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成都戰役:國民黨軍大陸上最後一個戰略集團被殲滅 10、盤點

此役,第二野戰軍以強大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使成都地區國民黨30餘萬人大部起義,一部被殲,只少數潰散和逃往西昌地區。至此,國民黨軍在大陸上的最後一個戰略集團被殲滅。國民黨當局盤踞川西,待機反攻的企圖被粉碎。

成都戰役的勝利,是在毛澤東「我對白崇禧及西南各敵均取於大迂迴動作,插至敵後,先完成包圍,然後再回打之方針」指導下取得的,是毛澤東軍事指揮藝術、軍政兼施政策的光輝結晶,也是當時西南局鄧小平、劉伯承、賀龍領導全軍堅決而又精巧地執行毛澤東的指示的結果。

成都戰役之所以迅速取得勝利,主要是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治委員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戰略指導思想,出敵不意地,以大包圍、大迂迴,突然俯擊敵之側背,斷其退路戰略方針的結果。

在我軍已經基本上取得了全國勝利的情況下,敵人是想盡量保存實力,避免與我進行決戰的。我軍則以遠距離的、迂迴包圍,首先切斷敵退路,而後殲滅之。

在解放西南的進軍中,華北18兵團等部位於川陝邊,揚言進軍四川,迷惑和抑留胡宗南集團,我第二野戰軍主力猛打、猛追,突然地插至胡宗南集團的背後,斷其南逃雲貴的道路,而18兵團等部在我第二野戰軍即將切斷敵退路時,勇猛追殲胡宗南集團,使敵完全處於被動,來不及變更布置,陷入我包圍圈內,全部被殲,這是戰役勝利的基本關鍵。

同時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治委員和賀龍司令員嚴密組織各部隊的密切協同。在地區遼闊、交通不便、作戰持續時間長、敵我行動變化多、參戰部隊建制不一的情況下,嚴密組織各部隊的協同,是極其重要的。

劉伯承司令員在用兵時歷來強調:組織各部隊的協同必須首先高度發揚整體觀念,在這個思想基礎上,一方面應嚴格要求部隊根據指定的方向、道路、位置前進;一方面又要求各部隊積極主動的協同友鄰,不給敵以任何可乘之隙。在完成了對敵包圍後,適時轉入攻擊準備,調整部署,加強縱深配備,恢複部隊體力,進行偵察,研究戰術,及時提醒部隊不進行無準備、無把握的攻擊,從而打退了敵人的突圍,保證了我以小的代價,換取了大的成功。

另外,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治委員也慣於把強大的軍事打擊和強有力的政治爭取緊密結合。敵處於他們在全國範圍內即將被徹底消滅的情況下,內部必然發生空前的分化和動搖,這是我對敵展開政治攻勢最有利的時機。

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治委員緊緊掌握住這個時機,在進軍中大力宣傳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並向國民黨西南軍政人員提出了四項忠告,號召他們停止抵抗,投向光明,改過自新,立功贖罪。對被包圍之敵,又採用各種方式,展開政治爭取工作。因而爭取了幾十萬國民黨軍起義和投誠,這不僅減少了流血,而且減少了破壞,有利於西南經濟的恢複和發展,使戰役取得了完滿的勝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