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立待月——陰曆十七

猿石川流域有好幾處水潭。

鱒澤村的阿鍋淵也是其中之一。

據說這是阿曾沼家支配這一帶時的事,因此是古早以前的事了。當時鱒澤村的領主側室里有個叫阿鍋的,生得很美,又是個才女。

鱒澤村的領主在某次戰事中陣亡了。

阿鍋一聽到夫君戰死的消息,便抱著幼兒,追隨夫婿跳水而亡。

從此以後,母子沉沒的水潭便被稱為阿鍋淵。

阿鍋淵的中央一帶,有一塊巨大的白色岩石。有人看過一名身穿白衣的婦人在那岩石上梳頭髮。

也有人說,看到她的身影,就會發生洪水。

距今二十五年前也發生過洪水,當時也有兩三人看到白衣婦人。

遠古的時候。

橋野的中村地方有一片大沼澤。

沼澤里住著大蛇。大蛇經常捕食住在附近的村人。

不管被吃掉多少人,無力的村人也束手無策。

就在這時候,田村麻呂將軍因憐恤困苦的村人,前來消滅了大蛇。

村人害怕大蛇死後作祟,建了祠堂祭祀它的屍首。

那就是現在的熊野神社。

神社前有棵老杉樹,據說以前有個習俗,會將雕刻成大蛇頭形的木頭面具懸掛在它的樹榦上。

流經神社前方的河川,因為田村麻呂將軍曾在那裡清洗斬殺大蛇的大刀,因此被命名為太刀洗川。

雖然不在遠野鄉,不過閉伊川流域有一處叫腹帶淵的水潭。

從前。

水潭旁有一戶人家。不知何故,那戶人家連續有三人患了急病。家中多達三人病倒,令家人焦頭爛額,這時一名老婦人不知從何處來訪。老婦人說,府上有人生病對吧?被陌生人說中,家裡的人都很吃驚。老婦人接著說:

「兩三天前,你們在前院殺了小蛇對吧?有人害病,就是這個緣故。」

這麼說來,確實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因此家人更為驚異,聆聽老婦人接下來的話。

「那小蛇是水潭之王的使者。」

老婦人說。

「水潭之王想要這戶人家的第三個女兒當媳婦。大王就是派小蛇當使者來轉達此意的。」

家人極為惶惑。老婦人說,第三個女兒已經被看上了,不管怎麼樣,都會被水中的魔物抓走。

聽到這話,女兒驚嚇過度,就這樣病了。

結果——不可思議的是,女兒卧病的同時,先前病倒的三個人一下子全好了。然而女兒的病情遲遲沒有好轉。和先病倒的三個人不同,一旦被水潭之王看上,就註定要變成這樣吧。女兒藥石無效,在家人照顧下也不見起色,沒多久便死了。

家人都很悲傷,但認為既然女兒橫豎會嫁給水潭之王,不管埋葬在哪裡,屍首都會被奪走,便趁夜把她埋在水潭旁邊,準備了空棺,辦了假的葬禮。

隔了一天,到埋屍的地點一看,不出所料,女兒的屍首不見了。

果然被水潭之王奪走了。

因為有這樣一件事,每到這個女兒的祭日,哪怕只有三滴,也一定會下雨,而村裡的人也有所顧忌,不讓孩子們去水潭玩水。

此外,娶了這個女兒當媳婦的腹帶之淵的大王據說是第三代。被第二代大王相中的,是甲子村一戶姓小通 的人家的女兒。

小友村小字上鯰貝住著一個叫淺倉源次郎的人。現在的家長也姓淺倉,但對於該戶人家,人們都和地名一樣稱上鯰貝。

這是上鯰貝家全盛時期的事。

上鯰貝家很有錢,也有不少用人,其中有個名叫阿仙的下女。

阿仙有個剛出世的孩子。她得照顧襁褓中的孩子,還得幫傭,當然應該忙得不得閑,然而阿仙卻不知為何,每天都會到大宅的後山去。雖然不知道她去做什麼,但總之她就是會上山。

沒多久,她又一次上了山,就這樣再也沒有回來。

不管等上多久,人都沒有回來。嬰兒思念母親,餓得哭叫。因為太可憐了,有人背著孩子去到山腳邊。也許是認為母親聽到孩子的哭聲,就會下山來。雖然不知道阿仙上山有什麼事,但總是有母子之情吧。但如果有旁人在,也許她會起戒心而不肯現身。

