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帝國崩潰

君士坦丁五世於公元775年9月14日去世,此時的拜占庭帝國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持續的內外交困使社會的不同階級都蒙受了難以估量的損失。迫於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事態開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歷史記載不再確切可信,自羅馬共和國時代以來始終精心珍藏的家族宗譜徹底失傳,元老院階層的古老傳統也逐漸消失。 大部分城市的規模都縮小到城鎮級別,人口數量也在銳減,只能在昔日輝煌的廢墟之上苟延殘喘。城市規劃完全中斷,寬廣的大道和華麗的古代城市建築也被扭曲狹窄的街道和匆忙搭建的陋居所替代。眾多建築物化作廢墟,當人們徹底重建牆壁時,他們不會長途跋涉去廢棄許久的採石場,而是選用早期結構的石造建築。甚至重要的大城市也呈現出了無法挽回的衰敗景象。雅典曾經是希臘最為重要的城市,如今規模縮減為一個小城鎮,只有幾千名市民在雅典衛城的陰影之中掙扎求生,君士坦丁堡——雖然那些競技場、劇院和浴室依然存在——城市中的導水渠卻已經超過一個世紀未能得到修繕。

海上貿易依然相對繁榮,都城的市場上也能夠找到印度的香料和中國的絲綢,但商人再也沒有膽量在動蕩不安的歲月里穿越危險的陸路,大部分內陸地區重新恢複了易貨制。隨著城市人口大規模銳減,四面都有敵人的圍攻,社會的軍事化程度開始提高。國家的土地被移交給軍隊管理,以減少花費,政治管理也交由軍隊的官員執行,有效地提高了效率。這些變化導致了軍隊的政治力量日益膨脹,時常干涉政府事務。在希拉克略去世後的一個世紀里,由軍隊擁立的皇帝不少於八位,世俗權力和軍隊權力之間的界限不可避免地逐漸模糊。

與其他方面一樣,教育同樣在動亂中受創。都城依然擁有私人導師和初級、中級學校,行政系統和軍隊中的職位依然由具備美德功績的人所擔任,但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在戰亂和動蕩的年代中根本沒有時間去接受系統的教育。具備讀寫能力的人逐漸減少,公務人員的素質也隨之下降。面對戰亂和社會動蕩的殘酷壓力,譬如哲學和文學領域都遭到了嚴重忽視,儼然成為和平年代的奢侈品。隨著教育的地位下降,拜占庭的文化開始凋零,甚至湮滅。每一代人都比他們的先輩更加缺乏教育,也更加無法領悟學習本身的價值所在,不久後這種衰退的趨勢達到了高峰。8世紀初,法律明文規定,禁止破壞、丟棄古代文獻,或將它們浸泡在香料中;到了8世紀中期,皇帝經常抱怨找不到有能力的人才去解讀法律。到了君士坦丁五世時期,他本人因為激烈反對偶像崇拜而破壞偶像,引起文化衰退;他將矛頭直指修道院,盡其所能去毀壞那些不符合他觀點的作品,教育由此陷入了極度衰落的境地。

大眾對這位破壞偶像的皇帝的反對情緒在他去世之時達到了頂峰。軍事上的輝煌使君士坦丁五世在軍隊中擁有極高的威望,在他去世很久之後依然如此,但在大部分拜占庭平民的眼中,這位皇帝無疑是可恥的暴君,是註定被人忘卻的魔鬼。他們稱他為「os」,也就是臭蟲。在他去世一個世紀之後,這位皇帝的名譽一落千丈,以至於一名暴民打破他的石棺,將他的骨骸燒毀,然後將灰燼盡數扔進大海。他的兒子利奧四世則正好相反,是一個脾性溫和的人,雖然同樣支持破壞偶像,但希望緩和他父親過度激進的做法。假設他的壽命更長的話,他本來有能力平息緊張的局勢,但不幸的是,他在統治5年之後就去世了。大權落到了他的配偶、一位個性強硬的女性手中。她在生活中操縱著利奧四世的一舉一動,甚至皇帝的去世也因她蒙上了陰影。

君士坦丁五世曾經通過全國大規模選美的形式為自己的兒子選擇妻子,最終他選中了伊琳娜,一名來自雅典的女性,她從小遭到遺棄,但美貌驚人、魅力十足。然而對於頭號偶像破壞主義者君士坦丁五世而言,這實在是一個最不明智的選擇。伊琳娜從小在西部長大,是聖像的狂熱崇拜者,她對她的公公而言,完全沒有用處,反而暗中立下了目標,決心恢複聖像崇拜制度。她的丈夫試圖控制她,但在她進駐宮殿側翼短短一個月之後,他就去世了,伊琳娜散布出關於利奧四世去世的謠言,聲稱他的死亡是上帝降下神罰的結果。不論君士坦丁堡的人民是否相信她的話,他們都不情不願地同意了伊琳娜作為攝政女皇輔佐她10歲的兒子君士坦丁六世,因此皇位也就隨之落入了拜占庭漫長歷史上最為貪戀權勢的君主之一的手中。對那些阻撓她的人而言,這位年輕的女皇毫無慈悲之心,並且她已經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將權力攫取到自己手中。

