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遊戲規則

——評《彩票中獎者》

張國擎

美國作家戴維·鮑爾達奇在寫了《絕對權力》和《全面控制》這兩部暢銷小說後,竟然面對彩票這一已經寫得很多的題材,出人意料地用一種貌似遊戲規則的手法開始了他對這一新關注點的出手:讓平民姑娘也能飽嘗金錢的快樂;讓類似黑手黨式的人殺人越貨時也有點「規則」;讓大權在握草菅小民的國家權力擁有者在「隨心所欲」濫用職權時也有點「規則」。無愧是高手,他把這「遊戲」的規則玩得有點像佛教所言:自在無礙,而常不失定意。這使我想到了孫悟空劃地為牢的故事:在圈子裡,你可以自由活動;你要跳出圈子,那就由不得你了。代表著國家利益者也有一個遊戲規則,那就是聯邦調查局局長和司法部長向前聯邦調查局偵探里格斯所表示的那一套。露安和里格斯照辦了:里格斯遵守了「規矩」;露安繳出了她的所有現金及投資和威肯獵庄,還差65美分,是里格斯為她墊的,這樣,她又回到了20歲時的那種赤貧,但她得到了「自由」。說穿了,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並非我們一定要那麼做的,但是,你就得耐著性子順著點兒。按他們各自的所謂規則辦事(或玩遊戲者制定的規矩),你會平安地過關;你若不受它的約束,後面的故事也就是另一種了,有時就由不得你了。本書和戴維·鮑爾達奇的其他小說一樣,作家在堅守國家至上的前提下,運用他那支平靜敘述下波濤洶湧、變幻莫測的筆,用一種遊戲規則式的調侃,寫出了美國國家機器貌似嚴謹,實則險情四伏處處留有讓人鑽的空子,使不法分子將幾十億的國家資產「洗」歸己有,而官僚機構熟視無睹。警察的無能、記者的自負、犯罪分子的猖獗、司法制度的腐敗,都在戴維·鮑爾達奇筆下表現得淋漓盡致。

就像先有小偷,後有警察一樣。有著輝煌家史但在父親手裡家道敗落的傑克遜開始重振家業,他的計畫非常簡單,竟然是製造一個「遊戲規則」來完成。這個遊戲規則是:選擇一些適當的人作為一月一次的國家彩票中獎者。他看中了你,你得同意,不同意者即不生還。大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細想想也有他的歪理存在:你若是不同意,消息走漏,還有他傑克遜的生路嗎?露安被他看中,就在等迴音的時候,露安被事所羈,誤了複電時間,他真的就派人要殺她。偏偏此時她複電了。被殺之令被暫擱。這個製造遊戲規則的人,後來的做法就更叫人匪夷所思了。傑克遜強逼露安簽了一個合同,言明這一筆億元美金的獎金由傑克遜先代管,由他負責替露安投資,時間是10年,但要求露安必須改名換姓到國外生活(當然,此刻正好露安想躲開那樁殺人案件)。面對這樣的遊戲規則,露安說:「我憑什麼要相信你?」對此,照強盜或黑手黨人慣用的手法定是殺人滅口,獨吞這億元獎金。然而,這個傑克遜還就是有點讓人感到出乎意料(當然也是戴維·鮑爾達奇的妙筆生花)。他不僅讓她相信了,還在10年里使露安獲得了有生以來沒有過的富裕生活,週遊世界,大把大把地花錢,又做了許多的善事。故事到這裡收場,那就太沒有新意了。戴維·鮑爾達奇也不會那麼收場的。他筆鋒一轉,10年後,妙的就是10年後的故事,10年後的遊戲規則到底會出現怎麼樣的結果。人過10年的經歷,自然是有著許多的變化。首先是露安置傑克遜的「遊戲規則」於不顧,帶著當年護送她出國的查理和女兒莉薩回到了自己母親的出生地。同時,露安的歸來又將自己置於另一個遊戲規則之中,那就是美國法律對她的考驗。悲劇就從這裡開始。先是對新聞職業敏感的多諾萬,他從露安的身上找到了突破口。這使傑克遜的遊戲規則受到了威脅,傑克遜就得忙於「修補」!一個破壞者出現,並不可怕,也許還不夠刺激。於是,戴維·鮑爾達奇又讓里格斯以神奇的面貌出現。這個前國家聯邦調查局偵探由路見不平的介入到愛欲大發,10年中未與年輕男子上過床、年齡正值30歲的露安見到他,兩人即乾柴烈焰熊熊燃了一把,演出一場英雄救美人的戲。里格斯從此充當露安的保護神,不僅幫她破壞傑克遜的遊戲規則,而且令她服從國家權力代表者設下的遊戲規則,最終使他人財兩獲。戴維·鮑爾達奇在這部小說「10年後」的情節里安排的戲,就是要在「遊戲規則」製造者竭盡全力維護,另一方要揭露事實真相,第三方則既要保護露安這個受害者又要充當另一個遊戲規則的執行者之間展開。禍起災滅,死灰復燃之間好事頻頻出鏡,故事環環緊逼,險象環生,奇峰迭出,異相錯綜,真情暢瀉。

