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維京國王

「烏鴉餓得凄鳴……豺狼在遙遠的山脊哀號。」

——《哈拉爾國王薩迦》

評價維京時代時,我們的衡量標準通常都是這個時代對其他文化的影響。我們認為維京時代是一個充斥著毀滅行徑的時代,比如大肆搶掠修道院,侵佔盎格魯-撒克遜統治下英格蘭的大片土地,還有在愛爾蘭和法蘭克帝國大肆破壞的行為,不過維京時代也有其創新的一面,包括在冰島和格陵蘭島建立殖民地,在諾曼底建立新的公國,還有都柏林及約克等大規模貿易城市的興起,以及俄羅斯建立第一個中央集權政權等。然而不管我們從毀滅還是創新的角度來評價維京時代,我們所關注的都只是維京文化對其他文化的影響,卻忽略了這個時代對維京文化的故土,即對北歐的影響。

其中最顯著的影響就是維京時代給北歐帶來了大量的戰利品,包括錢幣、銀器、金屬及奴隸等,數量多到令人難以置信。據法蘭克人留下的記錄,單9世紀這100年里法蘭克帝國就給維京人進獻了重約4.5萬磅的白銀,但這在維京人掠走的所有財物中只佔了三分之一。

10世紀時北歐的收入更為可觀。當時英格蘭處於盎格魯-撒克遜人統治時期,那時的統治者「決策無方者」埃塞爾雷德(號稱「邪惡顧問」)為了賄賂維京人,給他們送去了重達1.8萬磅的白銀,大約值4000萬英國銀便士 ,引起了國內人民對埃塞爾雷德的反抗。

除了從英格蘭來的大量白銀外,維京人還通過劫掠從愛爾蘭及兩個法蘭克王國得到了大量白銀。除此之外,維京人同格陵蘭、拜占庭等地之間的貿易往來也給北歐帶來了大量的白銀。大量貴金屬湧入北歐,北歐人開始摒棄以往的物物交換,貨幣經濟得到發展,促進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與北歐市場的進一步融合。在北歐一些規模較大的貿易中心,如海澤比和比爾卡,維京人開始根據法蘭克、拜占庭或者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錢幣來鑄造自己的錢幣。

大量財富湧入了北歐這塊崇尚武力、珍視個人能力的土地,那些得到錢財的豪強會斥資修建宅邸,慷慨犒賞追隨自己的下屬。人們把這些豪強稱為「施者」,得到錢財之後,他們會向下屬分發獎品,有手鏈或金項圈、武器和盔甲,還有金條、銀條及鐵塊等。他們有時把戰利品用在個人消費上,或者選擇儲存下來,因為囤積大量財富有助於提高一個人的聲望。這些豪強對奢侈品一直有需求,這刺激了奢侈品市場的繁榮,反過來又促使維京人去開拓更加廣闊的貿易路線。

通過開拓新的貿易線路,維京人給北歐帶來了新一輪的深刻變化。在長達250多年的維京時代中,北歐人同大量其他文化之間產生了聯繫,維京人的交流範圍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要廣闊。通過同英格蘭及拜占庭帝國的交流,維京人學會了怎樣建立中央集權的政府,他們把這套管理體系引入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維京海盜王回到北歐後,發現自己的錢財不僅足夠個人消費,還可以用來養活武裝部隊。後來這些部隊慢慢融合,形成了國王的軍隊,進一步加強了王室的集權能力。皇家軍隊採用拜占庭式的管理模式。這些維京海盜不僅日漸富裕,而且還學會了一些其他的本領,比如學會了如何修建石質建築、如何砌牆,以及如何裝飾他們的宮殿等。

到10世紀末,北歐封建化進程基本完成。一些能力較強的人變成了小領主,他們一心想要控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較為富裕的市鎮。昔日維京海盜王的夢想——控制海上霸權——日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想要在陸地上得到領土。

但出人意料的是,儘管挪威的海岸線十分漫長,但它卻是北歐第一個實現統一的國家。同其他國家的建國神話不同,挪威的建國神話是一個愛情故事。在860年前後,黑色哈夫丹逝世了,他是今天奧斯陸東南部一個小王國的君主。哈夫丹死後,其年僅10歲的兒子「金髮王」哈拉爾繼承了王位。據《挪威列王傳》(冰島人寫的記載挪威歷史的著作)記載,「金髮王」哈拉爾愛上了一位鄰國的公主,但這位公主提出除非哈拉爾能夠統一整個挪威,否則她不會答應嫁給他。從此哈拉爾立下誓言,聲稱在挪威沒有統一之前,自己絕不會剪頭髮或者梳理頭髮,此後他便開始逐漸擴展自己的疆域。

