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更糟糕的威廉

儘管威廉一世被冠以「惡人」的綽號,但他至少還給國家留下了繼承人。曾幾何時,南義大利的諾曼人活力衰減。威廉一世的父親和祖父育有32個子女,而威廉一世膝下子女只有4人,但至少王位傳承毋庸置疑。年幼的威廉二世還不情願度過13歲生日後便在奢華的儀式上加冕,理論上說他要開始照料接近200萬臣民。人人都說他是不同尋常的青年。他身材高大、黑眼睛,繼承了諾曼人的金髮和身高,看起來兼具活力和嚴肅,超出了他的實際年齡。據一些目擊者所說,他的臣民們在巴勒莫大街上第一眼看到他,便一見傾心。

然而,威廉二世成年之前,人們並沒有感覺到被他統治的快樂。與此同時朝中成立了攝政委員會,由其母瑪格麗特和三位顯貴領導。很難找出比他們更不合適的政府管理團隊了。這三位攝政顧問分別是宦官彼得、公證官馬修和大主教理查·帕爾默(Richard Palmer),他們大多時間都在想方設法地互相謀殺。瑪格麗特很快意識到她必須趕在這三人除掉自己之前,先除掉他們。因此她提拔威脅最小的彼得,把他的地位置於另外二人之上,暫時把這個最富裕、影響力最大的基督教國家交給了一個穆斯林宦官。

彼得是一個陰謀家和公務官,熟知官僚體系的複雜精巧,樂於做一名幕後人士。他被推到政治舞台中央後,局勢很快失去了控制。不過數月西西里便陷入混亂,彼得害怕遭到謀殺,於是逃往北非。為了恢複局勢,瑪格麗特從法蘭西請來了表弟佩爾什的斯蒂芬(Stephen du Perche)。即便此人稱不上聰明,但至少堅定強勢。

這一選擇很快引發了爭議。把最好的職位賜予外國人本就足夠糟糕,而自彼得逃走後首席大臣一職便空缺,其薪俸被本地貴族瓜分,可想而知他們多麼憎恨瑪格麗特——任命斯蒂芬意味著貴族們同時損失了地位和收入。

然而,就在緊張局勢一觸即發之際,新的災難爆發,令其他一切都無關緊要。可怕的德皇腓特烈一世跨過阿爾卑斯山,直奔義大利。王國的生存受到威脅。

西西里王國自成立之日起,便成為德意志的眼中釘。歷代諾曼國王向教皇及北義大利城市提供援助和保護,屢次挑釁腓特烈。他數次試圖派兵平定義大利,但每次離開後,西西里的黃金和教皇的祝福都引起了叛亂。顯然,在腓特烈一世看來,解決問題要雙管齊下。在羅馬扶植一個聽話的教皇,掃平西西里。

巴勒莫城內很多人把德意志來犯的壞消息歸咎於去世的國王。腓特烈一世曾在春天發起進攻,並明確表示他要阻止「惡人」威廉多管閑事,徹底消滅這個諾曼王國。儘管彼時威廉一世剛剛去世,繼承人只是個小男孩,但這些也都無關緊要了。

七年前教皇國的選舉是歷史上最怪異的一次,而威廉一世在那次選舉中的所作所為激化了亞琛和巴勒莫當局的矛盾,最終促使德皇採取行動。當時教皇之位空缺,腓特烈一世明確支持容易擺布的樞機主教屋大維(Octavian)。然而,參會的教士厭惡德意志皇帝的干預,對諾曼人的支持充滿信心,他們一致投票推選一個名叫亞歷山大的人。問題本該就此解決,但屋大維完全相信自己才是教皇,絕不會讓一次選舉阻礙他。在加冕儀式上,當教皇當選人亞歷山大低頭接受教皇禮服時,屋大維突然跳上台將其猛然拽走,嚇壞了在場的樞機主教。一片騷亂中,手舞足蹈的屋大維沒有拿住禮服。隨後他做了一件一樣的禮服,以應對情況變化,並披在身後,然後沖向教皇寶座。教士們全都驚呆了,在他腳下哀號。

屋大維當著支持者的面坐上教皇寶座,自稱「教皇維克托三世」。正好他僱用的打手及時趕到,這位新任教皇要求所有人稱頌他。他的對手諾曼人支持的教皇亞歷山大被送到附近的城堡囚禁,屋大維則坐享教皇之位。

儘管屋大維得到德意志使者的重金賄賂,但隨著他那令人震驚的舉動傳遍羅馬,他的個人聲譽一落千丈。只要他出現在公共場合,迎接他的不是噓聲就是更糟糕的東西;暴民們聚集在宮外,不斷地嘲諷侮辱他。兩個星期後,他再也無法忍受辱罵,便逃出羅馬。

腓特烈一世在羅馬扶植自己的教皇不成,本已十分惱人,但這個教皇被逐之後的舉動把事情變得更加糟糕。屋大維被拒絕進入羅馬,於是在西北部城市盧卡(Lucca)周邊的山區暫居。這位自稱基督教精神領袖的人變成了強盜,專門搶劫途經托斯卡納(Tusy)的朝聖者。

