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國時代 公元前四世紀 四〇年代(前三六〇—前三五一年)

周顯王九年  魏惠王十一年  魯共公十七年  韓懿侯十一年  秦孝公二年  趙成侯十五年  宋剔成十年  燕文公二年  楚宣王十年  衛成侯二年  齊桓公十八年

本年無記載。

周顯王十年  魏惠王十二年  魯共公十八年  韓懿侯十二年  秦孝公三年  趙成侯十六年  宋剔成十一年  燕文公三年  楚宣王十一年  衛成侯三年  齊桓公十九年

1、秦國(首府櫟陽〔陝西省臨潼縣〕)公孫鞅既獲得國君(二十五任孝公)嬴渠梁的絕對信任,準備大刀闊斧變法革新,在意料中的,立即受到既得利益的貴族們的反對。公孫鞅對嬴渠梁說:「就普通人而言,面對一項重要突破,開始時他不可能會熱心投入。可是等到豐富的成果呈現出來,他一定歡天喜地。真正有高貴品格的人,絕不隨波逐流,建立不世功業的人,也絕不去徵求每一個人的意見。所以,聖人們認為,只要可以使國家獲益,不一定要遵守傳統。」高級官員甘龍表示異議說:「恐怕不見得,遵循傳統的風俗習慣,依照傳統的法令規章,處理國事,官員們可以勝任愉快,人民也不致騷動。」公孫鞅說:「普通人習慣於他們所習慣的那種生活方式,而專家學者們的見解,又往往局限於他自己專業的那個狹小的知識領域。這兩種人,教他們在他們的位置上,遵照規定,處理刻板事務,是上等人選。但不能跟他們討論大計方針、政綱政策。智慧的人指出方向,平凡的人實踐執行。賢明的人變法改革,庸碌的人牢牢抱住現狀,死也不放。」嬴渠梁毅然說:「我聽你的。」授給公孫鞅第十一級官左庶長。(秦國官階共二十級:最高一級「徹侯」、二級「關內侯」、三級「大庶長」、四級「駟車庶長」、五級「大上造〔大良造〕」、六級「少上造」、七級「右更」、八級「中更」、九級「左更」、十級「右庶長」、十一級「左庶長」、十二級「五大夫」、十三級「公乘」、十四級「公大夫"、十五級「官大夫」、十六級「大夫」、十七級「不更」、十八級「簪裊」、十九級「上造」、最低二十級「公士」。自三級「大庶長」到十一級「左庶長」比九部部長。十二級「五大夫」到十六級「大夫」都是軍中文職人員。十七級「不更」到最低二十級「公士」,都是士卒。)

公孫鞅變法內容是:組織民眾,十家編成一組,互相監督,一家有罪,九家連坐。鼓勵告密,檢舉犯罪的告密者,跟疆場上殺敵,同一功勛。知情不報或掩護犯罪的,跟陣前降敵者同一處罰。建立軍功的,依照等級,接受上賞。不訴諸政府而自相鬥毆的,按情節輕重處分。在自己專業的崗位上,努力工作,農夫農婦,從事耕種紡織,而有超額生產的,免除他們的賦稅。從事蠅頭小利的商人工匠,因懶惰而陷於貧窮的,全家沒收,男當奴隸、女當婢僕。皇親國戚,如果不在戰場上獻身,一律排除於皇親國戚之外。爵位官級,有一定的高下尊卑和一定的升遷順序,分配給跟身份相當的田莊、奴僕婢女和衣服器物。對國家有功勛的,賜給他榮耀。沒有功勛的富有人家,即令錢再多,也沒有光彩。

公孫鞅考慮到變法命令頒布之後,人民不相信它是真的,可能無法推行。於是,在首府櫟陽(陝西省臨潼縣)南門,豎立一根三丈長的木杆,宣稱:誰要把它移置到北門,就給他二百四十兩黃金(十金)的報酬。對這項告示,大家感覺到荒唐得離譜,所以沒有人去碰它。公孫鞅接著增加賞額:「給他一千二百兩。」有個傢伙想,反正沒有什麼損失,就把它從南門拿到北門。公孫鞅真的立刻付給他一千二百兩。於是,下令變法。

變法開始後一年有餘,秦國各地人民紛紛前往首府櫟陽(陝西省臨潼縣),向政府控訴新法弊端的數以千計。正在民怨沸騰、輿論嘩然時,太子嬴駟觸犯新法,這是變法成敗的關鍵,也是秦國興衰的關鍵,全國人都屏聲靜息,嚴密注視公孫鞅的反應。公孫鞅態度堅決,說:「法令所以喪失尊嚴,主要的是高階層權勢人物破壞它。太子是王儲,也是國君的合法繼承人,不能使他接受刑罰,但那些有責任教導太子應當守法的人,必須承擔責任。」於是逮捕太子的師傅嬴虔,割去鼻子(劓刑);又逮捕皇家教師公孫賈,在臉上刺字(黥刑)。雷霆般的措施,使全國震懾。第二天開始,秦國人立刻守法唯謹,再沒有人敢憑藉財富或權勢,行險僥倖。十年之間,秦國一躍而成為強盛的國家,路上沒有小偷,山上沒有強盜,不小心遺失了東西,也沒有人去撿。人民勇於從軍作戰,不再自相械鬥。村落城鎮,一派清平。當初攻擊變法的一些人,轉過來讚揚變法。公孫鞅說:「他們正是亂法小民。」全都放逐到荒遠邊陲。從此,秦國人民沒有人敢再議論法令的是非。

