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國時代 公元前四世紀 八〇年代(前三二〇—前三一一年)

周慎靚王元年  魏惠王后元十五年  魯景公二十六年  韓威侯十三年  秦惠王五年  趙武靈王六年  宋康王九年  燕姬噲元年  楚懷王九年  衛嗣君五年  齊威王三十九年

1、衛國(首府濮陽〔河南省濮陽市〕)國君不敢稱侯爵,再自貶稱「君」。(前三四六年,自貶稱「侯」,此是再度自貶。)

2、*齊王國(首都臨淄〔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鎮〕)國王(一任威王)田因齊逝世,子田辟彊繼位(二任)是為宣王。

周慎靚王二年  魏惠王后元十六年  魯景公二十七年  韓威侯十四年  秦惠王六年  趙武靈王七年  宋康王十年  燕姬噲二年  楚懷王十年  衛嗣君六年  齊宣王元年

1、秦王國(首都咸陽〔陝西省咸陽市〕)攻擊韓王國(首都新鄭〔河南省新鄭縣〕),佔領鄢陵(河南省鄢陵縣北)。

2、魏王國(首都大梁〔河南省開封市〕)國王(一任)惠王魏罃逝世,子魏嗣繼位(二任),是為襄王。

孟軻晉見魏嗣,出來後告訴人說:「看他的模樣,簡直不像是一個君王,對他無法產生敬意。他一直在那裡發獃,卻忽然間發問:『怎麼才能獲得和平?』我說:『等到天下統一。』他又問:『誰能統一?』我說:『不喜歡殺人的人能。』他又問:『誰願意讓他統一?』我說:『天下所有的人都願意。你可知道田裡的秧苗?七八月間如果大旱,秧苗一定枯槁。可是天際漸布烏雲,降下充足大雨,秧苗就青綠一片,生機再起。在這種情況下,誰能阻止?』」

周慎靚王三年  魏襄王元年  魯景公二十八年  韓威侯十五年  秦惠王七年  趙武靈王八年  宋康王十一年  燕姬噲三年  楚懷王十一年  衛嗣君七年  齊宣王二年

1、楚王國(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縣〕)、趙國(首府邯鄲〔河北省邯鄲市〕)、魏王國(首都大梁〔河南省開封市〕)、韓王國(首都新鄭〔河南省新鄭縣〕)、燕王國(首都薊城〔北京市〕),聯合攻擊秦王國,大軍抵達函谷關(河南省靈寶縣東北)。秦軍開關迎戰,五國聯軍敗退。(各國在不斷受挫之後醒悟,重提蘇秦倡議,但早已瓦解了的南北合縱同盟,由楚王〔二十一任懷王〕羋槐擔任盟約長,集結趙、魏、韓、族、齊,共同攻擊秦王國。齊王國用田文的謀略,答應出兵,卻命遠征軍走得越慢越好。五國聯軍抵達函谷關,並不能同心,各國都要保存實力,誰都不敢、也不願先行攻擊。幾天之後,秦王國守將嬴疾出奇兵切斷楚王國糧道,楚軍陷於飢餓,先行撤退,其他四國也只好跟著撤退。)

2、宋國(首府睢陽〔河南省商丘縣〕)國君(三十五任)宋偃,稱國王,是為康王。

周慎靚王四年  魏襄王二年  魯景公二十九年  韓威侯十六年  秦惠王八年  趙武靈王九年  宋康王十二年  燕姬噲四年  楚懷王十二年  衛嗣君八年  齊宣王三年

1、秦王國(首都咸陽〔河南省咸陽市〕)跟韓王國(首都新鄭〔河南省新鄭縣〕),在修魚(河南省原陽縣)會戰,韓軍大敗,死八萬人。秦軍追至濁澤(河南省新鄭縣西南),生擒韓軍大將魏餿、申差,各封國震恐。

2、齊王國(首都臨淄〔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鎮〕)國務官(大夫)跟蘇秦爭寵奪權,派刺客刺死蘇秦。

3、魏王國(首都大梁〔河南省開封市〕)宰相張儀,向魏王(二任襄王)魏嗣建議說:「魏王國土地還不到一千里,武裝部隊不過三十萬,地勢平坦,沒有高山大河的險隘,到處都要防備,力量自然分散,邊防軍分別駐紮楚(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縣〕)、韓、齊、趙(首府邯鄲〔河北省邯鄲市〕)四國邊界,真正固守防地的,不過十萬人而已,不可諱言,魏王國已成為一個戰場。各國曾經締結合縱同盟,組織抗秦陣線,在洹水(河南省安陽市北安陽河)發誓結為兄弟之邦,看起來隆重盛大,好像真的一樣,其實不然,同一父母生的親兄親弟,為了爭奪財產,還互相砍殺。國際之間,彈蘇秦當年的老調,結局失敗,至為明顯。你如果拒絕臣服秦王國,秦王國必有反應,一旦大軍發動攻擊,在南方進攻河外(黃河以南地區),在北部佔領卷城(河南省原陽縣西)、衍城(河南省鄭州市北)、酸棗(河南省延津縣),再襲擊衛國(首府濮陽〔河南省濮陽市〕),控制陽晉(山東省鄆城縣東)。於是趙國不能南下,魏王國不能北上,世界被攔腰斬斷,一分為二。『縱』(南北)既不存,你們從哪裡『合』呢!你的國家想不陷入困境都不可能,請大王三思。我這樣建議,不是為我個人的利益,所以請你准許我的辭職。」魏嗣被他說服,宣布退出南北合縱同盟抗秦陣線,請張儀擔任中間人,跟秦王國和解。

