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金色的耶路撒冷

長夜之後,終見光明。

如果說前往安條克的征途殘酷無情,那從安條克到耶路撒冷的路程就相當舒適了。敘利亞滿是渴望獨立的土耳其埃米爾,他們對阻擋入侵的軍隊沒有什麼興趣,反而願意給十字軍付錢以免被攻擊,甚至還為十字軍南下提供協助。

東征者就這樣好整以暇地穿過了敘利亞西部,沿途收穫了大量金錢和補給。最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當地某個埃米爾自恃堡壘堅固,拒絕向十字軍臣服。儘管大部分親王只想繼續前進,但當上了總司令的雷蒙德信心滿滿,他認為堡壘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不能讓它留在後方。此時彼得·巴塞洛繆又出現了,他聲稱聖安德魯、聖彼得和耶穌基督同時顯聖,要求人們聽從雷蒙德的指示。

彼得的權威性已經不復當初了。這一次,有些貴族公開提出了質疑,並引發了激烈的辯論,有人明確懷疑聖槍的真實與否。彼得見狀失去了理智,他憤怒地要求讓火焰證明自己的身份。耶穌受難日當天,人們點燃了兩大堆原木,圍成一團,只留了一條狹窄的通路。彼得身著皈依者的白色服裝,高高舉起聖槍,躍入了火焰之中。然而一秒之後,他站了起來,全身被嚴重燒傷。要不是某個旁觀者抓住了他的束腰,把他拉了出來,他就要當場倒斃在火焰之中。接下來的12天里,他痛苦地哀號,最終死於傷口感染。

幾周後,法蒂瑪王朝哈里發 的信使轉移了軍隊的注意力。他誤判了十字軍的動機,提議雙方聯合起來對付土耳其人。十字軍忽略了提議,並於5月底進入了法蒂瑪王朝的領土。

出現在聖地的東征者嚇壞了哈里發,卻讓當地的基督徒歡欣鼓舞。軍隊抵達村莊以馬忤斯(Emmaus)時,伯利恆的代表懇請他們幫助居民擺脫伊斯蘭教的控制。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還留在軍中,他立刻派了一小支部隊攻佔了那裡。

伯利恆的居民列隊歡迎興高采烈的十字軍,並把他們引到附近的教堂,在那裡舉行了一場感恩彌撒。耶穌基督的誕生地重新回到了基督徒手中,這讓十字軍堅信,下一個就是耶路撒冷了。當夜的月食彷彿進一步證實了他們的推測,彷彿伊斯蘭教的新月很快就要黯淡無光了。

第二天上午,十字軍登上了他們稱為「喜悅之山」(mount of joy)的山丘,看到了他們一年多來長途跋涉的目的地。熱浪之中,耶路撒冷長長的城牆清晰可見。

許多十字軍戰士只看了聖城一眼,就被淚水模糊了視線。他們經受住了種種極端環境的考驗,跨越酷熱的沙漠,橫穿積雪的隘口,一路跋涉3 000英里(約合4 828千米)。面對嚴重的飢餓和水荒,他們通過喝尿和飲血挺了過來。疾病讓他們虛弱,敵人讓他們疲倦,內鬥讓他們煩擾,但他們的信念不曾磨滅。如今,只剩下最後的難關了——攻克這座城池。

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和之前的安條克一樣,耶路撒冷太大了,十字軍剩下的部隊無法完全包圍它,而且圍城的時間也不夠了,法蒂瑪王朝正在集結增援部隊。城市的管理者不僅儲備了充足的食物,還吸取了安條克的教訓,把基督徒全部驅逐出城 。這次沒有變節者幫十字軍打開城門了。最後,守軍還趕走了所有的牛羊,在城外的絕大部分水井裡下了毒,十字軍不得不從17英里(約合27千米)外的約旦河運水。唯一可行的選擇就是速戰速決佔領城市。

不幸的是,他們的第一次攻勢被輕而易舉地化解了。十字軍缺乏真正的攻城工具,而哈德良皇帝在公元2世紀建造的城牆太厚重了,單靠突擊無法攻破。這次失敗是苦澀的,因為在前一天,橄欖山(Mount of Olives)上的一位老隱士告訴他們,只要信念夠強,他們將攻無不克。現在看起來,支撐他們一路來到這裡的信念還不夠。

然而奇蹟又一次拯救了他們。6艘英格蘭和義大利的船隻忽然出現在了附近一個荒廢的港口,上面有食物和建造攻城工具所必需的鐵質零件。穆斯林迅速派了艦隊去封鎖港口,但十字軍已經把物資全部搬走了,營地里一片歡欣鼓舞。光禿禿的猶太山地(Judaean Hills)上沒什麼樹,建造器械的木材不足,於是十字軍又派出搜集隊去尋找各種材料。最後,坦克雷德在撒馬利亞(Samaria)找到了足夠的木材,士兵們又花了大半個月,把它們拉回了42英里(約合68千米)之外的耶路撒冷營地。

