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遠征

「如果他們打算今天開戰,就像男人一樣過來吧!」

——博希蒙德

匯聚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東邊的十字軍呈現出了一種有趣的情況。中世紀的軍隊數量很難計算,不過當時可能有3萬名步兵、5 000名騎兵以及相當數量的非戰鬥人員。比起隱士彼得行動遲緩的平民部隊,他們顯得更有條理,不過在紮營的時候,帳篷依舊是散亂地簇擁在自己的貴族或是小領主周圍。只有拜占庭的隊伍秩序井然,這是阿歷克塞派出的分遣隊,由一位名為塔第吉歐斯的將軍率領,配有顧問,還隨軍攜帶了羅馬人多個世紀以來慣用的大型攻城車。

儘管籌備混亂,領導者各有心思,帝國軍和十字軍的利益也存在衝突,但大家對於接下來要做什麼仍有共識。如果想抵達耶路撒冷,就必須掃清道路通過小亞細亞,這意味著首先要攻破尼西亞。

尼西亞作為羅姆蘇丹國的首都,坐落於普羅戚提斯(Propontis) 附近的小湖旁,這裡是軍事要衝,守衛森嚴。從公元4世紀開始,它就是一座重要的城市,長達4英里(約合6千米)的城牆一直受到拜占庭人和之后土耳其人的精心維護。儘管它位於湖邊,在沒有海軍的情況下不可能真正包圍,但把它留給敵人也不可取。深入的十字軍很容易被切斷後路,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1097年夏初,十字軍拔營起程,向尼西亞前進。一路上,到處可以看到農民十字軍的可怕屍體,慘白的骸骨提醒著他們即將面對的風險和失敗的代價。因此,他們決定穩紮穩打,圍攻尼西亞。

與其說是十字軍蓄意而為,不如說他們紅運當頭,這個時機實在完美。土耳其蘇丹基利傑·阿爾斯蘭正忙著向東擴張領土,不願意半途而廢。他當然得知了有人東征的消息,但並未認真對待。隱士彼得之前的雜牌軍讓他覺得西方人根本算不上威脅,而間諜帶來的消息——彼得本人也參與了這次東征,則讓他更加確信了這一點。阿爾斯蘭把妻子、孩子和財產全部留在了尼西亞,他的自信可見一斑。

圍城的前幾天,情況似乎十分順利。儘管沒有一位最高領導人,但各親王與拜占庭友軍成立了指揮委員會,在沒有嚴重分歧的情況下達成了戰略共識,保持了一致的行動節奏。土耳其方仍然可以從水路獲取補給,他們向蘇丹瘋狂發信,請求他迅速回援。基利傑·阿爾斯蘭這時意識到自己判斷錯誤,匆忙揮師來救,但等他抵達的時候,軍隊士氣已經低落到了十分危險的程度。

1097年5月21日,蘇丹對敵人的低估讓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持續大半天的殘酷肉搏戰中,全副武裝的十字軍明顯佔據上風。戰至黃昏,基利傑·阿爾斯蘭開始向山區敗退。他放棄了救援尼西亞,讓妻子與孩子聽天由命。

十字軍高興地在土耳其人的營地里發現了繩索。這本是阿爾斯蘭計畫用來捆綁基督徒俘虜的,如今卻被用於土耳其人自己身上。他們把土耳其援軍士兵的頭顱砍下,投進尼西亞城裡,試圖進一步降低守軍的士氣。

然而,尼西亞的守軍展現出了比蘇丹更強的韌性。有一次,十字軍通過挖掘地道,成功摧毀了一座塔樓並放起大火,但土耳其人連夜將其修復。第二天早上十字軍醒來時,沮喪地發現自己的努力全部付之東流。親王們逐漸意識到他們需要幫助。尼西亞的食物和淡水儲備足夠支撐數月,只要他們的水路暢通,就能無限拖延下去。如果拜占庭海軍不封鎖尼西亞的港口,東征軍在可預見的未來難以前進一步。

收到親王的求援之後,阿歷克塞立刻派出了一支艦隊,斷絕了尼西亞與外界的聯繫。 收到消息的十字軍計畫在幾天後發動總攻。

土耳其守軍在湖中看到帝國正規軍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的抵抗已經沒有意義了。唯一的問題是如何避免城市的徹底毀滅,所以他們與拜占庭展開了秘密談判。在皇帝保證了城中居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並承諾不讓一名十字軍士兵進城之後,尼西亞守軍投降了。當晚,通過湖邊的城門,帝國軍控制了城市,而守軍則從容撤離。

阿歷克塞就這樣收復了一座重要的城市,而且既保全了城市設施,又沒有得罪土耳其鄰居。不過無論此舉有多麼精明——這也是他要親王們宣誓效忠的確切原因——十字軍的領導者們已經體會到了拜占庭人的狡猾。第二天早上正是計畫開始總攻的時刻,但十字軍醒來卻困惑地發現帝國的鷹旗已然在城市上空飄揚。阿歷克塞的代表匆忙感謝十字軍的援助,慷慨地賞賜了親王,但普通士兵明顯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按照慣例,攻下城池後,士兵可以劫掠3天,這也是他們得勝的主要好處。不能劫掠也就意味著之前所有的圍攻都是白費力氣。

