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查理曼的眼淚

「口舌之勇者多,行動之勇者寡。」

——《「強者」格雷惕爾薩迦》

傳說在8世紀晚期,有一次,查理曼在法國海岸邊巡視,正當他在享用早餐時,幾艘維京人的船隻引起了他的注意。當地的法國人認為他們可能只是些普通商人罷了,但查理曼卻清楚地明白事情沒那麼簡單,並警惕地稱這些人是「戰力兇猛的敵人」。於是,法蘭克軍隊拔劍而出,沖向海岸,然而這些維京人卻迅速逃走了,似乎憑空消失了一般。朝臣失望而歸,回到宮殿後,迎接他們的是令人驚訝的一幕:偉大的查理曼,羅馬帝國的君主、世界秩序的維護者,竟然在悲傷地哭泣。沒人敢上前打擾大帝,過了一會兒,他向外望去,凝望著大海,喃喃解釋道:

「你們知道我為何哭得如此悲痛嗎,我忠實的臣子們?我一點也不擔心那些無足輕重的流氓會傷害到我;但我一想到他們膽敢在我有生之年就來侵犯這片海岸,我便痛徹心扉;一想到未來這些惡徒會對我的後代及後世的子民做出的惡行,我便悲慟欲絕。」

儘管上述故事的真實性明顯值得懷疑,但是查理曼即便看不到任何預兆,也能預測到維京人會給他的帝國帶來危險。事實上,多年來查理曼一直在籌建抵禦維京人的防禦工事。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初正是這些防禦工事引起了維京人的注意。

與他們同查理曼的接觸相比,法蘭克人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接觸要早100多年。維京人的毛皮、琥珀、羽絨和磨石在法蘭克人的市場上受到高度認可和歡迎。在帝國的貿易中心,如布倫港附近的昆都維克(Quentovic)及萊茵河畔的杜里斯特(Dorestad)等地 ,丹麥商人的身影隨處可見。然而,隨著查理曼即位,推進法國對外交往的動力也發生了變化。在他掌權之前,法蘭克人僅僅維持著位於如今德國西部和法國東部地區的王國,政權強大而穩固。768年,查理曼登基後,立即開始向四面八方擴張疆土。至800年的時候,他已經佔領了比利牛斯和巴伐利亞的部分疆土,以及義大利北部的大部分地域,是繼愷撒大帝時代後打下如此廣闊江山的第一人。那一年聖誕節,在一場精心策劃的儀式中,教皇利奧三世為查理曼加冕並宣布他為新的西羅馬帝國 國王。在此之前,這個頭銜已經空缺了300多年。

查理曼鑄造了具有羅馬特色的貨幣,建起了許多皇家宮殿,他甚至還考慮過迎娶拜占庭女皇,以使北地中海再次變成羅馬內湖,雖然並非慎重考慮。在無所不能的查理曼的帶領下,全新的法蘭西和平時代漸現雛形。似乎沒有什麼東西能擺脫他的野心和控制。記錄了維京人侵襲林迪斯法恩的學者阿爾昆曾暗示,法蘭克國王甚至能夠帶回那些被維京人綁架的男丁和修士。

帝國稱號的附帶作用也許會讓查理曼的國王身份顯得更加無可爭議和光鮮亮麗,但是同時也給周邊的國家敲響了警鐘。法蘭克王國的擴張傾向和查理曼的卓越才能相互結合後,變得極具威脅性。8世紀時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諺語:「如果法蘭克是你的朋友,那他絕不可能是你的鄰居。」

如果說丹麥人之前對此不以為意,那麼到了804年,他們不得不承認這句諺語的正確性。那一年,查理曼最終摧毀了位於德意志西北部的撒克遜王國,結束一場持續了30年的戰爭。現在法蘭克人和丹麥人成了鄰居,所以斯堪的納維亞人有理由相信他們可能會成為法蘭克人的下一個目標。

查理曼計畫組建一支帝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強大艦隊,這直接引起了周邊國家的警惕。不過查理曼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丹麥海盜接近易北河,因為這條河流守護著法蘭克帝國的東北部地區。查理曼早已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他在河上建造了兩座牢固的橋樑,使得軍隊能夠任意通行,行動起來也更為迅捷。法蘭克帝國的其他重要河流也得到了同等的重視。一座依靠錨和繩索固定的可移動式浮橋守衛著位於帝國東部的多瑙河,通過該河可以抵達帝國中心地帶。此外,查理曼還下令開鑿了一條連接萊茵河和多瑙河的運河,以便軍隊能夠迅速地支援面臨重重威脅的邊境地區。

當查理曼宣布增組一支北海艦隊時,大部分丹麥半島的居民就已經猜到其真正的意圖是要佔領丹麥港口小鎮海澤比,該鎮位於丹麥邊界的施萊峽灣地區。海澤比小鎮早已成了維京人的貿易中心,甚至成了法蘭克最大的貿易對手。丹麥人建立了許多收費站,還建立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首家鑄幣廠。丹麥人熙熙攘攘的商業貿易已經開始威脅到歷史更悠久、設施更完善的法蘭克帝國的諸多貿易中心。

