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第七次東征

「……法蘭克人的國王率領著強大的軍隊一路向前……在他們面前,大地都忍不住顫抖……」

——敘利亞編年史作者巴爾·赫布雷斯

穆斯林的內鬥一次又一次地讓十字軍國家免於徹底覆滅。他們趕走異教徒的緊迫性如今已經大大降低,因為基督徒如今在巴勒斯坦只能苟延殘喘。比起終結十字軍國家僅存的一點勢力,開羅的蘇丹更願意去征服大馬士革。

耶路撒冷的命運,就是穆斯林對聖戰漫不經心的最佳體現。1239年,和約一過期,老蘇丹卡米勒的軍隊就佔領了耶路撒冷,並於第二年攻破了大馬士革。但他很快就逝世了。在隨後的內戰中,耶路撒冷又被還給了基督徒,以換取軍事支持。然而,基督徒想要真正控制城市,則是在痴人說夢。對伊斯蘭教的領導者而言,聖城只是一個美觀而價值不大的小玩意,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意饋贈。

1244年,這一點得到了確切的證實。埃及將領拜巴爾決定再一次奪走耶路撒冷。他率領的部隊是埃及軍隊的骨幹力量,名為馬穆魯克,士兵之前都是奴隸。在打垮了前來阻止的十字軍後,拜巴爾趾高氣揚地走進了城裡。沒有離開的成年男子都被殺害,女性和兒童都被充作奴隸,城中包括聖墓教堂在內的所有教堂都遭到了焚燒。十字軍國家的領土只剩下海岸邊的狹長地帶,即使這一點也是穆斯林鄰居一時興起才留下的。

十字軍國家傾頹的狀況引發了歐洲人的絕望吶喊,和以往一樣,這些聲音雖然虔誠,卻很空洞。腓特烈二世曾表示要發動東征,但沒有人再相信他,而且他正在與教廷軍隊激斗,並第二次被逐出教會。 教皇英諾森四世也宣布要召集十字軍,不過他的目標是腓特烈二世,要推翻這位真正的信仰之敵。

在這樣悲觀厭戰和政治陷害的氛圍中,甚至連教皇都無心捍衛聖地。但就在此時,法國國王突然站了出來,希望重現十字軍的榮光。路易九世與腓特烈二世截然相反。這位年輕的國王待人真誠、信仰堅定,以無可指摘的正直而著稱,甚至連敵人也承認這一點。他在逝世後不到30年就被尊稱為「聖路易」,也是唯一被追封為聖徒的法國君主。他比「獅心王」理查更為嚴肅認真,且同樣富有騎士精神。他相信,解放耶路撒冷是表達虔誠的最佳途徑。在前幾代國王——尤其是腓力二世——的經營之下,法國發展成了歐洲最為富裕、穩定、強大的國家之一。把這些資源用於事奉耶穌基督,再合適不過了。

路易九世的熱情毋庸置疑。耶路撒冷陷落後,歐洲的其他君主都各找借口推辭,但路易儘管身患重病,卻在當年就宣誓發動東征。害怕的母后懇請教皇解除其誓言,認為她兒子只是病得糊塗了,但路易康復之後又重申了自己的想法。

雖然路易迫切希望出征,卻並不輕率冒進。這是一項神聖的使命,是他作為國王的最高職責,不能抱有任何僥倖的想法。他一絲不苟地訂立計畫,展現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組織能力。籌備花了3年時間,直到1248年8月25日,路易九世方才踏上征途。不過他帶領的大軍是歷代十字軍中效率最高、補給最完備的一支。

出乎意料的是,路易九世選擇了埃及作為目標。他仔細研究了第五次十字軍東征,認為從戰略上看,先迫使開羅屈服,再進軍耶路撒冷的計畫行之有效。第五次東征的領導者出現了決策失誤,士兵多數時候都在枯坐乾等,即便如此都差點成功。而他不會犯下那些錯誤。

由於適合作戰的季節很快就要過去,十字軍在塞普勒斯過了冬。與此同時,路易九世忙於搜集有關埃及政局的信息。傳來的消息令他大受鼓舞。卡米勒的王朝正在崩潰,馬穆魯克很快就要佔據上風。如今是利用爭端來進軍的大好時機。

在塞普勒斯過冬的缺點,就是讓埃及蘇丹有了足夠的準備時間。十字軍抵達杜姆亞特時,發現穆斯林軍隊已經等候多時。他們不得不在齊腰深的水中下船,頂著猛烈的進攻沖向海灘。路易九世的表現相當英勇,在部下的簇擁下強行登陸了沙地。

十字軍建立灘頭陣地之後,對方很快就放棄了抵抗。埃及人的突擊被法國人的長矛打退,反而衝撞了自己的主力部隊。不到幾分鐘時間,穆斯林就亂成一團,四散奔逃,讓杜姆亞特自行面對接下來的命運。

路易九世立刻下令圍城。他預計這是場持久戰。杜姆亞特的守軍在第五次東征中堅持了超過5個月,這一次肯定做了更加充分的準備。不過當他派出斥候探察情況時,發現城市已經空無一人。31年前那場圍城的可怕經歷幫了路易大忙,市民和守軍這次一起逃跑了。