在接下來的11年中,這位女皇用鐵腕手段統治著帝國,逐步撤銷那些身居要職的偶像破壞者的職務,然後安插自己的支持者去頂替他們。然而不幸的是,大部分帝國最為優秀的官員和士兵都屬於偶像破壞者之列,他們被撤職無疑導致了帝國軍隊被大幅削弱。面對在她攝政兩年之內穆斯林的大舉入侵,士氣低落、作戰能力低下的拜占庭軍隊很快選擇了叛變,加入到阿拉伯軍隊之中。用巨大恥辱和高昂代價換來的和平嚴重影響了伊琳娜的聲望,一直以來呼籲她退位的聲音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然而軍事形勢的逆轉和公眾支持度的下降對伊琳娜而言算不上什麼大災難。她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恢複聖像崇拜制度上,並繼續平穩地推進自己的宗教改革。不論那些致力於破壞偶像的皇帝如何強大,他們都缺乏對教會的絕對控制力,君士坦丁五世曾經試圖建立一個全基督教範圍之內的理事會,但他的嘗試完全成了徒勞,沒有人被他的計畫所愚弄。伊琳娜將偶像破壞的問題擴大到整個教會範圍內,認為憑藉他們統一的聲音能夠將破壞偶像的傳統徹底推翻。使者被派往四面八方,邀請亞歷山大、安條克、耶路撒冷和羅馬的各位牧首前來參加教會內部的第八次,也是最後一次最大規模的基督教集會。

這場集會在尼西亞規模宏大的神聖智慧教堂舉行,462年前舉行第一次會議的情形還歷歷在目,但會議的結果並不令人感到驚訝。破壞偶像的行為遭到了譴責,但崇拜偶像的同時也必須遵循規則,禁止陷入過度崇拜的境地。帝國上下對這樣的消息如蒙大赦,堅信這漫長的噩夢或許即將結束。偶像破壞已經推行了幾十年之久,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狂熱的皇帝所一手促成。當這一傳統遭到譴責,沒有任何聲音出來反對教會的決定。

宗教上的勝利本應為伊琳娜的攝政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之後她便能夠順理成章地將權力移交給自己的兒子。就傳統而言,攝政會在繼承人16歲時正式結束,而君士坦丁六世現在已經20多歲了。然而伊琳娜對權力的狂熱沒有絲毫衰減,並不打算為了她可憐的兒子放棄它。君士坦丁六世性格十分懦弱,易於被人操縱,如果伊琳娜能收斂自己的野心,事情便會容易許多,但顯然伊琳娜的字典里沒有「節制」這個詞。她並沒有在帝國流通的貨幣上刻上自己兒子的頭像,而是在硬幣的兩面都刻上了自己的頭像。 伊琳娜並不滿足於這表面上的僭越行為,之後她又頒布了一條帝國法令,宣布自己才是帝國唯一的最高女皇,自然她的地位也要超過兒子君士坦丁六世。當有些將軍提出抗議,要求她將權力歸還給皇帝時,伊琳娜非常憤怒地下令處死他們,並將自己毫不知情的兒子痛打一頓,將他囚禁在監牢里。

女皇對這件事情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極其失敗的。任何一位英明的君主在做出可能引起軍隊抗議的決策時,都應該三思而後行,在軍事方面伊琳娜可以說是一敗塗地。由於她長期以來實行的內部清洗,軍隊在她統治期間始終呈現一盤散沙的狀態,自然對她也就不存在多少忠誠之心。最後兩年中拜占庭軍在面對阿拉伯、保加利亞和法蘭克人的軍隊時都遭遇了慘敗,有人逐漸開始懷疑或許堅持偶像破壞主義才是正確的選擇。軍隊內部開始爆發叛亂。不久,憤怒的暴民擠滿了君士坦丁堡的街道,高呼要伊琳娜讓位給她的兒子。君士坦丁六世一夜之間從階下囚搖身一變成了人民的英雄,他從狹小的監牢走出來,被人推舉上皇位,而伊琳娜則被監禁在她某座宮殿的一間內室中。

然而,君士坦丁六世在被監禁之前也未曾積极參与國家政事,他在位期間也沒有多少作為。這位年輕的皇帝缺少的只是一點點野心,凡事都選擇順其自然,因此很快便被證明並沒有成為一位優秀皇帝的能力。當一支阿拉伯軍隊入侵帝國領土時,他立刻便陷入了恐慌,選擇與敵人媾和,對國家而言這無疑是巨大的屈辱,也會付出高昂的代價。面對人民對他懦弱膽小的指責,他只得選擇親自披掛上陣,但第一眼剛剛看到敵人的大軍,他便嚇得膽戰心驚,這種態度自然讓他的聲望一落千丈。這樣的災難使他有意讓自己的母親重新回歸執政,做出了這個愚蠢的決定之後,他又在對保加利亞人的戰爭中一敗塗地。君士坦丁堡的帝國禁衛軍對這一切失望透頂,他們密謀將伊琳娜和她不成器的兒子一起徹底驅逐,但消息卻通過某種渠道泄漏出去。驚恐萬分的皇帝終於展現出了一點皇帝的威嚴,他下令割掉那些僭越者的舌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