關於挪威的建國史,還有一種很可能屬實的說法,即在哈拉爾之前的幾十年間挪威一直在努力實現統一,哈拉爾只是繼續推動了統一的進程。哈拉爾知道在實現統一的過程中應該如何利用艦隊;通過征服勢力較弱的海盜王,哈拉爾的艦隊實力大增,變得越來越難以抵抗。統一過程中的高潮就是發生在哈伏斯峽灣(Hafrsfjord)的那場戰爭。在那場戰爭中,哈拉爾擊潰了由若干小王國的君主和貴族組成的聯盟,奪得了控制挪威西部地區的權力。實際上,哈拉爾可能只控制了南部和西部的海岸線,但挪威實現統一的確開始變得可能。

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哈拉爾嚴禁海盜們像過去一樣在夏天出海劫掠,因為出海劫掠的結果會導致出現很多勢力龐大的海盜王,他曾為了打敗這些海盜王花費不少心血。現在要出去劫掠的話,必須得到哈拉爾的授權或者准許,這激起了挪威很多老海盜的反對。因為不堪忍受哈拉爾的專制,他們紛紛逃離挪威,去了更加自由的冰島、奧克尼郡或者法羅群島。

如果哈拉爾真的是為了得到一個女人的芳心而去統一挪威的話,那這想必是他付出的最高昂的彩禮了。據說在哈拉爾在位的50多年間,他共娶了200名妻子;兒子更是多到不計其數,哈拉爾都不知道該怎樣安置自己的那麼多兒子。甚至在六七十年之後,挪威的每一個貴族基本上都可以說是哈拉爾一世的後裔。

如此多的子孫後裔,幾乎破壞了「金髮王」哈拉爾一統挪威的豐功偉績。哈拉爾後來挑選了一位自己最喜歡的兒子,即「血斧王」埃里克(Erik Bloodaxe)繼承王位。為了維護統一,哈拉爾還同兒子共同執政了幾年。但如果王位繼承人能少一些或王室成員都能夠規矩一點的話,這種維護統一的舉措可能還能起到一定作用。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埃里克竭力削弱王室後裔的勢力,他斧刃上的血跡大多來自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 他還殺害了無數反對自己統治的貴族。後來埃里克的一個弟弟從英格蘭回到了挪威,他叫「善良王」哈康。哈康因為從小在英格蘭長大,所以才免遭埃里克的殘殺。「善良王」哈康帶著一支英格蘭軍隊來到挪威,埃里克還未迎戰就投降了。他已經厭倦了挪威,同樣,挪威人也厭倦了他的統治。此後埃里克便離開了挪威,去了英格蘭蔥綠的牧場。

哈康是哈拉爾最小的兒子,是哈拉爾晚年時才出生的。事實證明,與他的兄長埃里克相比,哈康更具管理國家的才幹。除此之外,他還是一位不落俗套的將帥之才。後來遇到埃里克的兒子率軍來襲,哈康便在一座山上擊潰了他們。由於山上的殺戮十分殘忍,血流成河,這座山後來便被命名為「血山」。兩年後,埃里克的侄子又率軍來犯,哈康便將軍隊分成10組,讓他們沿著山脊分開駐紮在不同的地方,每一個營地之間都離得很遠。這樣一來就會給人一種錯覺,認為哈康的兵力遠比實際人數要多。那些進犯的敵人聞風喪膽,慌忙掉頭逃竄。

哈康除了在軍事方面表現卓越之外,在宗教方面也表現得很有謀略,曾竭力將基督教引入挪威。同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所留下的影響一樣,基督教也能讓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發生徹底的變化。哈康在英格蘭時可能就已經皈依基督教了。基督教之所以如此值得推崇,不僅是因為它為中央集權制度提供了典範——就像弗拉基米爾曾看到的一樣,上帝絕不允許有人挑戰他在天堂的權威——還因為它可以教人學會認字,這是皈依基督教的一份免費福利。一個識字的君主,或者至少手下有識字者的君主,可以不通過面對面的交談,就讓自己的想法為民眾所知曉。在舊式的統治體系下,君王的個人影響力只能遍及他自身可以到達的範圍,而君王的政令卻可以抵達更遠的地方。識字就意味著可以頒布統一的法令契約,可以頒布政令等,這些都是讓一個王國團結統一的黏合劑。

但對於哈康而言,甚至對於以後的挪威歷史而言,不幸的是挪威人是非常堅定的異教徒,哈康迫使民眾皈依基督教的做法只是引起了民眾的不滿。可能再給他一些時間的話,哈康就成功地將基督教引入挪威了,但961年時埃里克的兒子們又率軍來犯了。雖然最後哈康的軍隊取得了勝利,但他本人卻在本次戰爭中受了致命傷。

後來埃里克的長子「灰袍王」哈拉爾被推為新的君主,但他並沒有什麼實權。挪威當時內訌不斷,一些勢力較大的領主便向南發展,同丹麥王國結為同盟。這些領主認為如果埃里克的兒子向丹麥求助的話,他們就可以打著丹麥軍隊的旗號侵略挪威了。「灰袍王」哈拉爾雖然最後贏得了王位,但他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因為在爭奪王位的過程中他曾向丹麥求助,所以他必須把丹麥國王尊為領主。挪威獨立了不到100年的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