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羅傑國王

老羅傑死後,西西里政權驚人地穩定,其部分原因在於奧特維爾家族人丁興旺,不同尋常。除了膝下有子,老羅傑至少還有12個女兒,這就意味著會有12個潛在的女婿為繼承權而爭鬥。從老羅傑的兒子們手中奪取控制權並不困難。他去世時,大兒子西蒙年僅8歲。儘管人們忠實地擁戴西蒙為西西里和卡拉布里亞伯爵,但實權掌握在母親阿德萊德手中。

在旁觀者看來,災難即將發生。阿德萊德與治下臣民非常疏遠。她來自義大利北部,與南方人大不相同,說拉丁語已經很費勁,會講一點法語,完全不會阿拉伯語和希臘語。在她看來,諾曼貴族幾乎和西西里人一樣陌生,永遠爭吵不休,只會對更強大的統治者感到恐懼。對任何人而言,貫徹自己的意志看起來都是不可能的任務,更不用說一個外國女人了。

但阿德萊德還是做到了。她不僅自己做到了(這本身就是一個成就),還為兒子們營造了穩定和平的攝政時期。留存下來的記載略過了阿德萊德採取的方法,但她是諾曼西西里時代未被讚頌的英雄,值得後世銘記。

她掌權期間並非全無挑戰。四年後年輕的西蒙去世,阿德萊德做出了攝政時期最重要的決定,從墨西拿遷都至貿易城市巴勒莫。隨後她將爵位授予10歲的羅傑二世,面對義大利、阿拉伯、希臘和倫巴第朝臣,正式推舉他為伯爵。這一變化體現在羅傑二世的餘生之中。為他打下江山的人——羅傑一世、羅伯特·吉斯卡爾、「鐵臂」威廉,都是徹頭徹尾的諾曼人。羅傑二世從小喪父,成長在西歐最國際化的城市,與他們完全不同:他是西西里人。

羅傑二世16歲那年,阿德萊德認為他已足夠成熟。由於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成功,經濟蓬勃發展,西西里市場貿易規模巨大。如果再不放權似乎也沒什麼意義;她已經推舉羅傑二世為領袖,現在是時候給他讓位了。但阿德萊德也熱衷於自己的新計畫。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Baldwin)撇開妻子,正在追求阿德萊德(更準確地說,追求她的財富和軍事力量)。那年春天,他派使者前往巴勒莫,輕率地吩咐他們答應阿德萊德提出的一切要求。如他所料,阿德萊德討價還價。鮑德溫膝下無子,而阿德萊德始終關心其子的利益,提出這樣的條件:如果現狀沒有改變,那麼阿德萊德死後由羅傑二世執掌耶路撒冷。鮑德溫答應了她的要求。隨後,阿德萊德登船前往黎凡特,排場之大足以配得上這個女人的身份。西西里迎來了新時代。

羅傑二世身體健康、腰纏萬貫,但他和先輩們一樣野心勃勃,希望把金錢轉化為軍事力量。盤踞海島,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打造一支海軍。幸運的是,羅傑二世有一名才華橫溢的文官為其效力。這個人就是克里斯托杜勒斯。他的才華得到羅傑二世的認可,獲封新頭銜,成為海軍最高統帥。他將阿拉伯詞語「emir」(埃米爾)拉丁化,創造了「ammiratus」一詞,設立了歷史上第一個「海軍大元帥」的官銜。

克里斯托杜勒斯沒有讓羅傑二世失望。他打造的海軍訓練有素,無疑是西地中海地區最強的武裝力量。羅傑二世只需要一個動武的借口,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從阿拉伯人統治西西里以來,北非城市馬赫迪耶就是西西里各港口的貿易夥伴,積累了大量財富,因而得以控制周邊海岸地區。這也導致馬赫迪耶樹敵不少。當其中一位敵人在巴勒莫獲得接見時,馬赫迪耶的埃米爾以武力回應。他出兵卡拉布里亞,襲擊羅傑的領土。即使按當時的標準來看,這種暴行也是出人意料。尼科泰拉(Nicotera)整座城市從地圖上消失了。女人遭到姦汙,男人和孩童慘遭屠戮,所有價值不明的物件無一例外遭到洗劫,被待命的船隻運走。作為最後的警告,他們將這座城市付之一炬。

這不只是簡單的襲擊,它給了中世紀權力核心沉重的打擊。民眾對領主的忠誠取決於他保護他們的能力。如果長期不著手復仇,他就面臨權力基礎嚴重削弱的危險。手下的貴族也會帶來威脅。儘管這些人不會直接面對他,但他們很樂意趁火打劫,從中漁利。如果卡拉布里亞人民不再信賴巴勒莫方面的保護,他們會轉而效忠更可靠的貴族。羅傑二世當即命令克里斯托杜勒斯出兵馬赫迪耶。

