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成都戰役:國民黨軍大陸上最後一個戰略集團被殲滅 4、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率部起義

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在四川經營多年,他們與蔣介石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矛盾。蔣介石一方面利用他們來統治四川,一方面又視他們為「異己」,千方百計地削弱其實力。

1946年國民黨整軍,蔣介石下令將劉文輝的第24軍縮編為1個師。劉陽奉陰違,一個兵也不肯減。蔣介石又讓他到南京擔任「中央蒙藏委員會」主任,企圖架空他,也遭到拒絕。

1948年鄧錫侯任四川省主席時,蔣命令他調運10萬擔軍糧供前方使用,遭鄧拒絕,蔣一怒之下逼鄧辭職,讓其親信王陵基接任四川省主席。鄧錫侯只得掛了個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主任之職,位在張群之下,也只是個空頭銜。幸虧他的老部隊第95軍還聽他指揮,鄧錫侯只得賦閑在家,等待機會。

潘文華是劉湘舊部,曾任第28集團軍司令。抗戰後期因不肯配合蔣介石打擊劉文輝,被蔣介石調為川黔湘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部隊全被蔣介石調走。1948年7月我軍攻克襄樊,蔣介石將責任歸咎於他,撤去他的主任職務,與鄧錫侯一樣只掛了個空頭職務。

這些川軍將領在紅軍長征時期曾與紅一、四方面軍作過戰,抗戰時期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建立後,他們與我黨和進步人士有了不少接觸。1942年2月,周恩來在重慶會見劉文輝,使劉的思想有很大轉變。

此後,周恩來派地下黨員王少春到雅安建立秘密電台,延安的文件源源不斷傳來,使劉文輝對共產黨的與共產黨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鄧錫侯在抗戰時期與周恩來、董必武、彭德懷等人都有交往。1949年初,鄧錫侯眼看國民黨大勢已去,正為自己的前途躊躇矛盾時,中共川東地下黨派黨員劉連波同志來做工作,向鄧介紹了黨對起義人員的政策。民盟主席張瀾也給鄧錫侯寫了密信,要他及早準備起義。中共地下黨員田一平曾在潘文華身邊擔任機要參謀多年,方針政策有了深入的了解,使他深受潘的信任,對潘的思想轉變起了重要作用。

1949年9月間,我軍相繼解放西北和中南地區,戰爭重心已開始轉向西南。劉文輝認清了形勢,密電中共中央表示要率部起義,並向中央請示今後行動。周恩來複電劉文輝,指出大軍行將西指,希望積極準備,相機起義,不宜過早行動,招致不必要的損失。

劉文輝向鄧錫侯、潘文華轉達了周的意思,他們3人決定密切配合,待解放軍到來時組織起義,並研究了對付蔣介石的辦法。

11月29日,蔣介石由重慶逃到成都,胡宗南部主力也相繼到成都附近集結,準備在川西頑抗。成都的形勢頓時緊張起來。30日下午,蔣介石在成都北校場召集張群、王陵基、劉文輝、鄧錫侯等人開會,部署川西會戰。

劉文輝採取「一推二拖」的策略,表面上服從蔣介石的命令,又表示自己的部隊分散在西康各地,一時難以集結,遠水難救近火。張群兩次找劉文輝談話,逼迫他就範,與胡宗南合署辦公,共同作戰。並表示要將劉文輝、鄧錫侯的家屬送往台灣。劉文輝、鄧錫侯婉言謝絕,表示即使戰敗逃亡,也不離開川西故土。(劉文輝:《走到人民陣營的歷史道路》,載《文史資料選輯》第33輯)

就在劉文輝被蔣介石、張群步步緊逼時,周恩來從北京給雅安的王少春發出指示電:「重慶解放,川局即將改觀。望即轉告劉自乾(文輝)先生,時機已至,不必再作等待。蔣匪一切偽命不僅要堅決拒絕,且應聯合鄧(錫侯)、孫(震)及賀國光諸先生有所行動,響應劉鄧兩將軍11月21日的四項號召。行動關鍵在勿戀成都,而要守住西康、西昌,不讓胡宗南等軍侵入;萬一侵入,應步步阻擋,爭取時日,以利劉鄧解放軍趕到後協同殲敵。」(《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起義投誠(川黔滇康地區)》)(從劉文輝的回憶錄看,當時他在成都處於國民黨特務的嚴密監視之下,沒有及時看到周恩來的電報——作者注)

12月7日,蔣介石派人通知劉文輝、鄧錫侯,要他們下午來北校場談話。劉文輝意識到蔣介石要來最後一手,要麼屈服於蔣,參加川西會戰,作殉葬品;要麼就作階下囚,遭蔣介石的毒手。

劉文輝、鄧錫侯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秘密出走,離開成都。當天中午,鄧錫侯帶著獵槍,裝作出城打鳥,乘車出了北門。劉文輝怕被蔣介石的憲兵截住,讓他的汽車空車出北門,自己則從城牆的缺口爬出去,在兩位侍從的扶持下,五步一停,十步一歇,氣喘吁吁地走到郊外城隍廟,與鄧錫侯會合,然後乘車前往彭縣。

那裡是鄧錫侯的95軍駐地,安全有了保障。潘文華則先於5日到達灌縣,也擺脫了蔣介石的控制。大家經過商議,於9日起草通電,宣布起義。起義的部隊有劉文輝的第24軍、鄧錫侯的第95軍、潘文華的第235師和西康地方部隊共4萬餘人。

蔣介石得知盧漢、劉文輝等人同日起義的消息,大為震驚。西南的地方實力派的反戈,使他企圖在大西南頑抗所依託的基礎崩潰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