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暴風前夕

「同年……東邊的土耳其人中實力最強的是一個名叫贊吉的惡毒男子。」

——提爾的威廉

無論之前有什麼過錯,富爾克至少是一個合格的國王。他面對的首要問題就是管理安條克。博希蒙德二世在前一年與土耳其的戰鬥中身亡,安條克公國從此沒有了首領。作為耶路撒冷國王,富爾克有權成為這個北邊國家的攝政,但是他明智地拒絕了。安條克對於十字軍國家的重要性過高,不宜由耶路撒冷的國王來統治,而需要由某個統治者一心一意地管理。博希蒙德二世留下了一個9歲的女兒,所以富爾克指派了一個30多歲的新來貴族與她成婚。這個貴族名叫普瓦捷的雷蒙德,他會很快讓十字軍國家陷入混亂。

穩固北方之後,富爾克轉向南部海岸的最後一個主要威脅。阿斯卡隆的堡壘仍然由法蒂瑪王朝控制,由於它在海岸的卓越位置,這裡可以隨意登陸軍隊實施劫掠。王國放任這個安全漏洞——更不要說它對商業貿易的長期破壞——已經太久時間了。

不幸的是,富爾克沒有足夠的軍隊,無法迅速攻破城堡,而圍困則更不現實。儘管耶路撒冷王國海岸線綿長,但它缺少艦隊,因此無力阻止物資或增援抵達阿斯卡隆。然而,富爾克是個有耐心的人。如果不能從海上阻止對手,那他可以退而求其次。十字軍在阿斯卡隆的陸路上建了一系列堡壘,使得想進出這裡變得幾乎不可能。法蒂瑪王朝原本可以把軍隊派到耶路撒冷王國的中心地帶,但在一系列城堡壘的守衛下,他們也只能困在城中。

最後為了防備守軍突襲,富爾克把大部分城堡轉交給了醫院騎士團,如此一來,就能把十字軍調去做其他事了。阿斯卡隆如今已經被孤立,需要埃及不斷運送物資才能維持運轉。它就像一個緩慢腐爛的水果一樣,陷落只是時間問題了。

富爾克能想到這麼一個辦法,實在是王國之幸,因為其他地方正迫切地需要軍隊。阿勒頗傳來了令人沮喪的消息。贊吉的長老和信眾們正在鼓動人們發動新的聖戰,把十字軍全部趕下海。他們號召所有虔誠的穆斯林放下私怨,對異教徒發動戰爭。無論是欺騙、刺殺還是正面應戰,為了勝利,只要必要,什麼手段都可以採用。所有穆斯林要統一戰線,直到最後一個基督教的入侵者屈膝跪下。

對贊吉而言,這種宣揚很大程度上是政治上的故作姿態。征服阿勒頗和摩蘇爾,已經讓他成了近東最強大的穆斯林領袖。但競爭對手近在咫尺,尤其是大馬士革的埃米爾。如果贊吉可以把那座城市納入掌控,實力就將遠超卡布卡的巔峰時期。他試圖把自己打造成信仰的捍衛者,為霸權做好準備。只有整個伊斯蘭教世界在他的統治下聯合起來,他才會去完成消滅基督徒的艱巨任務。

對十字軍而言幸運的是,大馬士革比贊吉預計的更難攻打。多次圍攻之下,城市依然矗立,這無疑有損於贊吉的聲望。不過到了1137年,大馬士革已經岌岌可危,守軍的戰鬥力明顯下降,而贊吉的又一批大軍已經開始了整備工作。此時,拜占庭恰到好處地入侵了阿勒頗,推遲了贊吉勢在必得的進攻。得此喘息之機,絕望的埃米爾派出了信使,向富爾克乞求援助。

這次請求和富爾克的回應,標誌著十字軍國家出現了一個重大轉變。到此刻為止,第一代十字軍已經死去很久了。他們的兒子和孫子在東方長大,變得很不一樣。在十字軍國家的城市裡,民族和宗教混雜,西方人永遠是少數。歐洲的風俗和習慣已經與當地的傳統雜糅在一起,或是漸漸為人們所淡忘。這些人只知道他們住在一個充滿不確定的地方。正如一位編年史作者所寫:「我們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出生之地……」當他們去歐洲旅行時,會發現儘管自身的血緣和頭銜無可挑剔,但他們對西方人而言過於東方了,而對東方人而言卻過於西方了。

那些在十字軍國家成長起來的人會無望地發現四面都是人數遠超己方的敵人。他們得出的結論和拜占庭人一樣。穆斯林是永遠的鄰居,最好的策略就是讓他們永遠保持不和,一旦他們統一起來,所有的生存希望就要破滅了。因此,收到大馬士革埃米爾的求救信後,富爾克的許多顧問都力促他伸出援手。

那些剛剛從歐洲過來的人對此類想法充滿了厭惡。新來的移民和當地長大的人,在外交觀點上存在著巨大的鴻溝。發動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是為了從偷走聖地的伊斯蘭教政權那裡奪回它,而不是為了和穆斯林做交易。這些人是反對基督的,從小亞細亞到西班牙的基督教領土還被他們的軍隊佔領著。這樣的敵人需要與之奮力作戰,直到他們被徹底打敗為止。十字軍的國王率軍幫大馬士革的穆斯林首領守城,實在是太過分了,那可是聖保羅成為基督徒的城市。

