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建築與將軍

所謂的拜占庭黃金時代已經來臨,然而它的開端卻充滿了不祥的氣息。整整三天,濃厚的煙霧籠罩在都城的一片焦土之上,小簇的火焰依然在街道上搖曳不熄,元老院會堂、公共浴室及數不清的房屋和宮殿都在這場劫難中灰飛煙滅。城市的中心彷彿只剩下了焦黑的骨架,火焰甚至危及了聖索非亞大教堂和臨近的神聖和平教堂。君士坦丁堡看上去好似剛剛遭受了蠻族鐵騎的洗劫,然而這片可怖景象的始作俑者正是君士坦丁堡人民,城市的街道上空就好像盤桓著黑色的烏雲。查士丁尼通過他宮殿的窗戶看到了這些破敗的景象,但在他的眼中,這並不意味著一場災難,而是一次天賜良機。這次破壞恰好掃清了過去遺留的塵埃,為一個野心勃勃的復興計畫開闢了新的道路,這個計畫將使君士坦丁堡乃至整個帝國徹底改頭換面,將之打造成整個文明世界的輝煌中心。

羅馬帝國的人民從未目睹過如此史無前例的建築速度。皇帝的出生地、塵土飛揚的小城陶雷修姆如今已經煥然一新,並被重新命名為查士丁尼安·普賴姆,意為「傑出的查士丁尼」;醫院和浴室紛紛湧現,防禦工事也得到了加強。寬闊的河面上建起了橋樑,帝國的主要大道兩旁建起了小旅店,供帝國的郵遞人員更換馬匹。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工程卻不是這些建築。城市的中心廣場附近,華麗的元老院重新落成,柱廊用乳白色的大理石柱打造而成,頂上鐫刻著精美的花紋,被燒毀的建築廢墟已經徹底不見蹤影。三座蠻族國王的雕像高高聳立,拱衛著一根巨大的圓柱,上面豎立一尊查士丁尼身披戎裝、騎著戰馬的雕像。 在他的雕像西面,皇帝建起了巨大的地下蓄水池,為全城的噴泉和浴池供水,人民也都能夠享用到新鮮的水源。君士坦丁堡因為嶄新的建築而熠熠生輝,但對查士丁尼而言,這一切只不過是小小的序幕罷了。如今他要展開更加偉大的計畫,完成帝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偉業。

聖索非亞大教堂毫無疑問是暴亂中遭到毀壞的最為重要的建築。它於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時期始建,承載了聖餐禮的神聖傳統,但這座教堂在超過一個世紀前,也就是偉大的「金口」牧首聖約翰·克里索斯托被流放至喬治亞時遭到暴亂分子破壞。皇帝狄奧多西二世曾經在11年後對其進行重建,但當時的建築風格平淡無奇,城市中的大多數人都認為,過不了多久,那熟悉的教堂輪廓便會重新浮現。然而,查士丁尼卻並不願在建築風格上追隨那些舊時代的陳規。對於整座城市而言,這是一次徹底重建的契機,必須建造出能配得上他的眼界的傑作。這是一次藝術上和建築上的雙重改革,一磚一石都要能夠體現出皇帝本人的不朽輝煌。

尼卡暴動過去了僅一個多月,新的建築便成了查士丁尼的輝煌展品。查士丁尼選出了兩位實際經驗雖不豐富,卻視野宏大、目光長遠的建築師,告訴他們興建一座新的建築,但必須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光是規模宏大遠遠不夠——整個帝國到處都有巨大的紀念碑和壯觀的雕塑。這座建築必須絕對獨特,與眾不同,配得上新到來的黃金時代。查士丁尼告訴他們,花費不是問題,但速度必須要快。他已年過五旬,不希望屬於自己的輝煌成就被後來的繼任者佔為己有。

兩位建築師沒有令皇帝失望。新的建築摒棄了300年來一直沿用的古典巴西利卡式建築規範,而是採用了前衛大膽、充滿創意的新式設計。 他們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無支撐式圓形穹頂,但下部的建築底座卻呈方形,屋頂的承重則是分散在彼此連接的一系列半穹頂和穹頂之上。在修建這些建築的過程中,帝國可謂是揮金如土。日復一日,埃及的黃金、以弗斯的斑岩、希臘的白色大理石粉,以及敘利亞和北非的珍貴石材源源不斷地流入拜占庭。甚至舊都城也為新都的大興土木出了一分力,曾經聳立在羅馬太陽神廟上的石柱也被搬走,用來裝點興建中的教堂。

教堂拔地而起的速度令人嘆為觀止。兩位建築師將他們手下的1萬人分為兩部分,分別安排在南北兩端。在皇帝本人的催促之下——他每天都要親臨現場——兩個隊伍彼此競賽,全力開工,教堂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拔地而起。最終,完工只用了5年10個月零4天——從壘起第一塊石頭到最終落成——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歷史奇蹟,更不用說那個時代還根本不存在任何現代機械。

