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創造諾曼人

如果「無畏者」理查為諾曼人贏得了公爵之位,那麼他的兒子則為諾曼人贏得了身份。奇怪的是,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英王國。諾曼人為創造現代英國做出的貢獻眾所周知,但多數人並不知道反之亦然。英格蘭對諾曼底的締造和定義起到了關鍵作用。

維京人最早發起對外攻擊始於公元8世紀,不列顛群島首當其衝;此外,英倫諸島對維京人極具誘惑,因此他們派出一支強大的軍隊,意圖完全征服這片土地。彼時盎格魯–撒克遜人受制於諸國割據(通常指七個國家)的現實。不出數年,除了南方的威塞克斯王國,維京人幾乎佔領了整個不列顛。威塞克斯的淪陷似乎也不過是時間問題了,但幸運的是威塞克斯國王阿爾弗雷德是一位傑出的戰略家,他成功地阻止了維京人前進的步伐。在他的統治下,勢均力敵轉為對其有利,逐漸並確實地擊退了維京侵略者。如此巨大的成功為阿爾弗雷德贏得了「大帝」的稱號,他也成為迄今為止唯一獲得如此崇高頭銜的英國國王。然而,阿爾弗雷德最大的成就在於讓維京人知道英格蘭絕非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因此,包括冒險家羅洛在內的下一批侵略者決定換個地方試試運氣,便選擇了進軍法國。

阿爾弗雷德的孫子埃塞爾斯坦繼承了其父的事業,將英國的統治擴大至蘇格蘭。他接受了蘇格蘭國王的投降,自稱「全不列顛國王」。在強大的君主統治下,商業取代了劫掠,待到諾曼底進入理查一世時期,英國已經變得極為富裕。然而,英國人很快發現,他們沒有足夠多的領袖。

維京人的新一波活動衝擊著北歐和不列顛群島,而英國國王埃塞爾雷德轉而選擇經過檢驗但極具災難性的途徑:收買維京人。因此,人們送給他一個準確而直接的綽號——「決策無方者」埃塞爾雷德。前來搶奪戰利品的侵略者發現,這裡的金錢源源不斷,得來全不費工夫。他們只需要放火燒掉幾個村落,等待國王的代表送上黃金收買自己。

埃塞爾雷德的財富不足以持續不斷地向維京人繳納贖金,因此他開始徵收一種特別的稅款「丹麥金」(字面含義為「維京人的錢」),用來收買維京人。如果行之有效,如此徵稅可能會被民眾接受,但徵稅令情況繼續惡化。這樣做不僅耗費了大量財力,而且完全打擊了士氣,因為它不僅沒有打消侵略的念頭,反而激起了他們的慾望。

在英吉利海峽對面的諾曼底,理查一世公爵也面臨相似的問題,雖然沒那麼嚴重,但他也要考慮如何應對維京人。儘管文化上同根同源,這位諾曼底公爵最不希望看到不受控制的維京人破壞貿易、衝擊本國領土。數代諾曼底領袖都盡其所能,讓其他基督教國家相信自己是已開化的基督徒;理查不可能一邊歡迎異教徒的進攻,一邊繼續維持這一假象。此外,誰也不能保證維京人不會對他發起突然襲擊。他們掠奪成性,而諾曼底有著足夠多的戰利品。

當維京人強人所難地要求進入諾曼底港口,為他們從英格蘭掠奪的戰利品尋找銷路時,理查仍然想知道自己如何應對。日漸衰老的理查左右為難。是積極反抗、激怒維京人?還是幫助他們,坐實外界沸沸揚揚的傳言:諾曼人自身也不過是一群海盜?

或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畢竟是維京人的遠親,或許他想竭力避免成為他們的下一個目標,但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理查一世開放了港口。這不可避免地引發了爭議,他也做好了面對爭議的準備。

爭議幾乎瞬時暴發。英國人尤其感到震驚,他們沒有想到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國君竟然歡迎這群正在英國搶劫的強盜。他們呼籲教皇取消其授予諾曼人的一切,不過教皇並不願意這麼做,因為彼時他正致力於推行教會改革,而諾曼人正是其領土上重要的改革贊助者。然而,這一醜聞愈演愈烈,教皇派出代表面見理查,後者極不情願地簽署了協議,不再允許埃塞爾雷德的敵人們進入港口。但他無法徹底與維京人斷絕關係;他指示商人們繼續從事貿易活動,自己則在五年後去世,將這一問題留給兒子來處理。

儘管嚴格來說,33歲的理查二世是私生子,但權力交接的過程十分平穩。遺囑決定繼承的原則已經確立。重要的婚姻都是政治聯姻,諾曼底公爵也採取同樣的方式尋找情婦,與她們公開同居,並給予其子女合法地位。公眾似乎已經接受這一點,視其為異教徒時代的殘餘,滿足於聽其自然。幸運的是沒有人真正挑戰理查二世的權威,因為他很快就遇到了第一次真正的外部考驗。