任何一部能夠被稱為小說的作品,它總是要通過表面的故事告訴人們作家所寄寓的意圖和思想。本書也不例外,表面好看的故事背後,實質是在揭示美國這樣的一個社會裡,到處存在著的弊端。一個小小的維修抽獎機器的技術員,可以用目前世界上還是頂尖高科技的塗層工藝,製造他安排出現的中獎號碼,聽起來,真是天方夜譚。用他的話來說,這幾乎就是世界上應該存在的,因為我想將國家的幾十億美元「洗」為己有,但不想以賄賂做官的渠道去獲得。在他的眼裡,「他們只不過是不管用的擺設,任何時候我都只要工蜂」。工蜂是什麼,做具體事情、真正創造財富的實幹家。更為叫人不可思議的是,面對露安的案子,到場的聯邦調查局局長和司法部長一致認為,如果能夠做到這件事不被電視新聞弄了去,他們就可以答應讓露安不進監獄,以便「使辯護律師得不到流口水的機會」。聯邦調查局局長甚至寧願同一個傢伙打交道,而不願同某個世界性的犯罪集團操縱的組織打交道。說明白一點,他們的目的與渴望就是別把事情弄大到丟了國家的丑。再說白一些,這就是他們代表著的國家機器在處置國家利益時的「遊戲規則」!我們可以想像,在他們這裡還有什麼法律的尊嚴和個人的尊嚴?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辦案原則、審判制度竟成了「遊戲規則」中的一環,只要露安守了這個「遊戲規則」就可以不繩之以法。在傑克遜與代表國家權力的官僚們之間,只有一個人是真正代表正義的,那就是《華盛頓論壇報》的新聞記者托馬斯·多諾萬。他很清醒,很令人敬佩。他五十齣頭,是個很有責任心的記者。30歲前就榮獲在全球有著極高聲譽的普利策新聞獎。眼下,他對彩票抽獎的事十分惱火,決心要揭開內中的秘密:國家通過抽獎每年獲利幾十億美元,而且利潤還在以每年20%的比率增長著。政府每年會出約一半的收益作為獎金,10%左右支付售票人的酬金以及用於其他運作開支,40%為利潤。多年來令專家們爭論不休的焦點是,抽獎是否一種遞減稅收?輸家主要是窮人?事實上,成千上萬玩彩票的人生活在貧困邊緣,他們孤注一擲,拋出社會保障金、食品券以及手裡的一切去買彩票,用來購買發財的機會,卻不知這機率渺茫到荒唐可笑的地步。令多諾萬吃驚的是,中獎人的破產率每年高達75%,每年12名中獎人中就有9名破產。其中的故事層出不窮……多諾萬斷言:「這種遊戲的企圖實際上是最終毀掉中獎人。政府假意造福人民,實際上卻在作惡。這是魔鬼遊戲。」

當他發現有一期的12名中獎人中,竟然沒有一人破產時,記者的直覺告訴他,上個世紀,正是由於普遍的舞弊行為,官方才全面禁止的這種彩票抽獎活動,現在死灰復燃,必有它的內中奧妙。抓住這事件從另一角度挖挖,能挖出精彩的東西。這樣的一位忠實於國家利益者,卻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只有露安告訴他應該怎麼辦。露安從那個叫虹的殺手違反「遊戲規則」的下場,看到了他多諾萬的結果!但多諾萬沒有聽她的,而是自負地回答:「如果這傢伙有你說的一半危險……我的屁股現在可能已處在射擊的十字準線內了,但那只是我的屁股。」直到後來,他才說出心裡話,「露安,我這個該死的笨蛋,沒有聽你的話」。也就在這個時候他應該更清醒,他以性命相護的國家並不需要他,尤其不需要他來揭開那個「秘密」!他的死,正是代表國家權力官僚的「遊戲規則」所希望的,會讓許多人慶幸以後不再有人隨便「捅婁子」、「惹事生非」了。相對而言,多諾萬的死是增加了權力和官僚們的安全感。這個國家需要的是書中的那個司法部長和聯邦調查局局長式的人物。

戴維·鮑爾達奇擅長講故事,更擅長在針錐子里洞見大世界。俗話說,針眼裡牽出駱駝。從這本書里看,他倒是真的從針眼裡牽得駱駝來回悠哉游哉好自在。處處以小出現,小中見大,以小引出大險情,以小處入手化險為夷。貧困中長大的車站餐廳服務員露安20歲,和男友生的女兒才8個月。她天生麗質,鄉親們都說她有到大城市裡去過好日子的模樣,但生活卻沒有賜給她這樣的機遇,她很失望。當碰到每小時能得到25美元的高薪的工作時,她去了。這都是一些平淡得再也不能平淡的瑣碎事,誰能想得到這些平淡起點後面的大故事大到什麼地步?傑克遜想的又是什麼呢?那麼大的陰謀,文章開頭沒露一絲一毫,只說他的動機是指望有個人來應聘,對他提出的建議回答「不」或「是」!他玩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