司馬光曰:

威信,是君王最大的法寶。對國家而言,不能喪失人民,而對人民,不能喪失威信。沒有威信,就不能驅使人民,沒有人民,就不能保衛國家。從前,君王不欺騙世界,霸主不欺騙鄰國。高貴的當權人物,不欺騙人民。優秀的子弟,不欺騙親屬。而蠢才的作為,卻恰恰相反。欺騙鄰國、欺騙人民,甚至欺騙他的兄弟、欺騙他的爹娘。在上位的不信任他的部下,做部下的不信任他的長官,上下疑懼,終於一敗塗地。所得的一點小利,不能醫療創傷;所獲的一點好處,不能彌補損失,使人痛心。歷史上,齊國國君(十六任桓公)姜小白,不反悔跟曹沫的盟約。(齊國攻擊魯國〔首府曲阜·山東省曲阜市〕,魯國求和,兩國國君在柯邑〔山東省陽谷縣東〕舉行高階層會議,魯國大將曹沫,向姜小白突襲,用匕首強迫姜小白退還齊國侵略魯國的土地,在威脅之下,姜小白許諾。)晉國國君(二十四任文公)姬重耳,不貪圖原城(河南省濟源市西北)的土地。(姬重耳圍攻原城,下令說:「三天攻不下,即行撤退。」三天不能攻破,姬重耳班師,情報說:「原城人就要投降了。」參謀人員建議:「我們應駐軍待變。」姬重耳說:「雖得到原城,卻失去信譽,對我們的傷害更大。」等大軍撤退十五千米時,原城宣布投降)。魏國國君(一任文侯)魏斯,不改變跟農林部長(虞人)的約會(魏斯事,參考前四〇三年),嬴渠梁不吝嗇移動一根木棍的獎賞。這四位君主,他們做事的方法,雖不像儒家學派政治家那麼純潔,而公孫鞅尤其刻薄。然而,那是一個大混亂時代,為了目的,不得不選擇詐術,但仍要建立威信,才能團結人心,何況治理一派昇平、大一統的中國?

2、韓國(首府新鄭〔河南省新鄭縣〕)國君(五任懿侯)韓若山逝世,子昭侯(名不詳)繼位(六任)。

3、*齊國(首府臨淄)國君(三任)桓公田午逝世,子田因齊繼位(四任)。

周顯王十一年  魏惠王十三年  魯共公十九年  韓昭侯元年  秦孝公四年  趙成侯十七年  宋剔成十二年  燕文公四年  楚宣王十二年  衛成侯四年  齊威王元年

1、秦國(首府櫟陽〔陝西省臨潼縣〕)在西山(熊耳山以西)地區,擊敗韓國軍隊。(黃河以西,陝西省東部,稱「河西」。河南省宜陽縣境有熊耳山,熊耳山以西,稱「西山」,正是韓國領土。)

周顯王十二年  魏惠王十四年  魯共公二十年  韓昭侯二年  秦孝公五年  趙成侯十八年  宋剔成十三年  燕文公五年  楚宣王十三年  衛成侯五年  齊威王二年

1、魏國(首府安邑〔山西省夏縣〕)跟韓國(首府新鄭〔河南省新鄭縣〕)在鄗城(河北省柏鄉縣北)舉行高階層會議。

周顯王十三年  魏惠王十五年  魯共公二十一年  韓昭侯三年  秦孝公六年  趙成侯十九年  宋剔成十四年  燕文公六年  楚宣王十四年  衛成侯六年  齊威王三年

1、趙國(首府邯鄲〔河北省邯鄲市〕)、燕國(首府薊城〔北京市〕)在阿邑(山東省東阿縣)舉行高階層會議。

2、趙國、齊國(首府臨淄〔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鎮〕)、宋國(首府睢陽〔河南省商丘縣〕)在平陸(山東省汶上縣西北)舉行高階層會議。

周顯王十四年  魏惠王十六年  魯共公二十二年  韓昭侯四年  秦孝公七年  趙成侯二十年  宋剔成十五年  燕文公七年  楚宣王十五年  衛成侯七年  齊威王四年

1、齊國(首府臨淄〔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鎮〕)國君(四任)田因齊、魏國(首府安邑〔山西省夏縣〕)國君(三任)魏罃,在邊界打獵。魏罃問說:「你們齊國有些什麼國寶?」田因齊故意說:「沒有。」魏罃說:「那太糟了,我的國家雖然很小,可是,還有十顆直徑一寸以上、光澤奪目,可以照亮十二輛車子的珍珠。齊國是一個大國,難道真的沒有一樣?」田因齊說:「我對『國寶』的定義,跟你對『國寶』的定義,有一點不同。在齊國政府高級官員中,有位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