走進專為皇帝和牧首設立的厚重大門,首次踏入壯麗恢宏的聖索非亞大教堂內部,查士丁尼徹底被這座建築征服了,內心感到深深震撼,望著每一條精美的曲線和寬廣的穹頂,似乎天堂樂園已經降臨人間。 內部穹頂的最高點達到107英尺,遮蓋面積達4英畝,上面裝點著簡潔的十字架紋飾,表層全部覆蓋著黃金,看上去就好似懸浮在地板上空,彷彿「透過黃金的枷鎖,從天堂懸垂而下」。上層廊道懸掛著蠟燭和吊燈,整個教堂內部都籠罩著一種令人難忘的絢麗光輝,柔光映在色彩華美的馬賽克鑲嵌上。四壁聳立著五彩繽紛的廊柱,頂部是複雜精緻的旋渦形紋飾,以及深入雕鑿的查士丁尼和狄奧多拉二人的姓名首字母組成的圖案。在教堂前方,一座巨大的、高達50英尺的聖障懸掛當中,旁邊的銀盤雕刻著馬利亞、耶穌以及眾位聖徒的形象。後面則是高高的祭壇,擺放著名目繁多的聖物,從耶穌受難時所用的鎚子和釘子到耶穌幼時使用過的嬰兒襁褓。甚至大門上所用的木材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來自古時挪亞方舟的碎片。置身於這一切令人嘆為觀止的奇景里,查士丁尼靜默無聲地坐著,全身心地陶醉其中。過了很久之後,近旁的人聽到他喃喃低語:「所羅門,我已經超越了你。」

查士丁尼並不是在誇口吹噓,他也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偉大夢想,即改變羅馬帝國的複雜局勢,將東西羅馬重新合二為一。尼卡暴動的餘波令他找到了尋求國內和平的措施,現在的當務之急是集中精力為帝國收復失地。有許多人向他發出警告,聲稱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幻想。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就是卡帕多西亞的約翰,像任何盡職盡責的財務官一樣,他選擇站在國家財政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認為這將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他還銘記著巴西利斯庫斯災難性的北非戰役,這場戰爭拖垮帝國經濟達整整60年之久。約翰懇請查士丁尼不要為了一場可有可無的戰爭去冒耗盡帝國資源的風險,他說服了皇帝大規模縮減貝利薩留手下軍隊的人數。一方面,這保證了帝國能夠避免遠征帶來的風險,但另一方面,如此小的軍隊規模似乎又不可避免地預示著失敗的危機。但查士丁尼並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他對貝利薩留作為將領的能力深具信心。

公元533年夏末,貝利薩留帶領1.8萬人揚帆起航,與此同時,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下可追溯的歷史遺存,他的私人書記官普羅科匹厄斯將對這場戰爭進行直接的記錄。當船隊停泊在西西里島補給物資時,戰爭迎來了首次幸運的轉折,當時汪達爾人的船隊正在撒丁島鎮壓一場暴亂,查士丁尼因為敵方分散了注意力而暗自慶幸。貝利薩留利用此次時機迅速出擊。大軍在今日的突尼西亞海岸登陸,沒有看到任何一名汪達爾士兵,拜占庭不費吹灰之力就佔據了整片土地。

幾年來,汪達爾的霸主們與當地的非洲人民日漸疏遠,因為他們試圖令當地人皈依阿里烏派,在鎮壓了一系列暴亂之後,蠻族軍隊一意孤行,拆毀了這些城市的城牆,之前組織暴動的人民再次爆發了對異族的反抗。貝利薩留到達此地之後,發現非洲的眾多大城市完全沒有任何防禦措施,當地人民對他表示熱烈歡迎,彷彿看到救世主降臨一般。

65年前,巴西利斯庫斯眼睜睜地望著他的船隊躊躇不前,直到被汪達爾人撕成碎片。但如今貝利薩留帶領著規模只有當時十分之一的軍隊,一直長驅直入到達了迦太基——沿路的所有汪達爾城市的城牆都完好無損。他唯一的目標是引出蓋利默,一招制勝,出其不意地打倒對方,但當距離迦太基成只剩下10英里時,他的斥候向他報告說一支汪達爾大軍正嚴陣以待,並且已經設下了精心的埋伏。如果態度謹慎,此時應該採取戰略性撤退,返回安全的中立地帶,但貝利薩留此時心急如焚,一心要對付蓋利默。他選擇相信自己的直覺,帶領軍隊繼續向前。

蓋利默的大部分精銳部隊此時都在撒丁島作戰,因此這個汪達爾國王犯下了致命的錯誤,選擇用經驗不足的新兵來填補人數的空缺。足夠多的人數使得大軍看上去具有十足的威懾力,但因為人數過多,單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採取有效調度,他被迫將一半指揮權分給自己的兄弟。然而這卻為汪達爾人佔據的整個非洲帶來了大麻煩,蓋利默的兄弟缺乏作戰經驗,並且十分無能,他帶著整個側翼大軍魯莽地衝進拜占庭的先鋒部隊,導致全軍覆沒。蓋利默希望發起衝鋒,扭轉乾坤,但他的軍隊一看到貝利薩留可怕的野蠻匈人援軍,便四散奔逃,乃至互相踐踏、血流成河。蓋利默試圖重整軍隊,但就在他的主力正開始逼迫拜占庭大軍後撤時,他無意中發現了自己兄弟的屍體,因此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蓋利默決定在原地駐紮,等待時機給自己的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