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偶像破壞者

利奧三世被譽為查士丁尼時代以來的一位偉人,上天派來拯救帝國的救世主,但他的統治也僅僅體現了如何從心理上擊垮阿拉伯人對帝國的入侵。拜占庭在戰爭中遭受了難以估量的損失。將近一個世紀前,它曾經是地中海地區的絕對主宰者,疆域橫跨西班牙至黑海,同時也是當之無愧的基督教文明的知識寶庫。天國的神聖秩序在這裡的土地上具象化,由一位最強大的皇帝執行上帝的審判。然而,眨眼之間,一切都面目全非。某個來路不明的敵人突然從荒漠的黃沙中衝殺出來,以摧枯拉朽之勢攫取面前的一切。帝國三分之二的領土都遭受了這場可怕洪流的摧殘,一半人口在劫難中化為烏有。阿拉伯騎兵洗劫了倖存的鄉村地區,城市則僅僅剩下舊日的軀殼。所有人都為了躲避動蕩的城市生活而逃到了防禦更加牢固的山頂、島嶼,或是其他難以到達的偏遠地帶。因為穆斯林的洗劫而一貧如洗,流離失所的難民在君士坦丁堡的大街上四處遊盪,財富已經徹底被掠奪一空。曾經強盛一時的拜占庭已經縮小至小亞細亞的範圍內,如今國力衰微,人口銳減,遠比周圍鄰近的哈里發國要弱小得多。

拜占庭世界遭到了無法想像的破壞。一個冒牌先知的軍隊與由代表上帝力量的皇帝統治的基督教帝國發生衝突,然而這一次基督教的旌旗轟然倒塌。短短八年內,穆斯林已經征服了五大主要宗主教區中的三個——亞歷山大、安條克和耶路撒冷,無論是祈禱、聖像或是武器,顯然都無法阻止他們前進的步伐。一位傲慢的哈里發佔據了基督教的第一聖城,並開始建造圓頂清真寺,聲稱伊斯蘭教已經取代了基督教的地位。他派拜占庭的工匠去裝飾這座建築,同時在此刻下銘文,宣告基督也不過是區區一位先知,最後是一段不祥的警告語,警告基督徒不準說出與此相違背的觀點。拜占庭人對此的答覆是將基督像鐫刻在貨幣上——一半是為了重獲基督恩典,一半是為了讓廣泛使用這種貨幣的阿拉伯人惱怒,但帝國的軍隊依然遭受著一場又一場的失敗。對一個從米爾維安大橋戰役開始便將基督教作為畢生信仰的國家而言,這樣的災難無疑是在動搖他們信仰的根基。這些困惑的居民不禁捫心自問,為什麼上帝要允許這樣可怕的災難發生?

對於利奧三世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昭然若揭。基督已經收回了他的庇護之手,罪魁禍首就是帝國無數人民頂禮膜拜的聖像。聖像是基督教信仰的崇拜依託,對聖像的膜拜甚囂塵上,導致敬拜基督和過度狂熱之間的界限已經日趨模糊。聖像一般由教父母在洗禮上供奉時使用,以及為教徒請求寬恕時作為寄託。街上的人們因為最近從穆斯林敵人手中得救而對聖母馬利亞的聖像深深感恩,而大部分聖像都受到了崇高的禮遇,這讓人不得不產生負面的聯想,比如,舊日的異教偶像崇拜。曾經揭開世俗與神聖之間面紗的工具如今已經顯而易見地違背了摩西《十誡》中的第二戒律——不可崇拜偶像。《聖經》中的以色列人曾經因為對一頭金牛犢頂禮膜拜而觸怒上帝,如今,像那些被放逐荒漠整整四十年的選定之人一樣,整個帝國也將因為偶像崇拜的罪孽而遭到懲戒。

皇帝的神聖職責便是消滅任何可能觸怒上帝的惡習,因此利奧三世在公元725年登上聖索非亞大教堂的講道壇,在擠滿民眾的教堂中發表了激昂的演說,矛頭直指罪魁禍首。他說,穆斯林因為禁止對任何神像加以膜拜,才能夠獲得眾多的勝利,但拜占庭卻因為異端邪說而吃了大虧,因為對畫像和木雕頂禮膜拜、乞求救贖而觸怒了上帝。然而,參與集會的大多數人卻並不同意皇帝的觀點,還有一小部分人仍然在爭論帝國究竟是否犯下了可怕的錯誤。然而,利奧三世帶來的改變才剛剛開始。他所謂的改革絕不僅是紙上談兵。

大皇宮的正門是一座巨大的青銅結構的建築,起初由查士丁尼在尼卡暴動後建立。為讚頌這位偉大皇帝和他的名將貝利薩留,內部穹頂上鑲嵌有大量馬賽克裝飾,其中大門正上方是一座巨大的金色基督聖像,將周圍一切都襯托得十分渺小。這座聖像正對著聖索非亞大教堂,通過巨大的中央廣場也能夠看得一清二楚,無疑是整座城中最為壯麗的傑作,聖母的手正懸在半空,彷彿是在為萬物賜福祝禱,同時也是在向行正義之事的統治者提醒他的職責。然而對利奧而言,這座聖像正是一切影響帝國命運的弊端的象徵,他下令將這座聖像立即拆除。