這次意料之外的成功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遠征開戰的第一天,十字軍就已經走到了前人開闢的道路的盡頭,除了知道要避免重蹈第五次東征的覆轍之外,對未來毫無頭緒。路易九世的顧問們在未來的戰略方針上出現了很大分歧。東征的最終目標是奪回耶路撒冷,那他們應該在埃及待多久?佔領埃及就意味著東征的結束,還是說應該把它當作獲取更大利益的籌碼?換句話說,他們是應該長驅直入進軍開羅,顛覆穆斯林在埃及的政權,還是應該不斷施加壓力,直到蘇丹交出耶路撒冷?前一種方案可能會重蹈佩拉吉烏斯在第五次東征中的覆轍,但後一種方案也可能讓基督徒喪失長期穩定統治耶路撒冷的機會。

路易進行了激烈的思想鬥爭。由於他掌控了制海權,可以一直守住杜姆亞特,缺乏勇氣的蘇丹遲早都會把耶路撒冷奉上。但他不能忽視十字軍國家需要的長期穩定。單純奪回耶路撒冷,卻無法確保其未來的安全,那與腓特烈二世的做法沒什麼兩樣。必須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在幾個月的規劃之後,路易謹慎地開始向南進軍,與此同時確保了自己的補給線。他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抵達了曼蘇拉,並在佩拉吉烏斯30年前選擇的那個地點再次紮營。

彷彿是失敗十字軍的冤魂作祟,噩夢般的劇本又一次上演。尼羅河泛濫了。法國人試圖建造長堤,卻被穆斯林士兵不斷破壞。看來這次大有前途的東征又要以失敗告終了。不過幸運的是,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圖瓦的羅貝爾在一名當地人的幫助下,找到了可以涉水而過的地區。他沒顧上與路易協商,就帶著數百名騎士成功渡河上岸,突襲了穆斯林的營地,殺了個對方措手不及。

這場大勝讓羅貝爾沖昏了頭腦。曼蘇拉是前往開羅的唯一阻礙,十字軍只有拿下這裡,才能繼續進軍。而他已經拯救了大軍一次,現在希望把握機會進一步提高聲譽。因此,羅貝爾沒有等待大部隊過河,而是徑自闖進了城裡,試圖獨立攻佔城市。但幾分鐘之後,他和絕大多數部下都被殲滅於狹窄的街道中。十字軍損失了最具經驗的一部分騎士。

路易沒有時間悲傷。他一渡過尼羅河,就遭遇了穆斯林的大軍。在長達12小時的激烈交鋒中,雙方都死傷慘重。十字軍最終佔據了上風,但剩餘軍力已經不足以壓制曼蘇拉,更不用說進攻開羅了。

在國王痛苦地籌劃未來時,新任蘇丹正忙著設置陷阱。只要十字軍可以一直通過尼羅河獲取補給,就始終是個巨大的威脅。所以他想出了一個獨特的辦法:他在開羅建造了一支艦隊,然後把船全部拆卸,用駱駝繞過十字軍運走部件,再重新組裝起來下水,最後截斷路易九世與杜姆亞特的聯繫。

路易九世做了周密的籌劃,最後卻陷入了與第五次東征一樣的困境,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他堅持了3個月,即使軍隊受到飢餓與疾病的困擾也拒絕放棄,但東征的失敗已是毫無疑問。到了1150年3月,他終於下令撤退。病患和傷者登上了船隻,試圖衝破穆斯林的阻擋,大軍則向北經由陸路回程。

儘管路易病得很嚴重,但卻拒絕乘船。他的職責是帶領軍隊,不願意拋棄手下不顧。事實證明,這個選擇很明智,因為只有一艘船突破了對面的防線。大部分人都遭到屠殺,那些有望康復的則被放到奴隸市場售賣。

路易九世的病情僅有輕微的好轉。緩慢向北行軍的部隊不斷受到尾隨的穆斯林大軍騷擾。很顯然,食物告罄且無法獲得補給的他們已經到了窮途末路。前往杜姆亞特的路途還沒走到一半,國王就意識到他們再也無法前進了。繼續抵抗,只是在不可避免的投降來臨之前徒增傷亡。為了保全剩餘部下的性命,路易九世請求投降。

令他驚駭的是,蘇丹立刻下令殺死了那些付不起贖金的人。病患和傷者也同樣被害,剩下的人則被關了起來。隨後,蘇丹提出了他的要求。十字軍需要立刻撤出埃及,支付巨額的損害賠償,才能獲得贖身的資格。路易九世將繼續作為人質,直到蘇丹至少獲得一半賠償為止。

命運有時顯得尤其殘酷。路易接受條約後不久,就目睹了醞釀已久的馬穆魯克叛亂,他們推翻了蘇丹的統治。如果路易能在杜姆亞特多待幾個月,或是晚一點進攻曼蘇拉,埃及就毫無抵抗之力了。而現在,他的處境更加惡劣。開羅的新主人沒興趣與異教徒簽訂協議,打算把他們全部充作奴隸。

最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