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漳廈金戰役:渡海登陸作戰的序曲 11、盤點

此役,華東野戰軍第10兵團主力,採取先肅清陸上殘敵,後攻取海島的作戰步驟,於1949年9月19自,對漳州附近之敵發起進攻,至25日解放漳州。10月15日渡海攻擊廈門島,17日解放廈門。10月24日渡海攻擊金門島,苦戰三晝夜而失利。此役,共殲敵第8兵團部、廈門要害司令部、第55、第68軍軍部及7個師又6個團等,共5萬7千餘人。肅清了福建沿海的陸上殘敵,基本上粉碎了敵人竊踞福建南部沿海地區繼續掙扎的企圖,為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海防奠定了基礎。

漳、廈兩次戰鬥,繳獲:各種炮400門;各種機槍3200餘挺;各種步槍26萬餘支;短槍1500餘支;各種炮彈71700餘發;各種子彈400萬餘發;坦克、裝甲汽車及其他軍用物資。我軍損失近1萬餘人,其中金門戰鬥損失9000餘人,6000人英雄犧牲,3000人被俘。

此役,解放了閩南大陸和除金門、馬祖、東山等島以外的全部沿海島嶼。金門島登陸作戰雖然受挫,但為而後渡海登陸作戰提供了經驗教訓。

10月29日,中央軍委向各野戰軍、各大軍區發出了《關於攻擊金門失利教訓的通報》,通報轉發了第三野戰軍10月28日給第10兵團和福建省委的電報,內稱:「查此次損失,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為輕敵與急躁所致。」軍委同時指出:「當此整個解放戰爭結束之期已不在遠的時候,各級領導幹部中主要是軍以上領導幹部中容易發生輕敵思想及急躁情緒,必須以金門島事件引為深戒。對於尚在作戰的兵團進行教育,務必力戒輕敵急躁,穩步地有計畫地殲滅殘敵,解放全國,是為至要。」(《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年11月版,第100、第101頁)

同日,華東局亦致電第10兵團,指出:此次金門失利僅系局部問題,並不能改變全局勝利。希望第10兵團總結這次戰鬥的積極經驗,鼓勵士氣,積極準備,在條件成熟時再攻金門。

根據中央軍委和華東局、三野前委的指示,第10兵團於10月31日至11月2日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進一步對金門戰鬥作了總結。會議決定以5個師的兵力做再攻金門的準備,待各項準備工作做好後,條件成熟時再攻金門。兵團政治部也發出了對全體指戰員進行教育的指示,指出:金門戰鬥雖然失利了,但登陸部隊表現極為英勇頑強,在敵眾我寡兵力懸殊,缺糧缺彈的危急情況下,始終堅持苦戰,高度地發揚了革命英雄主義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他們的赤膽忠心,足以流芳千古。全兵團指戰員要向他們學習,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為犧牲的同志復仇殺敵,完成他們的未完成的遺志,迅速而周密地投入戰鬥準備,一定要打下金門,全殲守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