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皇國

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義大利半島出現了權力真空。作為當時唯一的重要人物,教皇逐漸填補了這一真空,控制了羅馬的政權。與此同時,法蘭克國王丕平(Pepin)打敗了倫巴第人,解除了其對羅馬的威脅,並隨後於公元756年正式承認了教皇對羅馬的實際控制。丕平將自己剛奪取的羅馬和拉韋納(Ravenna)周邊地區獻給教皇,換取了國王的頭銜。教皇直接統治的教皇國(也叫聖彼得國)應運而生,直至19世紀義大利統一,才從歷史上消失。

中世紀時期,教皇國的領土邊界和權力並不固定,幾經變動。鼎盛時期,教皇國佔據了現代義大利中部的拉齊奧(Lazio)、翁布里亞(Umbria)、馬爾凱(Marche)、艾米利亞-羅馬涅(Emilia-Romagna)的部分地區。教皇的軍隊守衛著這些領土。作戰時他們一般由僱傭軍指揮,有時也由教皇親自指揮。這段歷史的典型代表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教皇尤利烏斯二世。他以瑞士僱傭兵為核心打造了一支衛隊,頻繁派兵征戰,被稱為「戰神教皇」。

隨著1871年義大利統一,教皇的世俗權力只限於梵蒂岡,然而即便如此其權力也受到質疑。1929年,教皇與義大利政府達成協議,後者承認「梵蒂岡城」為一個獨立國家。這個國家依然由瑞士衛隊保護,他們是歷史上世俗和宗教戰爭時期的教皇衛隊遺留下來的力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