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貞觀之治 七世紀 三〇年代(六三〇—六三九年)

最初十年,隋王朝宮廷政變,一直沒有安全感的皇帝楊堅,被他的兒子楊廣謀殺。楊廣是中國歷史上昏暴君王之一,奢侈淫虐,一意孤行。他大規模侵略高句麗王國,引起國內遍地民變。第二個十年末期,他終於被叛軍絞死,隋王朝也告滅亡。

唐王朝興起,李世民大帝使長期苦難中的中國人民迅速復原,並擊敗騷擾中國的所有蠻夷,被尊為「天可汗」。中國進入第二個黃金時代,強大繁榮,受萬邦崇拜。

直到九〇年代,一個妃子出身的美女武曌奪取唐王朝政權,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唐·貞觀四年

1、春季,正月,唐王朝遠征軍定襄道作戰司令(定襄道行軍總管)李靖,率驍勇騎兵三千人,自馬邑(山西省朔州市)進駐惡陽嶺(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南),夜晚,襲擊定襄(和林格爾縣),攻破。東突厥汗國(瀚海沙漠群)頡利可汗(十三任大可汗)阿史那咄苾想不到李靖軍突然出現,大驚說:「唐王朝如果不是全國出動,李靖一支孤軍怎麼敢到這裡!」一日之間,不斷驚恐騷動,於是把御帳(中央政府)遷到磧口(內蒙古蘇尼特右旗西)。李靖又派出間諜,挑撥阿史那咄苾跟他心腹幹部之間感情,阿史那咄苾親信康蘇密,首先攜帶隋王朝蕭皇后(楊廣正妻)及楊廣的孫兒楊政道,投奔唐王朝(蕭皇后進入突厥事,參考六一九年四月),正月九日,抵達京師(首都長安)。之前,歸降的蠻族中有人說:「唐朝廷有人暗中寫信給蕭皇后!」現在,立法官(中書舍人)楊文瑾請求審訊蕭皇后。李世民說:「天下還沒有安定,突厥又正強盛,人民愚昧無知,或許有這種事。而今,全國統一,過去犯的錯誤,何必追問!」

遠征軍通漠道作戰司令(通漠道行軍總管)李世勣(徐世勣),從雲中(山西省大同市)出發,在白道(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跟東突厥軍會戰,大破東突厥軍。

2、二月三日,唐王朝皇帝(二任太宗)李世民(本年三十三歲)前往驪山(陝西省臨潼縣南)溫泉。

3、二月八日,遠征軍定襄道作戰司令(定襄道行軍總管)李靖,追到陰山,擊破東突厥頡利可汗(十三任大可汗)阿史那咄苾大軍。

先前,阿史那咄苾既被擊敗,逃到鐵山(陰山之北),部眾還有數萬人,派執失思力到長安(陝西省西安)晉見皇帝李世民,請求寬恕。阿史那咄苾承諾全國歸附,自己也願入朝。李世民派藩屬事務部長(鴻臚卿)唐儉等前往慰問安撫,又下詔命李靖率軍迎接阿史那咄苾。阿史那咄苾外貌十分卑屈,言辭尤其謙恭,但心裡仍在猶豫,打算拖到草青馬肥,繼續向沙漠之北逃亡。李靖率軍跟李世勣(徐世勣)在白道(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會師,互相商量說阿史那咄苾雖然挫敗,可是部眾仍然很多,勢力仍相當強大,如果穿過瀚海沙漠,向北逃走,依靠九姓蠻族(泛指北方蠻族各部落),道路遙遠,又危險阻塞,勢難追到。而今,欽差大臣正在他那裡,蠻虜的警戒一定鬆懈,如果遴選精銳騎兵一萬人,攜帶二十天糧食,前往襲擊,用不著戰鬥,就能把他擒獲。」遂將這項謀略告訴張公謹。張公謹說:「皇上已接受阿史那咄苾投降,欽差大臣又在他那裡,怎麼能發動攻擊!」李靖說:「這正是韓信擊破齊國的原因(參考前二〇三年),唐儉等的性命,有什麼值得珍惜!」於是率軍在夜晚出發,李世勣(徐世勣)隨後跟進,大軍抵達陰山,遇到東突厥部眾一千餘篷帳,全部俘虜,命他們隨軍前進。

頡利可汗(十三任大可汗)阿史那咄苾接見唐朝廷使節,大喜,心情也歸平靜。李靖派武邑(河北省武邑縣)人蘇定方,率騎兵二百人當前鋒,利用大霧掩護挺進,距東突厥御帳只七里,才被發覺。阿史那咄苾騎千里馬先行逃走,李靖主力大軍抵達時,東突厥軍立刻崩潰,唐儉逃回。李靖殺一萬餘人,俘虜男女十萬餘人,擄獲牲畜數十萬頭,斬隋王朝義成公主,生擒她的兒子阿史那疊羅施。阿史那咄苾率一萬餘人,打算橫穿沙漠,李世勣(徐世勣)在磧口布防,阿史那咄苾逃到那裡,無法前進,屬下大酋長都率領部眾投降唐軍,李世勣(徐世勣)擄獲五萬餘人,班師。唐王朝開拓疆土:南自陰山,北到瀚海沙漠群。遠征軍用不封口的告捷文書,向中央奏報勝利消息。

