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9

19

星期三下午,我在陳天的辦公室見到了剛下飛機的香港監製。他和陳天年紀相仿,保養得紅光滿面,一副商人派頭,據說是香港最有錢的導演之一。

「劇本還不錯,基本上可以說很好。」

看,我早知道,別忘了金星和土星的交角。

「只有一些小的地方需要修改,比如說小童的父母離婚這條線是不是太多了一點?小童的女同桌倒很有意思,可以多點筆墨,再浪漫一點,我這兒剛好有個很好的人選可以演。這些我們可以再細談談。」

好說,小菜一碟。

「這次真是多謝陳先生了!」

因為要考慮國語發音,香港人說話顯得慢條絲理,「你們叫『陳老師』?」

「人家寫有我什麼事兒。」

「多虧陳老師的指導。」我認真地表示。

「是。」香港人點頭。

「拿我開心?」

對面的陳天居然紅了臉,有趣。

晚上香港人在他下榻的崑崙飯店請客,陳天悠閑自得地靠在高背椅子里,還是那件皺皺巴巴,洗掉了色的外套,和周圍環境形成鮮明對比。我不說話,只是吃,吃掉了一份北極貝,一份多春魚,一份天婦羅,還要了一碗烏冬面。那年月,這東西貴得出奇,我基本上是照著吃大戶的心理吃的。

陳天的特色是心情好的時候對人親切無比,體貼入微,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冷嘲熱諷愛搭不理。那天趕上陳天心情特別好,把那香港人糊弄得馬上就想和他剎血為盟、結義金蘭,一頓飯吃到晚上十點半才算告終。

「我送你回去。」

飯後我跟著他走到停車場,沒推辭就坐進了車裡,他發動他那輛半舊的標緻上了三環路。

「行了,搞妥了。」

「多謝。」

「謝我?」

我朝他笑笑,他也就沒說什麼,算是接受了。

「他們的意見不算什麼意見。」

「對,兩天就改好。」

「你剛才跟他說兩個星期。」

「我當然要這麼說,要不然他們會覺得錢花得不值。」

「一個比一個精。」他居然語帶責備,「現在我可以說說我的意見了。」

他停頓了一下,很嚴肅,我等著他開口。

「太簡單。比原來他們的那個故事當然強,但是還是簡單,我說的不是情節,而是整個氛圍,沒有周圍環境給他的壓抑感,沒有社會氛圍,沒有意在言外的伸展感,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它們的意味都應該在有限中無限延伸。」

我知道他在說什麼,他說得對,所以我沒吱聲。

「你懂我的意思嗎?」

「懂。」

他忽然側頭看了看我,懷疑地問道:「或者我們有代溝?你是故意這麼寫的?」

「不能說故意,但是我的確覺得這只是個簡單的青春故事,肯定成不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所以不必……我該怎麼說?」

「還是代溝。」他斷然地說。

我嘴角有了笑意,我們各有各的優勢,他的優勢是年長,我的優勢是年輕。

「你看了《田園》嗎?」他說的是他兩年前曾經很招人議論的小說。

「沒有。」

「嗯,那我就沒法問你喜歡不喜歡了。」

「對。」

我可不急於恭維他。

「其實,我只看過你一部小說……」

「別說了,肯定是那個最差的東西,廣為人知。」

「對。很久以前看的,是你那個英國文學研究生借給我的。」

「噢。」

我抿著嘴忍著笑,他側過頭看看我。

「你以前不這樣。」

「什麼樣?」

「伶牙俐齒。我記得那時候你不大愛說話,善於低頭。」

「不是,我一直這樣。」

他又看了我一眼,我認為那眼神不同尋常,但我懶的去想。那時候我還不知道我在他面前表演過少女脫衣秀,完全不知道。

車一直開到我們家樓下。

「就按你自己的主意改吧。」我下車的時候他說。

「不是按我的意思,是按香港人的意思。」

「說得對,我把這事忘了,算我沒說。」

「哪裡,受益非淺。」

「伶牙俐齒。」

「再見。」

「再見。」

我只有在兩種情況下不大說話,善於低頭,一種是心不在焉,一種是陷入了愛情。這兩種情況還都沒有發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