皇帝或許已經因為他的訓誡獲得了足夠多的支持,但篤信基督教的士兵們卻認為肆意破壞一座基督聖像顯然是大逆不道之事。附近的婦女成群結隊地起來反抗,他們殺死了一位主管的官員,全面暴動一觸即發,只是懾於帝國的武力才未能成形。鄉村地區全面掀起反抗的浪潮,一名希臘僭越者宣稱他已經推翻了不敬神明的皇帝,恢複了聖像崇拜應有的地位。

對利奧三世而言,幸運的是他的勝利戰績讓他在軍中擁有足夠的威信,能夠輕而易舉地壓制暴動;但在西部,他就沒有那麼幸運了。西歐一直以來都處於帝國抵抗阿拉伯入侵的屏障之下,目睹了整個因偶像崇拜紛爭而起的動亂,這裡的人們感到困惑,並且十分驚駭。他們以自身的藝術文化遺產為榮,不知道有什麼理由能夠突然證明繪畫和雕塑成為信仰的阻礙。當時的教皇為此感到大為光火,因為皇帝介入了教會事務當中,於是他在背後為義大利的暴動群眾提供了支持。拉韋納的帝國總督在整個半島眾多城市脫離拜占庭管轄的過程中被謀殺,幸虧教皇在其中奮力阻止,不然很可能這裡就會選舉出一名新的皇帝了。

在這樣一場只因破壞一尊聖像而起的暴風驟雨中,利奧三世很可能曾希望從這樣混亂的局面中抽身,但如今他堅定地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一方,因此拒絕退縮。他發布了一道法令譴責聖像崇拜,下令任何聖像和遺迹都必須被立即拆毀。為了以身作則,他收繳了全城的聖骨匣、法衣,以及教堂所用的金銀器皿,然後將所有聖物公開銷毀。當教皇在信中尖銳地批判他應該停止干涉教會事務,讓那些真正有資格的人著手處理時,利奧三世派出兩艘戰艦前去逮捕他。這兩艘戰艦在海上沉沒了,因此這位最幸運的教皇躲過了被搜捕的厄運,但當教皇以將任何毀壞聖像的人逐出教會作為回敬時,事態進一步升級了。

教皇的言辭在東羅馬並沒有起到多少作用,成千上萬的聖像被砸碎或撕毀;但相比逃過一劫的聖像而言,被毀壞的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幾乎每個家庭都擁有自己的聖像,從簡單的木雕到複雜精美的琺琅或蝕刻金屬,這些聖像是難以割捨的精神寄託。然而利奧卻拒絕就此善罷甘休,他的士兵在全城各處遊走,沒收能找到的所有聖像,以及裝飾教堂牆壁的繪畫。修道院試圖阻止這種行為,尤其是市內勢力強大的聖約翰修道院,但他們所能做到的事情卻十分有限。上百名修道士攜帶他們的珍貴聖像逃到卡帕多西亞的荒野,在此地用軟岩石建造了秘密的教堂,等待著公眾的輿論能夠推翻他們殘酷無情的皇帝。

然而,大眾的爭論通常是很難得出什麼確切結論的。利奧將阿拉伯人從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下驅逐,當他於740年擊敗另外一支阿拉伯軍隊時,(利奧自己本人聲稱)上帝降下了恩典,對皇帝徹底清洗偶像崇拜的行動加以支持。到了第二年,這種爭論不休的局面略有緩和,但一場地震——一直以來都是不祥之兆——襲擊了都城,利奧此時已經瀕臨死亡,在初夏時分他死於水腫,將身後事交給了自己的兒子。

他曾經將拜占庭從被穆斯林征服的命運中拯救出來,他也是半個世紀以來第一位在自己的床上安詳去世的皇帝,但拜占庭帝國此時此刻正面臨著危險的分裂。利奧所發起的關於破壞偶像(事實上,是「徹底粉碎偶像」)的爭議在一個世紀以來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引發激烈爭鬥,迫使基督教開始考慮一個一直以來都蒙昧不清的問題:崇拜神明與過度狂熱之間的界限到底在何處?凡人關於神聖信仰的描繪究竟該通過一代代的先人們口頭講述,抑或是通過建造偶像來對其頂禮膜拜?一時之間,整個西部的命運陷入了懸而未決的境地。

利奧三世的兒子君士坦丁五世本應有希望解決這些矛盾,但他卻表現出了比父親更加狂熱的態度。他從誕生起便對偶像懷有強烈的厭惡,因此也成了拜占庭歷史上最為狂熱的支持偶像破壞的皇帝之一。在他看來,教會腐敗墮落的根源正是偶像崇拜,他下令所有的神職人員發誓拒絕崇拜偶像。他堅定地相信基督本人才是真正值得崇拜的,因此提到「聖人」和「神聖」等字眼時,哪怕只是用來賭咒,也會令君士坦丁五世大發雷霆。他對那些拒不發誓的修道士極其憎恨,有時候會下令將他們的鬍鬚沾上油脂,然後點火將他們燒死。當大牧首反對這樣殘忍的酷刑並拒絕發誓時,皇帝下令對他施以鞭刑,並將其投入監牢,之後又令他坐在一頭骯髒的驢子的背上,繞著競技場遊行。皇帝還對帝國上下的所有修道院宣戰,迫使修道士和修女結婚,沒收教會財產,並且將帝國軍隊派駐至修道院進行看守。

君士坦丁五世僱用神學家宣揚他的理論,但他本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