪、毒品、暴力及家庭離異密切相關。

要實現好的社會,就要先實現兩個目標:

對個人來說,要提高生活水平,包括提供良好的衛生、教育、更多的工作機會,以及對文化和人文價值給予更多的關注;

對全社會來說,我們的目標是要社會團結、公正、環境優美、安全、和平。

3.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政治體制

好的政府意味著普通百姓可以對政府的行為和運作施加影響。他們可以選舉某些人進入權力崗位,同樣也可以將他們趕下台。民主是形成一個好政府的巨大力量。

除此之外,要建立好的經濟體制還要努力擴大個人在經濟和社會範圍內的選擇權。財富可以使一個人獲取更大的對自然及物質環境的控制。它也給予人更大的選擇享樂的自由,如購買更多的商品或服務。只要他或她願意,甚至可以選擇更少的享樂。

科特勒如是說

全球發展的動因與趨勢的變化,為各國提供了具體的機遇與挑戰。每個國家抓住機會的程度以及應付挑戰的程度完全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內在能力。

——科特勒《國家營銷:創造國家財富的戰略》

實例與活用

科特勒認為,一個國家必須制定出本國與外國的競爭合作戰略,國家必須決定哪些國家是最強的競爭對手。

科特勒根據國家的財富水平和工業化程度把各個國家劃分成了八個戰略群體,即:

1.工業巨人國:代表國家有美國、德國、法國、英國

2.冉冉新星國和地區:代表國家和地區有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中國香港。

3.拉美國家。

4.前社會主義國家。

5.泱泱人口大國:代表國家有中國和印度。

6.工業小國:代表國家有比利時、荷蘭、瑞士、挪威。

7.商品小國:代表國家有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卡達。

8.維持生計國:代表國家是位於非洲和南亞的不發達國家。

科特勒認為,一般來說,國家的競爭者主要有以下幾類:

1.以強對弱的競爭

多數國家會選擇較弱的競爭者進行攻擊。這在獲取每一份世界市場的份額時只需花費較少的資源和時間。但在與弱國競爭的過程中,這個國家自身的能力提高不大,一個國家必須與強勁的競爭對手較量才能磨鍊其競爭本領。而且,即使是強勁的競爭對手也有其自身的弱點,這些弱點也許正是值得競爭的地方。

2.取相似舍不同的競爭

多數國家會選擇與自己國家相似的國家進行競爭,如新加坡與香港,而不是與韓國競爭。

這兩種不同層面的競爭,即以強對弱和取近似舍不同的競爭,可以結合起來形成國家競爭態勢。

如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兩個領域與泰國競爭:吸引外國投資和出口。由於相似的資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