皇帝對待土耳其俘虜的手段又讓拜占庭與十字軍關係更加緊張。國家官員和富有的市民可以用錢贖身,重獲自由,而蘇丹的妻子則在君士坦丁堡享受了極高的待遇。阿歷克塞安排她住在皇宮,隨後又把她和孩子一起還給了阿爾斯蘭,沒有索要一分錢贖金。對拜占庭來說,這是個明智的做法。在東徵結束後,阿歷克塞還要與穆斯林鄰居相處,不能把關係搞得太僵。然而對十字軍來說,他們東征是為了打敗耶穌基督的敵人,這種做法只是坐實了希臘人的兩面三刀。

儘管有這些不快,但大家還是充滿了信心。第一次戰役結束了,十字軍取得了勝利。收復耶路撒冷彷彿指日可待。布洛瓦的斯蒂芬寫給妻子的信中洋溢著樂觀之情:「我們5周之內就能抵達耶路撒冷了,除非他們能在安條克擋住我們。」

從尼西亞到耶路撒冷的主路有兩條,一條沿著海岸線,另一條則直插烈日炙烤的內陸。阿歷克塞建議他們選擇靠海的那條,這樣海軍可以很容易為他們提供補給,但內陸的那條更近。尼西亞陷落一周後,十字軍出發了。他們沒有採納皇帝的建議,畢竟這段征程已經夠長了,最後的決定是把軍隊分成兩部分。

究竟應當由誰來率領十字軍?候選人逐漸縮減至兩位:博希蒙德和圖盧茲的雷蒙德。博希蒙德與拜占庭的嚮導關係很好,他擔心後勤補給出問題,因此提議分頭行動。雷蒙德對博希蒙德貪圖榮譽的行為早已不滿,此時樂得順水推舟。

兩支隊伍裝作不經意地錯開了一天的行程,想要劃清界限。而幸運女神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軍這邊。失去了首都的基利傑·阿爾斯蘭吸取了教訓,這段時間一直在重整軍隊、簽訂協約,以便專心應對這次危機。他推測了十字軍可能採用的路線,並精心策划了一次埋伏,襲擊了博希蒙德。他認為所有的十字軍都已經落入了他的陷阱。

博希蒙德的迅速反應阻止了一場徹底的災難。他讓騎士下馬,圍成一個大圈,保護那些非戰鬥人員,並派信使前去尋找雷蒙德的隊伍。他們只知道雷蒙德大概的方位,不過只花了5個小時就找到了對方。與此同時,土耳其人沒有取得什麼戰果。儘管他們的數量遠超十字軍,但重裝騎士的防線很難突破。阿爾斯蘭的軍隊大部分都是輕裝的弓箭手,移動迅速。除了少數人冒失突進了一次之外,博希蒙德的軍隊成功抵制了出擊的誘惑,從而保持了陣形,避免了自己的毀滅。

雷蒙德軍的到來讓阿爾斯蘭大吃一驚。形勢完全逆轉,土耳其人成了被包圍的一方,被十字軍里外夾擊。在接下來的混戰中,大部分土耳其人都被殲滅,剩下的一些則拋下輜重和財產逃走了。

這次勝利是雷蒙德和博希蒙德共同的功勞,它摧垮了塞爾柱土耳其人的戰意。阿爾斯蘭認為十字軍太強大了,無法阻擋,於是帶走了沿途鄉間的所有供給,並躲得遠遠的。在休息幾天之後,十字軍再次出發,他們計畫穿過托羅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附近的荒涼地帶向東南前進。

接下來4個月里,在荒無人煙的環境中行軍的東征者逐漸意識到,盛夏時分穿越熾熱的安納托利亞高原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土耳其人帶走了幾乎所有食物,路上的水源也少得可憐。更糟的是,儘管酷熱難當,但十字軍不得不身穿盔甲,以免遭到埋伏。在馱畜開始死亡後,隨軍的羊、豬甚至狗都被暫時徵用。許多騎士不得不走路前進,讓馬去背負物資。一些受傷的士兵也只能留下休養。

唯一保持士氣,讓十字軍堅信自己受到了上帝保佑的事情,就是他們不斷的勝利。抵達托羅斯山脈關口時,一批不屬於基利傑·阿爾斯蘭的土耳其人想要阻止十字軍。博希蒙德幾乎單槍匹馬就搞定了對手,他直接沖向對方的埃米爾,並在決鬥中輕鬆獲勝,令土耳其人為之膽寒。他們四散逃竄,之後再沒有試圖阻擋過東征。

這次決鬥最大的獲益者是博希蒙德,他在戰爭中的聲望開始超越雷蒙德。與土耳其人交鋒的耀眼表現在當晚被添油加醋傳遍了整個十字軍,而偶然出現的彗星又被許多人解讀為博希蒙德崛起的徵兆。博希蒙德覺得這是一個趁熱打鐵的好時機,就派外甥坦克雷德和一些小貴族離開大部隊,去解放附近的幾座城市。隨後,他又把這些城市逐次交還給阿歷克塞,以展現他的誠意,並暗示皇帝他還是有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