因此那人把嬰兒輕輕地放在地上,退開一段距離觀察。

阿仙果真現身,為孩子哺乳。

但嬰兒一喝完奶,阿仙又上山去了。找也找不到人,也沒辦法把她帶回去。上鯰貝家的用人沒辦法,只好每天輪流把嬰兒抱到山腳去。阿仙偶爾會現身哺乳,但有時不會出現,又過了幾天,終於完全不現身了。

但孩子還是想去,用人也認為或許阿仙會出現,因此明知道白費工夫,還是繼續抱嬰兒去,然而某一天,遠方傳來阿仙的聲音說:

「我已經成了蛇身。所以就算是自己的親骨肉,看到人就會想吃。萬一吃掉自己的孩子,就後悔莫及了,而且我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別再把孩子帶來了。」

抱嬰兒去的人怕了起來,逃了回去。

從此以後,孩子也不再思念母親了。

從這天算起二十天後。

降下大雨,狂風大作,發生了洪災。

上鯰貝家也未能倖免,水流過主屋和小屋之間,就像條河川。

蛇身的阿仙乘著那水,從山上下來,流入小友川。隨著濁流順河而下的大蛇來到冰口淵時,變回了原本的女人模樣。但也只有短短的一瞬間,阿仙的身影一下子就沉沒到水底了。

從此以後,那座水潭就被稱作阿仙淵。

阿仙待過的山,被取名為蛇洞。

據說蛇洞現在還留有那次洪水形成的小沼澤。

那麼應該也不是多古老的事,住在同村的松田新五郎說。

松崎村小字登戶的水潭附近,有一戶姓裡屋的人家。

緊挨這戶人家前方,有一條猿石川。家近河川雖然方便,但這距離實在太近了。而且也許是地形的緣故,水位只要稍微升高,屋子立刻就會淹水。裡屋家的人都為此苦惱不已。

飽受水害之苦的主人,有一天到河邊祝禱說:

「河川大王,河川大王,如果你讓這條河繞到別的地方去,我就把我的獨生女嫁給你。」

結果。

隔天早上醒來一看,河川不見了。

四下張望,可以看到猿石川就在遠方。一夜之間,河川改道了。那條可恨的河遠離家門口了。

主人欣喜不已。然而他的欣喜,也在一瞬之間煙消霧散。

因為他想起了自己說要把女兒嫁給河川大王的諾言。由於沒料到會一語成讖,主人心痛極了。雖然不知道河川大王是何方神聖,但對方的力量甚至足以改變河道。這約定是非守不可的了。主人煩惱不已,絞盡腦汁。

最後他心生一計。

那天。

主人等待下女到河邊洗衣。

洗衣是在水潭進行。下女毫不設防,就像平常一樣下去水潭開始洗衣。

主人悄悄逼近她的背後,冷不防將她推入水潭。也許他想要用下女來代替女兒,或是以活人獻祭,希望河川大王就此放過。

下女沉入水中,但又浮了上來,站在水潭正中央,表情猙獰地罵道:

「我詛咒你!我詛咒你、詛咒男人!等著瞧吧,此後你家再也沒男丁!」

然後就這樣沒入深淵。

從此以後。

這戶人家即使生了男孩,也絕對活不過二十歲。

這是伊藤直接從裡屋家的人那裡聽來的。

松崎村的橋場一帶,住了一個人叫德彌,靠販馬為生。

某天發生大洪水,河川泛濫,大水一路灌到他在登戶的家來。德彌心想這樣下去太危險,便去到外頭懇求說:

「河川大王,河川大王,我把女兒獻給您,請讓河水避開我家吧。」

結果大水一下子就繞過德彌家,流往別的方向去了。

雖然千鈞一髮撿回一命,德彌卻懊悔不已。因為他只是情急之下隨口說說,完全沒有要把愛女交出去的意思。把女兒獻給河川大王,等於是殺掉女兒。

德彌苦思該如何是好,正在盤算計策,這時兩名女乞丐前來乞討。似乎是一對母女。

德彌問起女兒年紀,說是十八歲,跟德彌的女兒同年。

德彌想到可以拿她當替身獻祭。

這時德彌說出事情始末,低頭懇求兩人。不知是同情德彌,還是厭倦如浮萍般漂泊的日子了,母女答應了德彌的請求。

德彌很開心,當晚召集了許多村人,大開宴席。觸怒河川大王,對村子來說也是攸關生死的問題,因此全村盛情招待那對母女。

隔天。

母女在村人送行下,前往叫作葯研淵的水潭。

母親先入水,然後從水裡伸手拉女兒的手。

但女兒遲遲沒有沉下水。應是儘管答應了,但還是眷戀人世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