但富爾克很清楚王國當下的實力,明智地選擇了馳援大馬士革。由於富爾克反應很快,美索不達米亞的起義又分散了贊吉的注意力,這次戰役很成功。不過,儘管十字軍國家的當地人和他們藉以補充人口的歐洲新來者之間分歧越來越大,但伊斯蘭世界的分歧卻在逐漸彌合。

到1137年,幾乎已經沒有什麼可以阻礙贊吉的統治了。內部的不和已經暫時被壓下,叛亂的領袖都遭到誅滅,順從的人都各安其位。甚至連大馬士革都被順利地中立化,這裡發生了宮廷政變,成立的臨時政權對阿勒頗更加友好。如今,十字軍國家已經沒有了可以依賴的盟友,也沒有了可供賄賂的搗亂領主。贊吉已經開始籌劃大規模的進攻,要把這些異教徒趕出中東了。

贊吉的目標是敘利亞北部的十字軍要塞巴阿鄰(Baarin)。如果他能控制這裡,就能阻止十字軍的擴張,破壞十字軍國家南北方的通信。富爾克國王別無選擇,只能防守。兩軍在6月一個悶熱的下午展開了交鋒,結局十分慘烈。耶路撒冷王國的軍隊幾乎被全部消滅,富爾克差點被俘虜。在要塞無條件投降,且有流言稱十字軍援軍正在趕來的情況下,贊吉才放倖存者安全離開。

撤退的守軍運氣不錯,因為贊吉並不總是這麼仁慈。當年早些時候,在位於現今黎巴嫩的一個城堡,守軍在贊吉答應保全他們性命的情況下投降了。在向《古蘭經》發誓會放守軍離開之後,贊吉收繳了守軍的武器,活剝了首領,弔死了剩下的人。

無論保全性命的十字軍有多麼慶幸,也掩蓋不了經此一役,耶路撒冷王國再也無力進攻的事實。在剩下的統治時間裡,富爾克把重心放在了重整軍隊上,但他原來的勁頭已經不復存在。北方的貴族們又開始了爭吵,而富爾克儘管還不到50歲,卻沒有了約束他們的精神。接下來幾年中,他試圖讓自己重新恢複活力。1143年,妻子梅麗桑德建議去阿卡度假,欣賞美麗的鄉間景色。打獵時,國王的侍從驚起了一隻兔子,富爾克騎馬去追。突然,馬失前蹄,把富爾克和背後的包都掀了下來。國王率先著地,隨後沉重的馬鞍狠狠砸到了他的頭上,以致「他的腦漿從耳朵和鼻孔中湧出」。昏迷3天後,富爾克撒手人寰。

富爾克之死,讓王國的控制權落到了妻子梅麗桑德和13歲的兒子鮑德溫三世手上。儘管女王聰明而有能力,但王權的影響力已經衰退到了危險的地步。在十字軍國家中,耶路撒冷王國的地位已經不再那麼超然。富爾克統治的最後幾年裡,其他幾個國家只是理論上還以耶路撒冷王國為尊。現在掌權的變成了女人和小孩,北方的貴族們幾乎不可能再服從命令了。

遠在阿勒頗的贊吉等的就是這個機會。他一直關注著十字軍國家的分歧,也很清楚十字軍從來沒有像此刻這麼脆弱。他正式發出了聖戰的號召,埃米爾們在壓力之下紛紛派出了自己的部隊,大軍開始向東北方向挺進。

贊吉這個目標是精心選擇的。埃德薩伯國一直是十字軍國家中最脆弱的一環。這裡地處十字軍國家的最東部,領土的三面都被充滿敵意的穆斯林環繞。對贊吉來說更妙的是,埃德薩的領主約瑟林二世是一個自負而頑固的人,近來與唯一的基督教鄰居安條克公國的普瓦捷的雷蒙德產生了激烈的矛盾。由於安條克公國明顯強於埃德薩伯國,所以雷蒙德強迫約瑟林臣服於他。約瑟林二世決不容忍這種侮辱。兩人在任何事務上都要互相干涉。安條克需要新的牧首,約瑟林就去支持另一個候選人;雷蒙德去進攻當地的一個埃米爾,約瑟林就與那個埃米爾簽訂了停戰協約。

這兩人的合作是災難性的。1144年晚秋,約瑟林帶著大部分軍隊離開了埃德薩,去支持他新拉攏的穆斯林盟友。出發不久,上氣不接下氣的信使就找到了他,告訴他伊斯蘭教的大軍正在攻城。贊吉選擇了一個完美的入侵時機。

為了避免自己的有生力量被全部消滅,約瑟林沒有冒險回援,而是讓主教堅守城市,自己驚慌地向安條克求援。難以置信的是,雷蒙德拒絕幫忙。他為什麼要幫助一個甚至連口頭上都從未表達過一點兒敬意的封臣?在他看來,約瑟林只是在坐享其成罷了。這種令人震驚的狹隘決定了埃德薩的命運。約瑟林隨後向耶路撒冷的梅麗桑德女王求援,但她離得太遠了。等到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