4、二月十日,李世民回宮(從驪山溫泉)。

5、二月十八日,唐王朝因擊破東突厥汗國,大赦天下。

6、唐朝廷任命總監察官(御史大夫)溫彥博為最高立法長(中書令);代理最高監督長(守侍中)王珪實任最高監督長(侍中);國務院代理財政部長(守戶部尚書)戴胄實任財政部長(戶部尚書),預朝政(實質宰相)。

任命祭祀部副部長(太常少卿)蕭瑀為總監察官(御史大夫),與宰相參議朝政(實質宰相)。

7、三月三日,任命東突厥汗國夾畢公爵(特勒)阿史那思摩,為右武候(衛軍第十四軍)大將軍(正三品)。

中國四鄰蠻族酋長君王,在長安(陝西省西安市)皇宮門前集合,請求李世民接受他們所上的尊號:「天可汗」,李世民說:「我是中國天子,難道還要兼辦可汗的事!」文武百官,以及四鄰蠻族酋長、國王,都高呼萬歲!自此以後,李世民對西北邊陲酋長君王頒發詔書時,一律自稱「天可汗」。

三月五日,東突厥汗國司令官(俟斤)阿史那思結,率部眾四萬人,投降中國。

三月十一日,唐王朝任命突利可汗(小可汗)阿史那什鉢苾為右衛(衛軍第二軍)大將軍(正三品),封北平郡王。

最初,始畢可汗(十一任大可汗)阿史那咄吉,任命啟民可汗(十任大可汗)阿史那染乾親弟阿史那蘇尼失,為沙缽羅將軍,管轄部落五萬家,牙帳位於靈州(寧夏靈武縣)西北。後來頡利可汗(十三任大可汗)阿史那咄苾政治衰敗,大家紛紛叛變,只阿史那蘇尼失部落,仍沒有二心。突利可汗阿史那什缽苾投降唐王朝,阿史那咄苾封阿史那蘇尼失當小可汗。阿史那咄苾在磧口被李世勣(徐世勣)擊敗,前往投奔阿史那蘇尼失,打算繼續投奔吐谷渾汗國。遠征軍大同道作戰司令(大同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率軍進逼,命阿史那蘇尼失逮捕阿史那咄苾。阿史那咄苾得到消息,率數名騎兵趁夜逃走,躲藏到荒山窮谷之中,阿史那蘇尼失大為恐懼,馳馬追趕,把他擒獲。三月十五日,遠征軍副作戰司令張寶相,率軍突襲阿史那蘇尼失大營,俘虜阿史那咄苾,押送京師(首都長安);阿史那蘇尼失率部眾投降唐王朝。

瀚海沙漠以南,遂無敵蹤。

8、蔡公爵(成公)杜如晦病重,李世民派太子李承乾前往問安,又親自探視。三月十九日,杜如晦逝世(年四十六歲)。

李世民每得到好東西,就想到杜如晦,派使節送到他家。很久以後,談到杜如晦,都忍不住哭泣流淚,對國務院左最高行政長官(左僕射)房玄齡說:「你跟如晦一同輔佐我,而今,只看到你,卻看不到如晦。」

9、東突厥頡利可汗(十三任大可汗)阿史那咄苾,被押送到長安(陝西省西安市)。夏季,四月三日,李世民登順天樓(皇城南中間門〔順天門〕城樓)受降,儀式鋪張,大量陳列各種寶貴文物器具,引見阿史那咄苾,斥責說:「你仗恃老爹老哥遺留下的本錢,放情縱慾,荒淫橫暴,自找滅亡,罪狀之一。不斷跟唐王朝結盟,又不斷對唐王朝叛盟,罪狀之二。自認為強大,喜愛戰爭,枯骨遍野,不能安葬,罪狀之三。蹂躪摧殘百姓莊稼,掠奪人民子女,罪狀之四。我赦免你的罪,只在保存你的汗國,你卻遷延推辭不肯入朝,罪狀之五。然而,念及你自渭河便橋結盟以後(參考六二六年八月),不再大舉侵略,因此饒你不死。」阿史那咄苾痛哭謝恩,告退。李世民命他住畜牧部(太僕)賓館,供應豐富飲食。

太上皇李淵聽到生擒頡利可汗(十三任大可汗)阿史那咄苾消息,嘆息說:「劉邦被困白登(參考前二〇〇年),不能報復。而今,我的兒子能消滅東突厥,我把政權託付給適當的人,還有什麼值得擔憂!」李淵召喚李世民跟高級官員十餘人,以及各親王、王妃、公主,在凌煙閣擺設筵席,酒半醉時,李淵親自彈琵琶,李世民隨音樂跳舞,三公及部長級高官都起身敬酒祝福,到夜深才散。

東突厥汗國既被消滅,殘餘部落有的向北投奔薛延陀汗國,有的向西投奔西域(新疆及中亞細亞東部),而投降唐王朝的約有十萬人。李世民下詔命文武官員商討如何安置,官員們很多主張:「北方蠻族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災難,幸鬧今天破滅,應該把他們全部遷到黃河以南古兗州及豫州一帶(山東省及河南省),拆散他們的部落,分別遣送到各州縣,教他們耕田織布,把那些蠻虜教化成農民,使塞北地區永成真空。」副立法長(中書侍郎)顏師古認為:「突厥、鐵勒,自上古以來,沒有人可以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