在炎熱的夏天,這項工作既沉悶又折磨。隨著6月漸漸過去,領導者的脾氣也逐漸火暴起來。把旗幟留在伯利恆聖誕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的坦克雷德堅稱城鎮和教堂都是他的。其他親王對此激烈反對,他們認為這樣的聖地不可能只為某一個人所有。

在耶路撒冷的控制權問題上,爭論更加激烈。親王們認為,他們當中的某一個人屆時應該成為國王,但這個人究竟是誰,顯然不可能達成共識。神職人員和軍隊則反對國王這個概念,因為沒有任何基督徒有權在王中之王生活過的城市加冕。

到了7月初,領導者的糾紛、持續不斷的危險和枯燥乏味的工作,讓很多人的鬥志消磨殆盡。終點就近在眼前,逃跑本是不可想像的,但現在又有士兵試圖沿著海岸尋找返回歐洲的船隻。情況實在糟糕,又需要神明的介入了。

7月6日,一名神父聲稱阿希馬爾的靈魂在夢裡找到了他。這位飽受尊敬的主教讓親王們停止爭吵,稱勝利觸手可及。按照主教的指引,他們需要齋戒,並赤足繞著耶路撒冷走一圈。如果懺悔之心足夠真誠,城市就將在9天之內陷落。於是親王們立刻下令全軍絕食3天。

7月8日星期五,城牆上的穆斯林守軍驚訝地發現十字軍組成單列縱隊,開始進軍了。神職人員捧著聖物,後面跟著親王、騎兵和步兵,最後是非戰鬥人員。 所有人都赤著腳,身著簡樸的朝聖者服裝,城牆上的大聲嘲笑也被他們刻意忽略。

繞城一周後,十字軍的領導者來到橄欖山,隱士彼得在這裡展開了一次慷慨激昂的佈道。他的演說天賦絲毫沒有因為連年遠征而減弱,與當年煽動法國農民時一樣令人熱血沸騰。所有的親王都深受感動,尤其是雷蒙德和坦克雷德,他們發誓要為了東征拋開成見,傾力合作。

之後的5天中,十字軍有條不紊地做著最後的準備。兩座強大的攻城塔開始了收尾工作,大量土塊被儘可能運到了靠近城牆的位置。7月14日,總攻開始了。

親王們一致決定,兩座攻城塔由雷蒙德和戈弗雷分別指揮。兩人各花了一天時間,試圖讓塔樓就位。雷蒙德的那座率先靠近,但守軍的激烈抵抗讓它無法搭上城牆。戈弗雷的那座在15日清晨搭上了城牆,但是士兵也無法前進一步。

現在雙方都開始了殊死一搏。十字軍的人數已經不足1.5萬,還不到當初抵達小亞細亞時的一半。為了推動攻城塔,騎士們不得不暴露在守軍的弓箭、落石和希臘火 之下。士兵傷亡慘重,戰死的人數高達四分之一。如果再不拿下城池,所有的希望就要破滅了。

7月15日中午,在戈弗雷的攻城塔上,兩位佛蘭德斯騎士成功翻越了耶路撒冷的壁壘。坦克雷德緊隨其後, 並在城頭殺出了一片空地。十字軍立刻架起了雲梯,騎士們奮勇爬了上來。穆斯林守軍有些猶豫,因為還有一些抵抗的時間,但隨後大門打開了,所有軍隊都湧進了城裡。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很難評價。可以肯定的是,城裡沒有什麼抵抗。雙方都知道征服者有權殺戮。但在中世紀,投降的人一般都能活下來,而抵抗的會被殺死。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軍隊當日便遵循了這一原則。接下來就是常見的野蠻場景:成年男子被推下城牆,砍掉頭顱,其他人則被亂箭射死,或是推進城裡隨處可見的大火之中。

一片混亂之中,指望有人維持秩序是不現實的。坦克雷德是第一個登上聖殿山的東征者。在他劫掠圓頂清真寺時,一些穆斯林倖存者躲在了附近的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避難。為了靠這群人勒索豐厚的贖金,諾曼人沒有加害他們,還把自己的旗幟給他們作為庇護的標誌。不過在狂熱的氣氛下,這沒有任何用處。第二天上午,一群東征者闖了進來,殺掉了所有人。

殺戮還在接下來的兩天里繼續,城中的貴重物品、建築和食物被陸續瓜分。屍體則隨處棄置。由於正是盛夏,屍體很快開始腐爛,整座城市瀰漫著濃重的屍臭味。基督徒為了誇大勝果,在記敘時借鑒了《聖經》的語言。隨軍的編年史作者阿吉萊爾的雷蒙德(Raymond of Aguilers)在描寫他前往聖殿山的景象時,便化用了《啟示錄》的描述:血從街上湧來,高到馬的嚼環。

雖然此舉完全違背了十字軍聲稱的基督教原則,但按照當時殘酷的標準,屠殺平民也是他們的慣例。身處異國,物資緊缺,人員不足,敵援將至,這樣的做法甚至稱得上一種理智的選擇。然而,儘管關於暴行有許多駭人聽聞的說法,有一些還出自十字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