海澤比的崛起得益於一位叫作戈德弗雷德(Godfred)的維京將軍。在法蘭克編年史中,他被稱為「國王」,但是與其說他統治著丹麥,不如說他是統治著丹麥的大部分地區來得更準確些。或許很多丹麥人會認可他的權威,但即便是在佔據著丹麥大部分領土的日德蘭半島上,也依然存在著其他佔地為王的敵對勢力。

戈德弗雷德把從法蘭克各鎮俘虜的商人帶回海澤比,以此來增加海澤比的人口數量,這種做法後來成了維京人增加人口的慣用手段。為了抵擋查理曼的侵略,他著手修建丹麥邊牆。這是一堵巨大的土質城牆,頂部立著一排柵欄,西起北海東至波羅的海,貫穿整個日德蘭半島。

有了這座城牆的庇護,戈德弗雷德開始騷擾那位強大的鄰居。他洗劫了數個法蘭克的小鎮,逼迫查理曼的一個盟友向自己倒戈。作為反擊,一支規模不大的法蘭克軍隊挺進北部,丹麥邊牆首次派上了用場。戈德弗雷德的軍隊守住了陣地,因叛亂四起而焦頭爛額的查理曼不得不用錢財來暫求安寧。

雙方同意將艾德河(Eider)定為永久邊界;戈德弗雷德表現出對戰爭的愧疚,提出親自把人質送到法蘭克帝國的都城亞琛 ,以示和解的誠意。然而這些竟然都只是一場陰謀。查理曼為來年年初的競選班師回朝時,戈德弗雷德率領200艘快艇,襲擊了位於如今荷蘭沿岸的弗里西亞。他要求得到100磅白銀才肯離去,最後他從被圍困的商人和農民那裡搜刮到了這些銀子。他的維京人手下把任何能帶走的財物統統塞進了他們的船隻。最後,戈德弗雷德更是挑釁地宣稱弗里西亞海岸向北延伸的地區均為他的領土。

儘管投入此次襲擊的船隻很多,但襲擊的範圍卻很小。經驗豐富的查理曼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疆域不可能永遠不變。這些協議最終免不了被撕破的命運。真正刺痛查理曼的是帝國的江山被人侵吞。

查理曼沒有立即進行反擊。他僅有的幾艘船隻完全抵擋不住這次襲擊,更別談在海上作戰了,而陸地作戰也有風險。查理曼才剛剛結束與撒克遜王國長達30年之久的殊死戰爭,這時他已經60多歲了,並不想再次陷入曠日持久的惡戰之中。

不管怎樣,查理曼的首要任務是要牽制住戈德弗雷德,守住海岸。法蘭克缺少一支真正強大的艦隊,而這點恰恰是維京人所針對的弱點。十多年來,丹麥的許多獨立海盜團伙不斷地侵襲法蘭克海岸。一些大型的海盜團伙十分樂意接受查理曼用錢財換取保護的做法。他們在替查理曼守衛海岸,而查理曼卻在召集軍隊,猛攻丹麥邊牆。

戈德弗雷德的遠征計畫一直擱淺。那年夏天,一切都已準備妥當時,戈德弗雷德卻被自己的一個手下殺死了。混亂隨之而來,殺手的身份難以確認。後來有人稱兇手是戈德弗雷德的兒子。這個兒子對父親向來不滿,最後因不滿戈德弗雷德又娶了新的女人而一怒之下將他殺害。還有人認為兇手是戈德弗雷德的王宮侍衛 。但是不管怎麼說,戈德弗雷德這個威脅消失了。查理曼對戈德弗雷德爾出爾反爾的行為極為惱怒。查理曼的傳記作者艾因哈德(Einhard)稱這位帝王曾經這樣說道:「我為不能親眼得見我的基督同胞在那些豬狗不如的惡魔的鮮血中載歌載舞而深感悲哀。」正如查理曼所預料的那樣,他終究未能用北方匪徒的鮮血洗滌自己的雙手。四年後,查理曼與世長辭,他的兒子路易繼承了皇位。

失去了查理曼的有力領導,法蘭克帝國開始分崩離析。最初,衰落跡象並不明顯。他的兒子路易就像是更年輕、更有修養的查理曼。朝廷眾臣更願意稱他為「虔誠者」路易,因為他不僅建立了井然有序的朝堂,更堅持鼓勵文化藝術的發展。即便是在戰場上,他的表現也並不比其名滿天下的父親遜色。在查理曼統治時期,路易就已經受命守衛西南邊界的安全,防禦工作一直做得很好。路易利用法蘭克帝國的威勢向潘普洛納(Pamplona)地區和南比利牛斯的巴斯克地區施壓,還洗劫了穆斯林控制的巴塞羅那地區。任何威脅到路易權威的勢力都被他無情鎮壓,尤其是來自家族的威脅。加冕典禮上,路易逼迫自己所有未出嫁的姐妹去修道院修行,以避免她們未來的夫婿可能帶來的潛在威脅。

817年,路易遭遇了嚴重的意外,這個前景廣闊的嶄新政權隨之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改變。一次教堂禮拜儀式後,正當路易穿過連接亞琛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