如果西西里採取更加圓滑得體的方式,或許可以避免與受辱的德皇交戰,但「惡人」威廉決定派榮譽衛隊,護送他們支持的亞歷山大返回羅馬。這等於公開表示腓特烈一世實力虛弱,無法在義大利貫徹自己的意志。之後「惡人」威廉去世,冒犯腓特烈一世的後果就需要他的繼承人來承擔。

諾曼人和義大利人組成聯軍,試圖延緩德意志的步伐,但此舉進一步激怒了德皇。他消滅了這支小股部隊,掃平了一些城鎮,將所有居民驅逐至鄉村。通往羅馬的道路擠滿了難民,他們都寄希望於這座城市的神奇能夠阻擋侵略者。然而,他們的命運早已註定。公元1167年7月29日,德意志軍隊猛攻羅馬,將他們壓抑已久的情感發泄得痛快淋漓。他們推倒雕像,砍掉配件上的大理石板,掘墓奪寶。他們甚至連巴西利卡式的聖彼得大教堂都不放過。各路士兵破門而入,屠殺驚慌失措、緊靠聖壇(顯然都是徒勞無益)的教士。

戰鬥結束才第二天,腓特烈不等屍體和血腥的臭味清理乾淨,便迫不及待地為另一位聽話的偽教皇加冕,並嚴酷地表示,任何反抗者都會遭受同樣的命運。他的這番話令巴勒莫陷入恐慌。西西里實際上放棄了抵抗,貴族們紛紛攜財產逃跑。看起來西西里失敗的命運已經註定。全城動蕩不安,統治者又是不受歡迎的女人和沒有經驗的外國人。他們甚至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軍隊來抵抗德意志。只有天災降臨,才能拯救諾曼人。

幸運的是,上帝真的幫助西西里了。腓特烈一世給他的偽教皇加冕兩天後,瘟疫暴發,擊垮了德意志軍隊。羅馬潮濕的氣候和反常的炎熱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腓特烈一世下令撤軍,但他也被瘟疫纏身。到阿爾卑斯山時,德意志已經潰不成軍。人們不再懼怕腓特烈一世,反而競相嘲諷他。北義大利甚至不等他離開便正式宣布獨立。更殘酷的是,他們還封鎖了所有經過阿爾卑斯山的通道。腓特烈一世只能忍辱負重,喬裝成用人,方才逃回德意志。

這場奇蹟般的勝利傳遍了西西里,大大提高了瑪格麗特和斯蒂芬的聲望。儘管民眾仍然憎惡斯蒂芬帶來的法蘭西侍衛,但他本人的確足以勝任行政長官。然而,斯蒂芬的改革大多犧牲了貴族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敵視,因此後者多次密謀將他暗殺。而瑪格麗特完全支持斯蒂芬。顯然,只要他在位一天,貴族便無法分享權力。之後兩年,斯蒂芬機智地避開貴族的謀殺,抑制了公眾的不滿,西西里局勢平穩。

假如瑪格麗特維持現狀,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但她任命斯蒂芬為巴勒莫大主教,激發了民眾的敵意。暴民襲擊王宮,斯蒂芬和法蘭西侍衛倉皇逃走,躲進教堂。為了避免流血,斯蒂芬只得同意離開西西里,永不返回。民眾允許他和侍從走到海邊,乘船前往聖地。

隨著寵臣的失敗,瑪格麗特的執政生涯就此結束。儘管威廉二世還有三年才成年,人們口中的這個「西班牙女人」已經無力支撐。她保持攝政地位,但實權轉移到威廉的導師——英格蘭人沃爾特·奧普哈密爾的手上。沃爾特野心勃勃,不講道德。他攀升到主教的高位,並在未來10年實際上壟斷了內政大權。

公元1171年,威廉二世年滿18歲,正式親政掌權。儘管他深居宮中,與世隔絕,但志向遠大。威廉二世試圖恢複西西里地中海霸主的地位。在威廉二世的臣民看來,他是獨一無二的合適人選。威廉二世身材高大、英俊瀟洒、面相圓潤、眼神深邃、鬍鬚修剪整齊,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國王。他至少精通5種語言,宗教信仰根深蒂固。威廉二世也非常幸運,斯蒂芬的失敗是他在位期間最後一次動亂,此後西西里進入了和平繁榮的黃金時代。

西西里的貿易日趨興旺。這裡制鐵、製鹽和硫黃等行業蓬勃發展。君士坦丁堡絲綢生產秘訣的傳出,進一步豐富了西西里的產業。西西里人從海里收穫珊瑚,將金槍魚出口到地中海地區,農民生產的小麥、橙子、檸檬、甜瓜和杏仁廣受歐洲和北非地區歡迎。就連西西里的森林也產生了價值。西西里的木料材質優良、聞名歐洲,不止一位教皇指定使用這種木料修繕拉特蘭教堂的屋頂。

儘管「惡人」威廉時期的動蕩影響了這些產業的發展,但西西里的奢華和實力並未因此削減。年輕的威廉二世剛剛成年,各國求婚邀約接踵而至。率先行動的是拜占庭皇帝曼努埃爾·科穆寧,他提出將15歲的女兒瑪麗亞嫁給威廉二世。這份邀約頗有吸引力:曼努埃爾膝下無子,意味著威廉二世的孫輩有望同時繼承西西里和拜占庭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