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六章

剛朦朦矓矓沉入夢鄉的時候,一陣凄涼悲切的清歌之聲將柏欽若喚醒了。

秋風兒刮,秋雨兒滴答。

遙望秋江浪淘沙,秋美娘撒網把魚拿。

日照煙波是妾家,滿江風浪作生涯。

……

這歌聲好生耳熟!他恍惚在哪裡聽到過?

他翻身坐了起來。

歌聲越來越清晰了。

幾片白雲迷雁影,無邊秋色點蘆花,

斷腸兩眼無限恨,只落得淚冷西風咬碎牙。

是的,他肯定聽過這凄婉的歌聲!

他披衣下床,出了卧房的門,走到了縣署衙役們住的廂房門前,將兩個正在吃酒的值更衙役喚將出來,疑疑惑惑地問道:「你們可曾聽到有人唱曲?」

兩個衙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爾後,一齊搖起了腦袋:「沒有!老爺,我們都沒聽到。」

「是的!老爺,小的自打二更起,一直未合眼,如有人唱曲,必會聽到的!」

柏欽若長長吁了口氣,搖搖腦袋道:「也許是我走神了……」

不料,話未說完,那哀傷的歌聲分明又響了起來。

門外風凄凄,窗外月影幾移,

忽聽得一聲霹靂,鐵繩鎖奴去。

奇冤起,六月雪滿地,

恨只恨蒼天不公無道理……

「聽,你們聽,分明有人唱!」柏欽若驚叫道。

兩個衙役支起耳朵聽了半天。

「聽到了沒有?」

兩個衙役惶恐地搖著頭:「沒聽到!確是沒聽到啊!」

柏欽若呆了,喃喃自語道:「莫不是……莫不是我走火入魔了?莫不是這縣衙之中鬧鬼不成?」

兩個衙役樹樁一般立著,不敢搭腔。

柏欽若想了一下,吩咐道:「你們且去與我到衙署三院巡查一遍,看看可有閑人逗留?關押匪賊的所在,也逐一看看,如有喊冤唱曲之人,即刻帶來問話!」

一個衙役大膽問道:「老爺聽到的唱曲之人是男是女?」

柏欽若道:「似一女子。」

「小的明白了。」

兩個衙役提著燈籠走了。

柏欽若回到卧房中和衣躺下。

躺在床上,他迷迷糊糊睡去了。睡夢之中見得一個少婦撕扯著他的衣服呼冤。他一下子將那少婦認了出來,那少婦不是別人,正是他八月十二踏人津口地界見過的義婦李香玉。他記得,他曾給過她一些銀子。

他正要向她詢問冤情時,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將他驚醒了。他起身一看,天已大亮,窗子上方透過了一束陽光,那陽光在卧房窗前鋪上了一片白亮。

他開開門,將那兩個衙役喚了進來。

「可曾查到那個唱曲之人?」

一個衙役道:「小的們查巡了半夜,確是無人唱曲!」

又一個衙役道:「是的,唱曲的人是沒有的!只是……只是有一個少婦天亮之前自縊身死。」

柏欽若大驚:「那少婦姓甚名誰?何罪入獄?可曾查明?」

「啟察老爺,那少婦喚做李香玉,清浦鎮下漁村人氏,因趁亂搶劫的罪名,八月二十四日被拘拿的。」

柏欽若潸然淚下,自言自語道:「是嘍!是她!必是她嘍!」

「老爺認識這李香玉?」

柏欽若並不答話,手一抬道:「且隨我同去驗屍格!」

屍格其實是不用驗的。一條用裙布結成的布帶,索走了一條清白無辜的性命。確是自縊,無可置疑。

當初那個寧可賣身,不反朝廷的義婦,現在就這麼靜靜地躺在掛著「明鏡高懸」的津口正堂之中。她的衣衫不整,淡藍的細花白衣裙被撕去了半截,兩隻手被嗜血的拶具夾得變了形。她死了,她那凄婉動人的歌聲,被一段青煙一般的布帶永遠勒斷了。柏欽若想:臨死之前,她一定唱過曲的,一定!或許,她在心中默默地唱過!要不,他昨夜何以會聽到她那悲涼的歌聲?

沉寂了良久,柏欽若終於用驚堂木擊著公案,炸雷般爆發了:

「帶刑名師爺袁西樓上堂!帶清浦刁民莫義德上堂!左右準備大刑伺候!」

原知縣陳榮君手下的刑名師爺袁西樓、影子先生莫義德,被帶到了堂前,「撲通」,很響亮地跪下了。

柏欽若驚堂木一拍:「袁西樓!清浦義婦李香玉可是由你訊問的?」

「是!」

「該義婦何罪之有?」

「說……說是趁亂行竊。」

「可有干證?」

「有……有贓銀四十二兩為證。」

柏欽若怒道:「那銀子是本縣於八月十二起亂之日送與她的!你可知曉?」

「小的該死!小的不知!小的委實不知!」

「她自己也沒說嗎?」

「說是說過的。小的不敢相信。小的以為,八月十二,大亂已起,老爺斷不會不顧大亂,而與她這般往來的。小的有罪!有罪!」柏欽若又問:「酷刑之下,她可有供詞供單?」

「沒有!若是有,小的便報知老爺了,小的想問出供來,再向老爺稟報,沒想到……」

柏欽若切齒罵道:「你這蠢才!廢物!昏豬!我天朝聖上的聖明,我州縣官府的清正,全壞在你們這幫廢物昏豬手裡!義婦李香玉,賣身盡孝,不反朝廷,高風亮節,感昭日月,你這昏豬竟將她逼死於我明鏡高懸的津口縣衙,這還有天理嗎?左右,與我將這昏豬師爺重責三十!」

打畢刑名師爺袁西樓,柏欽若又問起了影子先生莫義德。

「莫義德,你可知罪?」

莫義德看著刑名師爺挨打,身子骨先自嚇軟了,一聽喝問,連連磕頭謝罪:「小的知罪!小的知罪!」

雖說認了罪,心下卻是很委屈的:逼死義婦李香玉的並不是他莫義德,況且,他幫著官府拿匪本是出於一片忠心。

於是,又解釋道:「小的也是無心,小的見她一貧如洗,卻有這許多銀子,才起了疑心,以為她是與官府作對的,小的……」

柏欽若根本不容他再說下去,信手摔下一支火籤兒,讓堂下衙役將可憐的影子先生也打了個昏天黑地,皮開肉綻。

最後,柏欽若當堂宣佈道:津口縣要廣收義婦李香玉生平事迹,為其立碑傳世;忠骨由官府厚葬,家人由官府給銀撫恤。

下葬那日,柏欽若為義婦李香玉撰寫哀詩一首,詩道:

片帆疾風掛殘陽,

絕唱猶響哀兩江。

忠魂未隨紅顏去,

夜鍾遙送傾城涼。

碧樹斷香消艷舞,

正氣長存是故鄉。

今宵孤舟何處泊?

寄夢人間兩相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