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子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與南極探險這種事情扯上關係,但套句俗氣點的話來說:我與龍兵的相識可能是命中注定的。

我們是在我表妹的婚禮上認識的,他是我那從事鑽石買賣的妹夫的同學。龍兵能給每一個新認識他的人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原因在於他的長相。

鷹鉤鼻,細長的眼睛和那種如鷹般冷酷的眼神,這讓我忍不住不時偷偷地望向他。終於,我倆的目光交匯在一起,一種打從心底浮出的涼意頓時讓我的心為之一顫。

龍兵站了起來,邁步走到了我的身後,在我耳邊問道:「你是沈異吧?我聽你妹妹說起過你。」

我愣了一下,有些疑惑:「是,你是?」

龍兵臉上沒有那種剛結識新朋友常有的客套微笑,只是淡淡地說:「我在地下停車場等你,和你聊聊。」說完,轉身大步走出了婚宴大廳。

我猶豫了一下,對一個成天琢磨各種曲折情節的小說作者來說,眼前的這一幕與自己筆下的各種奇遇有著諸多相似點。

就在我瞪大眼睛望著龍兵的背影時,我妹夫的一個好友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在我身邊,在我耳邊說道:「沈異,那個龍兵就是你妹夫想要介紹給你認識的那位有故事的人。」

我恍然大悟,之前妹夫也跟我提過身邊有個哥們兒能給我提供一些小說素材,看來,就是這位龍兵吧。

我和身邊的親友寒暄了幾句,然後離開婚宴大廳,坐電梯往地下停車場走去。

「這邊!」剛走出電梯我就被龍兵招手叫了過去。他站在一台非常普通的黑色小車旁邊,光線很暗,我看不清他的車是什麼牌子。

「我帶你去見一個人。」龍兵示意我上車。

我再次猶豫起來,但最終好奇心還是讓我飛蛾撲火般鑽進了他的汽車裡。

一個小時後,在一棟建在半山腰的宅子的二樓,我第一次見到了龍兵的爺爺——龍騎,也第一次聽到了那段讓人幾乎癲狂的故事,而我自己的人生,也因此改變。

一個塵封了大半個世紀的探險故事終於能夠呈現在更多人眼前,我,也有幸成為這個絢麗故事的執筆者……

正式敘說這個故事之前,我希望大家先了解兩段人類歷史上一直沒被解開的懸案:

一、1910年6月,一支英國探險隊進入南極,在麥克默多海峽安營等待南極夏季的到來。探險隊的領軍人斯科特本身並非探險家或航海家,而是一位隸屬於英國皇家海軍的半軍事人員,但這一次探險卻讓外界給他冠以「探險家」稱號。

同年11月1日,斯科特的探險隊開始進入冰原,當他們距離極點還有250公里時,遇到了南極夏季中罕見的暴風雪天氣,這位倔強的英國軍人沒有接受隨行隊員的建議,堅持繼續他們的行程。於是,一支只有四個人的隊伍終於在1912年1月16日到達極點,兩天後,他們決定返程。

在距離最近一個補給點只有17公里的地方,這支探險隊不知為何竟被可怕的極地吞噬。一年後,他們的屍首被發現,斯科特臨終前的一段日記也被曝光:看在上帝的分兒上,請務必照顧好我們的家人!

沒有人知道這位探險家彌留之際為什麼會如此強調自己對家人安危的擔憂,也沒有人知道這支探險隊究竟與英國軍隊有著何種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們在只剩17公里就能抵達補給點的過程中究竟經歷了一些什麼?讓所有人始終百思不得其解的一點是:斯科特與他的隊員們的屍體竟然是非常整齊地放置在睡袋裡,整齊到只能是他們死後有人刻意擺放才會形成,而且由四個探險隊員組成的隊伍……卻只有三具屍體!

斯科特隊伍中的第四個人,再也沒有人找到過。

二、1937年12月,南京。松井石根對南京實行大包圍。此役,除了少數部隊趁日軍尚未合圍前撤退外,再也沒有任何一支成建制的中國守軍衝出日軍的封鎖圈,中國守軍此次損失約10萬人。攻佔南京的日軍總指揮部在戰事結束後統計時,卻發現中國守軍有一個整團兩千多人未被殲滅或俘虜,但該團又絕對沒有突破包圍圈撤離。日軍認為此事蹊蹺,隨即展開調查,最終卻毫無結果。

中國軍隊作戰大本營於1939年統計作戰情況時,也注意到這一咄咄怪事,最終列為「全團失蹤」事件。有情報顯示,該團團長在戰事失利後,為保存實力,帶著全團兩千餘官兵急行軍向南撤退,進入距南京東南15公里外的青龍山山區,從此離奇失蹤,再無消息。

以下為龍騎老先生親筆,老先生要求這段話必須在本書中呈現,並且不能更改任何一個字。老先生認為:逝者已去,吾等僥倖苟存者,當還原當日一切,以慰英烈在天之靈。

餘生於亂世,無法以一己之力挽狂瀾於亂世,少年意氣,曾欲從戎抵禦外寇侵侮,護我巍巍中華,無奈身微力薄,種種原因滋擾,未能遂志。

余當日遇合之奇,共事豪傑之剛毅英勇、遠見卓識,無數次午夜夢回,縈繞不去。機緣巧合,偶識沈異先生,遂托其將此奇遇筆耕面世。唯盼世人皆悉:吾中華兒女,在科學領域之探究付出,並不輸於西方列強。華夏雄兵萬千踏遍極南之險地,當時一干歐美學者亦心折感服。

余老矣,有生之年得見我中華巍立於宇內,足矣。

而我的奇遇,便始於那晚在龍宅見到龍騎老先生那一刻,老先生被一個黑衣老婦用輪椅推出,寒暄過後,老先生便詢問我介不介意關燈。我點頭。當他說起那段往事時,龍兵一直雙手環抱胸前,倚在門邊,那細長的眼睛與彎曲的鼻翼,加上龍騎老先生說的故事,竟讓我隱然有不寒而慄之感……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