由於過去數十年在英國的劫掠如此輕而易舉,丹麥人也深受吸引,於公元996年派出龐大的軍隊突然襲擊威塞克斯,有計畫地開始了長達三年的劫掠。當埃塞爾雷德籌集足夠的金錢勸其撤退時,維京人確定他們需要一個基地,以供未來繼續開展進攻。他們想使用諾曼底的港口提供補給,於是要求理查二世點頭同意。

理查和其父一樣感覺為難,並得出了同樣的結論。英格蘭的「決策無方者」埃塞爾雷德開始感到恐慌。他已經掏空國庫來賄賂維京侵略者,但結果是看著他們跨越英吉利海峽,獲得友好的招待,並繼續進攻。他不得不想辦法關閉諾曼底的港口。向教皇發出請求顯然沒有效果,因此這位國王開始嘗試外交手段。他提議:如果諾曼人同意關閉港口,自己就迎娶理查二世的未婚妹妹愛瑪。

這是一個理查不可錯過的大好機會,當然值得他為此得罪維京人,因此年輕的愛瑪被送往倫敦。埃塞爾雷德自信地認為他最終解除了維京人的威脅,於是他突然對英格蘭西南地區的丹麥人發起屠殺,隨後大規模召集艦隊,防止丹麥人報復。此後數月維京人沒有採取任何報復行動,於是埃塞爾雷德改派海軍去解決舊仇宿怨。理查二世本應是他當前的盟友,但多年來英格蘭飽受維京人侵略時,諾曼人袖手旁觀。這一次正是以牙還牙的時候,因此他派出一支部隊突襲諾曼底海岸。諾曼人輕而易舉地擊潰了他們,隨後埃塞爾雷德面臨著更大的問題。屠殺丹麥人給了丹麥國王「八字鬍」斯韋恩(Svein Forkbeard)最合適的入侵借口。由於埃塞爾雷德毫無必要地引起了理查二世的敵意,後者張開雙臂歡迎斯韋恩來到魯昂。雙方正式結盟,立誓永遠互不交戰。隨後斯韋恩繼續前進的步伐,來到了英格蘭,驚訝地發現自己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英國人對軟弱的國王忍無可忍,加上斯韋恩已經是基督徒,因此當地人沒有像看待維京人那樣懷疑他。到了年末,丹麥人已經登上英格蘭王位,而埃塞爾雷德、愛瑪和兩位幼子流亡至諾曼底,處境尷尬。

理查二世似乎很快意識到,與維京人締約實在是過激的行為。歷代諾曼底公爵都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正統的法蘭西貴族,而周邊居民對他們的維京血統心存質疑。現在,他們內在的維京人本質似乎暴露無遺。正統的基督徒和法蘭西王公不會和維京國王締約,不會和維京海盜進行貿易往來——當然更不會利用維京僱傭軍威脅其他基督徒。

彼時理查方才犯下這一過錯。他捲入與布列塔尼的邊界衝突,並請維京戰士 助陣,更加深了法國周邊地區的不滿。(在法國人看來)其妹妹愛瑪的做法也堪比理查二世公爵的可恥行為。流亡兩年後,她的丈夫埃塞爾雷德及其對手「八字鬍」斯韋恩相繼去世,於是她迅速拋棄幼子,正式和他們脫離關係,並與英格蘭新登基的維京國王結婚。這些成為孤兒的男孩只得依靠自己生存,其中就包括未來的國王「懺悔者」愛德華。

顯然,諾曼底正在成為斯堪的納維亞人的勢力範圍,印證了法國人對這個新鄰居的懷疑:他們到底只是半開化的族群。為了扭轉糟糕的形象,理查二世主持編寫了親法國的諾曼底公國史。要扭轉糟糕的公共關係,還有什麼比自我稍加改變更有效呢?

諾曼人的歷史被徹底洗白。羅洛在挪威出身高貴;其子威廉·朗索德由生性兇殘變成了文雅的統治者——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和平愛好者,並光榮地殉道離世。理查一世是道德楷模,改革教會的同時保持獨立自主,不受北方強勢的影響。

公爵們包養公共情婦的癖好令人相當尷尬,但這些女人獲得了「丹麥人妻子」的稱號——史冊稱她們是舊維京異教徒時代的產物,而當時的統治者並不知情。甚至連理查二世的母親也被加以美化。她其實是理查一世手下一位權臣的女兒,隨後成為公爵的情婦,以加強公爵與其父親的關係。然而,在史書中她變成卑微的護林人之女,在公爵狩獵時與其邂逅,用美貌和美德俘獲了公爵。

一位胸懷雄才大略的公爵需要這樣的祖先,方才配得上最高貴的法蘭西貴族血統。這些貴族也給予理查二世所需要的信任。他在魯昂的宮廷封官加爵,任命的子爵、宮廷管家和治安官數量甚至超過所有的法王。諾曼人的勢力似乎一夜之間無所不在,他們干預周邊地區衝突、陳述公爵的主張、擴張諾曼底領土。理查傳達的信息非常明顯,這些行動出自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即使他沒有加冕,也幾乎等同於國王。

理查二世以64歲高齡自然病逝,彼時他已成功地將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