張儀辭去魏王國宰相,回到秦王國,再擔任秦王國宰相。(一個人可以在兩個敵對的國家,擔任掌握國家命運的宰相,是戰國時代特有的政治市場。不過,類似蘇秦、張儀這種縱橫國際、智能型的宰相,可能只有尊貴的名義,處理若干特定的外交事務、國防軍事及內政上重大決策,恐怕不能參與。)

4、魯國(首府曲阜〔山東省曲阜市〕)國君(三十四任景公)姬偃逝世,子姬旅繼位(三十五任),是為平公。

周慎靚王五年  魏襄王三年  魯平公元年  韓威侯十七年  秦惠王九年  趙武靈王十年  宋康王十三年  燕姬噲五年  楚懷王十三年  衛嗣君九年  齊宣王四年

1、巴國(首府巴城〔重慶市〕)與蜀國(首府成都〔四川省成都市〕)兩國所轄地區遼闊,巴國治重慶市和四川省東南部,蜀國領土北方直到陝西省秦嶺),發生戰爭,同時向秦王國(首都咸陽〔陝西省咸陽市〕)請求援助。秦王(一任惠王)嬴駟打算乘機南下,征服蜀國(首府成都)。一則因道路險惡,恐怕難以行軍。二則又怕韓王國(首都新鄭〔河南省新鄭縣〕)得到消息後,乘虛攻擊。猶豫不決,難以確定。司馬錯支持嬴駟的主張,但張儀說:「我認為不如攻擊韓王國(首都新鄭)。」嬴駟問他的理由,張儀說:「我們的大戰略是:跟魏王國(首都大梁〔河南省開封市〕)和楚王國(首都郢都〔湖北省江綾縣〕)保持親善,而專門對付韓王國。大軍如果深入三川(伊水、洛水、黃河交匯處,即大洛陽地區),攻擊新城(河南省伊川縣)、宜陽(河南省宜陽縣西),推進到分裂的周王國邊境,搶到九鼎(夏、商、周三個王朝用以表示統治權威的一種寶物,鼎不過是古代用來煮飯的巨鍋),取得地閣和戶籍,然後把周王(四十二任慎靚王姬定)高高架空,號令天下,天下各國誰敢反抗?這是統一中國最偉大的事業。俗話說:『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而今,三川(大洛陽地區)和周王國,就是天下的『朝』『市』,大王不去奪取,卻涉足到蠻族部落間的內鬥,距離統一全國的偉大事業,可是遙遠得很。」司馬錯說:「不然,想要國家富有,必須先使領土廣闊。想要軍隊精良,必須先使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想要統一世界,必須繼續不斷為國家和人民謀取福利。這三項如果做到,偉大的功業,不召自來。現在,秦王國土地既小,人民又窮,我的意思是,先從容易的地方開始。像蜀國,不過西南地區一個部落,恰恰出現姒履癸(桀)、子受辛(紂)之流的混蛋酋長。我們攻擊它,好像是豺狼攻擊一群綿羊。佔領他們的土地,正好開拓我們的領土。奪取他們的財產,正好富足我們的人民。不必經過大的殺傷,他們就會屈服。消滅一個國家,全世界不認為那是殘暴侵略。取得四海之內最大的利益,全世界不認為我們貪心無厭。這次軍事行動,無論名義和實質,都是堂堂的仁義之師,顯示我們除暴安良的美德。如果進攻韓王國,挾持仍擁有『天子』名義的周王(四十二任慎靚王姬定),那將是被人詬病的罪行,而未必有實質上的利益。冒『不義』的惡名,而攻擊天下都不願別人攻擊的小國,我們將面對不能控制的危機。原因很簡單,周王國的國王,幾乎跟各國皇家都有姻親關係,跟齊王國(首都臨淄)、韓王國之間,更是親密。周王國自知將失去傳國之寶的九鼎,韓王國自知要喪失三川(大洛陽地區),兩國勢將動員全部力量,聯合抵抗。還會向齊王國和趙國(首府邯鄲)求援,向楚王國和魏王國求和。弄得急了,周王國把九鼎送給楚王國,韓王國把三川割給魏王國。大王啊,你用什麼方法阻止?這正是我所說的不能控制的危機。所以說,攻擊韓王國,不如攻擊蜀國。」嬴駟採納司馬錯的意見,出兵南下。歷時十月,完全征服,把被稱為「蜀王」的酋長,改封侯爵,派陳庄任他的宰相。蜀國既歸屬於秦王國,秦王國更為強盛,財富凌駕各國,也更輕視各國。

2、蘇秦既死,蘇秦的老弟蘇代、蘇厲,也以推銷謀略,受到各國的尊敬。燕王國(首都薊城〔北京市〕)宰相子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