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經濟 五、商業奇觀

不過這事怪不到霍納頭上。事實上,即便重視科學技術如兩宋,也是沒有皇家科學院的。秦九韶的著作在有生之年也沒有出版,直到明初編纂《永樂大典》時才被發現。但是這部南宋末期寫成的數學書卻雄辯地證明,當時的海外貿易相當活躍,成為合資經營股本的則有鹽、鈔和度牒。

鹽可以作為資本入股,原因在於宋代對具有資源性和暴利性的必需品,比如鹽、茶、酒、醋,都實行專賣制度。此外如染布用的礬,國外進口的香葯,也由國家壟斷經營。中央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立法苛嚴。比方說,只要膽敢私自售礬三斤,私自販酒三斗,私自賣鹽十斤,就是死罪。

這當然大成問題。柴米油鹽醬醋茶再加酒,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關係最大的八件事,官家佔了一半,而且是利潤相對較高的,民間資本出路何在?百姓生活如何保障?地球人都知道,官營商品從來就是價高質劣,私鹽之類也從來都是屢禁不止。逼急了,只會再逼出一個黃巢來。

第三種方式是官釀官賣。國營酒廠直屬,可以批零兼營的酒樓叫正庫或正店,從正店批來官酒零售的叫腳店。腳店和正店在《清明上河圖》中都有,某正店門口還懸掛著紅梔子花燈,表示有陪酒女郎乃至色情服務。元代甚至在官釀新酒上市時組織歌女遊行,類似於今天的車模。

因為度牒不是白送而是出售的。何況宋代度牒並不完全實名,也發放空白證書。只要填上一個人的名字,政府就承認他是合法僧人,比如魯智深。他甚至不必剃度,也不必修行,卻可以享受不納賦稅不服兵役的優惠政策。

也就是說,度牒其實是一種可以轉讓的免稅特權。

於是度牒也變成了有價證券,像股票一樣炒。王安石變法之時,空白度牒的官方定價是一百三十貫,到徽宗前期便炒到了二百二十貫。政府也見利忘義,發行量從每年三四千猛增到三萬。結果供過於求,度牒的市場價跌到九十。政府為了救市,又只好出錢回購,並宣布停發度牒三年。

物以稀為貴,徽宗政府的對策似乎不能說錯。可惜事與願違,度牒的市場價不升反降,甚至一度跌至二十貫。中小散戶紛紛割肉清倉,金融大鱷則趁機大批買進,然後再哄抬到百貫以上出手。一進一出,所獲暴利驚人。

兩宋商人的地位,也是歷朝歷代最高的。商人不得騎馬坐轎穿絲綢,商人子孫不得參加科舉出任官員的規定,在宋代統統不再執行。就連一個開肉鋪的屠戶,只要生意做得好,也能被尊為「大官人」。

農村不抑兼并,城市不設宵禁,發展海外貿易,善待民營經濟,同時鼓勵文化創新和科技進步,這些政策和策略讓大宋迅速地富了起來。據統計,從太宗至道三年(997)到仁宗皇祐元年(1049),短短半個世紀,帝國的財政收入居然翻了六倍,經濟增長速度不可謂不驚人。

奇怪的是,中央政府卻越來越窮。太宗皇帝時,國庫里總會剩下一半的收入,到仁宗時就不夠用,到神宗時更是入不敷出。神宗皇帝甚至這樣對宰相文彥博說:天下的弊端實在太多,不改革不行,但當務之急是增加收入。

養官、養兵、買和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