北非的形勢看起來日益樂觀。馬赫迪耶的埃米爾去世,儘管他14歲的兒子掌控了城市,但整個地區仍陷入動亂,因為各方小勢力紛紛跳出來清算宿怨、爭奪權力。克里斯托杜勒斯抵達之時,沒有一艘撒拉遜戰船阻止他們登陸。看起來諾曼人將輕鬆贏得戰爭,然而他們運氣不佳。一場兇猛的暴風雨讓他們偏離路線達10英里,迫使他們到周邊小島的沙地上尋求庇護。第二天早上克里斯托杜勒斯離開大部隊,偵察馬赫迪耶的防禦力量。他離開後,一支穆斯林軍隊發現了他的營地,趁火打劫。士氣低落的諾曼人為了挽回局勢,試圖攻佔海岸上的一座城堡,但此舉非但沒有震懾馬赫迪耶人,反而產生了負面作用。鉤心鬥角的北非人現在有了共同的敵人,隨著年幼的埃米爾發起聖戰,他們紛紛響應。大多數諾曼人得以退到船上,但來不及撤退的將士無一例外遭到屠殺。克里斯托杜勒斯別無選擇,只能減少損失,返回巴勒莫。但即使到了那時災難仍未結束。返航路上他們遭到另一場暴風雨的襲擊,最後只有三分之一的將士順利返回。

年輕的羅傑二世第一次展示力量,便遭到痛苦的回擊,他的威望因此大跌。他拒絕親自領兵出征,就足以令與他父親同輩的各方貴族冷眼相待。而且他大力吹捧的海軍竟然敗給了14歲的小孩。很快,他面臨著找出替罪羊的壓力,而克里斯托杜勒斯自然成為不二人選。值得一提的是,羅傑沒有這麼做。沒有報復,也沒有大清洗。羅傑二世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恥辱,但他耐心十足。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選好時機之前,羅傑二世不會輕舉妄動。

此時義大利更是蘊藏著大好良機。整個南方處於動亂。羅傑的伯父吉斯卡爾非常強勢,採用鐵腕統治,但其子羅傑·博爾薩過於軟弱,無法駕馭頑固的貴族。博爾薩去世後,繼位的威廉能力更弱。到了公元1121年,卡拉布里亞徹底陷入無序狀態。威廉長期財力不足,出了個人城堡便幾乎沒有威信。作為一個十足的機會主義者,羅傑二世藉機邀請堂弟前來參加盛宴。他的宴會盛大奢華,有意無意地展現了其雄厚財力。羅傑二世以經濟援助為誘惑,條件是繼承威廉的領土。威廉迫不及待地同意了。羅傑二世退回巴勒莫,靜候時機。

與此同時羅傑開始關注馬爾他。他的父親曾入侵該島,強迫阿拉伯統治者進貢,但羅傑二世不能容忍西西里周邊存在阿拉伯統治區。公元1127年他的海軍重整旗鼓,意欲一舉消除這個威脅。這一次海軍的指揮官是一個年輕的拜占庭人——安條克的喬治。

喬治十幾歲時便離開小亞細亞,前往北非,為馬赫迪耶的阿拉伯統治者效力。由於失寵於埃米爾之子,他決定在諾曼人入侵前夕轉投西西里。為了順利叛逃,他一直等到周五主麻,趁著穆斯林都去做禮拜,偽裝成水手,悄悄搭上一艘商船。抵達巴勒莫後,他徑直來到王宮,要求安排職位。他的大膽收到了成效。羅傑二世向來善於識人,當即發現了喬治的利用價值:他精通北非的語言和政治形勢。羅傑二世任命喬治為克里斯托杜勒斯的副指揮官,在馬赫迪耶遠征數年後,喬治的名望已經壓倒了克里斯托杜勒斯。

馬爾他的征途一帆風順,預示著他們將迎來勝利。穆斯林被逐出馬爾他,這座島嶼被納入羅傑日益擴張的統治範圍。喬治回到巴勒莫,迎接他的是盛大慶典,隨後他得到了更好的消息。羅傑二世的堂弟威廉突然去世,根據約定,羅傑二世繼承了卡拉布里亞。

問題在於,威廉和不少庸碌無能的統治者一樣,對很多人做出了同樣的承諾——其中就包括教皇。這些人紛爭不休,只對一點達成了共識:羅傑二世應該一無所得。某個人物獨佔整個南義大利和西西里,這對教皇而言無異於噩夢;當地諾曼貴族已經習慣於享受自由,不願意接受強大的中央權威統治。羅傑二世不得不迅速行動,否則各路敵人就有機會組織行動。

他派安條克的喬治攻佔薩勒諾,打響第一次進攻。薩勒諾嚴陣以待,大門緊閉,於是喬治花了十天乘船反覆視察城牆。進攻部隊出奇地安靜,反倒令守軍感到不安。上一次薩勒諾抵抗諾曼人入侵,他們的對手是吉斯卡爾。後者進城之後,沒有半點心慈手軟。薩勒諾人沒有做好再次冒險的準備。他們判斷,這位奧特維爾家族成員志在必得,而且尚有意開出條件,因此和他達成和解是更好的選擇。於是,薩勒諾人選擇投降。

面對膽敢堅持抵抗10天的薩勒諾,如果是吉斯卡爾,他可能仍會處死一些領頭人物。但羅傑二世在戰場上更像一個拜占庭人。他最喜歡外交勝利;他的軍隊毫髮無損,所到之處並沒有破壞當地的治理機構。羅傑二世部署了一小股守城部隊,便迅速進軍內陸,攻佔貝內文托。兵臨城下之後,他驚訝地發現主要對手教皇也在那裡,身邊只有少量隨扈。羅傑二世留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