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成都戰役:國民黨軍大陸上最後一個戰略集團被殲滅 1、蔣介石部署「大西南防線」

人民解放軍自渡江作戰至1949年10月,先後解放了華北全境、華東大陸地區和西北、中南大部地區,團,即胡宗南部和白崇禧部分別向西南撤退,準備糾合其西北、西南、華南、台灣及沿海島嶼的殘兵敗將,全部組織起來,以胡、白兩大軍事集團為骨幹,建立陸上和海上的基地,以作最後的掙扎。尚待解放的大片地區只有西南地區。國民黨殘存在大陸的兩個主要集西南地區,包括四川、貴州、雲南、西康、西藏5省區,山脈橫亘,川穀交錯,除四川盆地外,其餘多為山地和起伏連綿的丘陵,地勢複雜、險要。

為穩定西南局勢,1949年8月24日,蔣介石由廣州飛抵重慶,會晤胡宗南、宋希濂等黨政軍要員。

一下飛機,蔣介石就發表講話,說:「今日重慶將成為反侵略、反共產主義之中心,重新負起支持作戰艱苦之使命。」

蔣來到重慶,住進了抗戰時期曾住過的山洞陵園,以示與共產黨抗戰到底的決心。負責守衛大西南的主要將領胡宗南、宋希濂、羅廣文、何紹周、劉伯龍等人,聯名上書,請求蔣介石這次來就不要走了,長期住在重慶,「使之成為反共復興基地」。將領們的心意,蔣介石完全理解,但此時蔣介石心裡想的只有他自己才能知曉。蔣介石看完將領們的上書後說:「我在台灣創辦了一所革命實踐學院,要由我親自主持。因此,我要經常住在台灣,而不能長期留在四川。」

蔣介石這次到重慶,為了穩定軍心,硬著頭皮住了28天,開軍事會議,部署西南防務,召見主要將領詢問情況,面授機宜。但好些人已經感到蔣介石不再具有以前的威望了。事後宋希濂說:「蔣介石又重複了他那套空洞無物的話。老實說,我當時口雖唯唯,心目中已開始覺得蔣介石這座偶像不過如此而已。」羅廣文說:「這次總裁來,我們以為一定有些新消息,新辦法,但結果仍然是老一套,這樣能長期支持下去嗎?」

就在蔣介石來重慶之前,「保衛西南的主將」胡宗南和宋希濂,曾在漢中與蔣做過徹夜交談。胡、宋認為:為了保存實力,必須設法避免部隊被共軍包圍消滅。在共軍尚未向西南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以前應設法將主力轉移到滇緬邊區。第一步,應先控制西康和川南,作為逐步向滇緬邊區轉移的基地。第二步,等共軍開始向西南進軍時,立即將主力轉移至滇緬西之保山、騰衝、龍陵、芒市一帶,以一部轉至滇南。如將來再受共軍壓迫時,則以主力退入緬甸,以一部通至滇、緬、泰連境。為考慮到緬甸政府可能採取拒絕入境及敵對行為,必須具有擊破緬甸政府可能採取的敵對行動的思想準備和力量,因此在轉移時,要盡最大努力保存現有的重武器如戰車及重炮、山炮等。

但蔣介石拒絕接受胡、宋二人提出的方案,蔣認為:兩廣勢難保持,在華南丟掉之後,在大陸上必須保有西南地區,將來才能夠與台灣及沿海島嶼相配合,進行反攻。如果把大陸完全放棄,則國民政府將完全喪失其國際地位。西南地區,形勢險要,物資豐富,尤其是四川,人力物力很充足,必須保持這一地區。劉文輝等人雖不可靠,但由於利害關係,只要他們不在後方搗亂,應設法加以籠絡。

蔣介石決意經營西南,為此29日,蔣介石召集西南行政長官公署開會,川、黔、康各省主席及各軍事將領到會。會議決定:「以雲南與陝南為決戰地帶,而不在川境之內與共軍周旋。」(《蔣經國自述》,第285頁)遂以川陝邊為守備重點,沿秦嶺、大巴山、巫山、武陵山組成所謂「大西南防線」。在華南,白崇禧部隊阻止解放軍進入兩廣;在西南,胡宗南等部扼守秦嶺、巴山,防止解放軍由陝入川;以較弱兵力宋希濂部和孫元良兵團布防川湘鄂邊,防守川東門戶。此外,在川康雲貴境內,還布置若干機動部隊。總的戰略方針是:以川康雲貴為後方,割據西南,等待國際事變,企圖捲土重來。

9月中旬,蔣介石先後由重慶飛抵成都、昆明,部署軍事。

10月12日,國民黨政府由廣州遷往重慶辦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